这里:岭南望族“八大家”,文墨延绵800年
古榕、小桥、石板路、镬耳墙、水磨青砖、荷塘......在散发着现代都市气息的佛山市高明区西江新城核心区一旁,隐藏了一座古老而又见证历史的村落,她便是阮埇村。
阮埇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元朝至正年间,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阮埇村的三面环水,整条村被护村河包围,分为阮东、阮西、阮南、阮北四坊,四面环山,古耶山、凌云山、南蓬山、梅瓣山依次环绕,因环村多涌沼,后又有阮姓迁入建村,取名“阮埇村”。佛山日报影友俱乐部梁兆林摄
小桥、石板路、荷塘......走进阮埇村,就穿越到了另一个宁静、安逸的世界。黎汉沿摄
水涌养村 街巷九曲十八弯
阮埇四面环山——古耶山、凌云山、南蓬山、梅瓣山依次环绕,将阮埇呵护其间;一个小海、一条河涌,分内外两层,以“口字形”,将阮埇护佑中央;小海之北,又与西江交汇。梳式巷道格局,多为花岗岩铺就,祠堂、民居均依巷而建。
在散发着现代都市气息的佛山市高明区西江新城核心区一旁,隐藏了一座古老而又见证历史的村落,她便是阮埇村。黎汉沿摄
阮埇村男女老幼在村中大榕树下闲聊玩乐。黎汉沿摄
阮埇古村落属于典型的明清岭南民居,其保存规模较大,古屋大多数是明、清时流行的镬耳屋,大小相仿,座北向南,冬暖夏凉,有灰雕、砖雕、壁画等建筑装饰,每座屋的墙壁都比普通房子多砌一块砖,十分坚实,可防盗防贼。
阮埇古村落属于典型的明清岭南民居,其保存规模较大,古屋大多数是明、清时流行的镬耳屋。黎汉沿摄
阮埇古村镬耳屋屋檐下的灰塑花饰,精致秀美。佛山日报资料图
以家为系 13间大屋一夜上梁
清朝康熙年间,阮埇村出了个奉直大夫(从五品)区士元,区士元回到村中为其八个儿子兴建房屋。曾创造出一夜之间为13间同规模、同设计的大屋同时上梁的佳话。
区氏族谱里的阮涌村村图,画面精美详细,记录了该村的繁盛时期的村容村貌景象。佛山日报资料图
在阮埇格局发展中,呈现出强烈的宗族意识。区氏一族在开村之际,随着子孙世代繁衍,便逐渐以家为系,花开四坊,分为阮东、阮西、阮南、阮北四坊。
阮埇村一间古屋屋顶上洋吊钟花盛开,春寒料峭时,它们簇拥在一起,吐露着春天的气息,却鲜有人发现。黎汉沿摄
保存得较好的分别是阮北坊“八大家”古民居群和阮西坊古民居群,大夫区公祠,古金库、古围墙、古巷道、古书院、古私塾、古桥等,均有较高的历史建筑艺术价值。阮北坊“八大家”古民居群、阮西坊古民居群均被列入为高明区文物保护单位。
阮埇村八大家门楼。“八大家”古民居群是由当时富有之士奉直大夫区士元为其八个儿子兴建的,故称:“大夫第”,又称八大家。佛山日报记者何惠健摄
人才辈出 书香渺远成望族
阮埇村古有“高明第一望族”之称,先后出过15名进士,48名举人,其中,声名最大的当属明朝名臣区大相和区大伦。因此,阮埇区氏被称为区氏“岭南第一大望族”,由“八大家”开始,阮埇规模日益扩大,人丁兴旺,达到数千人之多,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村。
阮埇村村人对被破坏的建筑进行了修复。佛山日报资料图
阮埇村,一个古色古香的村落,不单单保留了许多早就在城市化中丢失的韵味,它的建筑,它的人才故事,也同样的让我们嗅到了历史的芬芳。
阮埇村举行“千叟宴”重阳节系列活动,为表尊老敬老之意。阮埇村的优良传统代代流传。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来源 | 视觉佛山
编辑 | 徐嘉楣
佛山日报社全媒体整理发布
Hash:514293a2d6314030458dd4500a90c6fa8e9a2d04
声明:此文由 懒人吉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