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川关,许世友一战成名——寻访红军、新四军三次大部队突围的战地(一)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共军)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态势,国民党蒋介石运用极强于共军的军力,不断展开围攻,多次合围共军大部队,企图聚歼。(本文所指我军大部队,为万人规模)

我数次重走长征路、重走新四军军部路,有三处我军万余人的大部队被敌军重兵包围的战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记住的第一处突围战场是红四方面军的战场——漫川关一带。

位于陕西商洛山阳县东南的漫川关为“关”,历代均于此设防,崇山峻岭,坡陡路险,昔为秦楚之边界,今为鄂陕之边界,山中只有一条崎岖的小路通过,为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当地的百姓云:“进了漫川关,恰似鬼门关,风吹石头响,仰脸不见天”。

1932年11月11日至14日,红四方面军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七十三师和少共国际团共2万余人,由鄂豫皖根据地战略转移途中,由南化塘西进,抵漫川关以东地区云岭村、碾子坪,被国民党军杨虎城部、胡宗南部共5个师(第一、第四十二、第四十四、第五十一、第六十五师)4万余人包围于云岭(属上津镇)、碾子坪、康家坪、板庙、万福沟之间10余里的陡峭峡谷之中。敌军另有数万人赶来。率领中央军的胡宗南狂妄地叫嚣:“漫川关,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坟墓!”

面对这种险恶的局势,鄂豫皖苏区中央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张国焘主张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对此,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坚决不同意,他认为要攥起拳头、集中兵力、突击一点,想尽一切办法打开突围通道。徐向前的意见得到了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的支持。最后决定趁东北方向国民党军队尚未集结到位,集中兵力实施突围。

徐向前随即下达作战命令:由各师就地抵御近身之敌,以第十二师为开路先锋,在第七十三师的配合下由板庙康家坪向漫川关东北方向的张家庄前进,打开通道;第十师、第十一师各一部抵御夹击、尾追之敌,坚决实行突围。作战命令迅速传达到各师、团、营和连部,开始了漫川关突围战。

此战的两把刀尖是第十二师三十四团(负责攻占漫川关以东张家庄的北山垭口)和第七十三师二一九团(负责抢占北山垭口附近的龙山高点)。

徐向前亲临十二师下达作战命令,在国民党陕军第四十四师两个旅的接合部张家庄为全军打开一条通路,要求行动隐蔽、突然。十二师师长旷继勋、政委甘元景即向第三十四团下达作为突击先锋的命令。徐向前紧握着三十四团团长许世友的手,叮嘱他此举关系全军安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张家庄垭口!许世友坚定地表示:三十四团只要拼不光,就一定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敌军结合部张家庄位于簸箕形的山间盆地,垭口是张家庄西南的一个小豁口,左右两侧是陡峭的石崖,垭口处有一座长满了松树和灌木丛的小山包,便于敌人设立阵地。由于垭口是狭窄的隘口,红军兵力不易展开,而且从谷底仰攻,更增加了易守难攻的程度。

时任三十四团一营二连打旗兵兼连部通讯班班长的罗荣怀在《突破敌重围,转战三千里》的回忆录中写道:担任正面进攻的三十四团一营,隐蔽进至预定突破口张家庄陡峭的垭口山梁上,敌我双方“战斗打响不是以枪声,而是以手榴弹、刺刀开始的。”

夺取垭口的战斗一打响,总指挥徐向前立即靠前指挥。他根据双方所处的地势情况,迅速调整了战斗部署:坚持正面进攻,猛烈冲击垭口未站稳脚跟的敌人;快速抢占垭口两侧高地,压制敌人火力,封锁敌人后续部队的增援途径。

但正面进攻的我三十四团一营只能沿羊肠小道冲击,屡被敌人火力压制,且敌火力越来越猛,一营伤亡越来越大,冲锋一次次失利。许世友挥舞着大刀,亲自指挥突击部队接近敌人先密集投掷手榴弹,而后乘着爆烟弥漫冲击,直至冲上了垭口。同时,随三十四团行动的总政委陈昌浩亲率警卫排和三十四团二营迂回抢占了北山垭口右侧高地,侧击垭口守敌,我一营趁机夺取了垭口最前沿的小山包。

守敌不甘心前沿阵地丢失,凭借兵力和火力优势,组织整连、整营兵力轮番反扑,妄图重占丢失的阵地。我一营指战员坚守不退,班长皮定钧率领战士们坚持在最前沿,用刺刀、大刀、手榴弹甚至石块阻击敌人。连续激战中,一营营长和3个连的连长、指导员都牺牲了,大部分排长也牺牲了,营教导员负了重伤,垭口最前沿的小山包几经争夺,仍然控制在一营手中。直至许世友带着三营和警卫连、机枪连夺取了垭口左侧高地,和二营抢占的垭口右侧高地形成交叉火力,才打退了敌人的反扑,支援一营扩大和巩固了垭口阵地,终于在国民党军的包围圈上撕开了一条三四里宽的口子!

〔段昌富拍摄漫川关〕

与此同时,我十师、十一师各部在队形各处阻击来犯之敌。配合十二师三十四团突破的七十三师二一九团在师长王树声亲自指挥下,抢占张家庄西北龙山时,国民党四十四师一三〇旅正从山背后爬上来,我二一九团团长韩亮臣(韩良臣)立即组织冲锋,把国民党军压了下去,支援三十四团巩固突破口。激战中,韩亮臣团长不幸中弹牺牲,王树声当即命令副团长徐世奎接替指挥,而王树声的坐骑也中弹倒地。

11月13日黄昏,四方面军各部陆续从东云岭撤至板庙河、康家坪、王家沟、易家沟、柳沟、蔡家岭一带,直奔张家庄垭口,顺着三十四团、二一九团打开的通道快速突围。两天多的阻击后,殿后的三十四团、二一九团也从容撤离。全军连夜沿小路向北疾进,冒着风雪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茶壶岭,直插竹林关。

突围途中,因道路越走越狭窄,徐向前命令轻装!部队扔掉了全部驭马和驮载着的火炮等重装备,有的行军锅也砸了,轻装疾行,终于由漫川关、竹林关、杨家斜北出终南山,全军由此入汉中,后在川陕获得很大发展。“漫川关突围”真是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

罗荣怀在《突破敌重围,转战三千里》的回忆录中写道:“直到事(时)隔五十年后的今天,徐帅同我们回忆起当年的战斗情景,还无限感慨地说:漫川关突围,真是危险啊,多亏了三十四团在山垭口顶住了。”

徐向前元帅在回忆漫川关战斗时,感慨万千:“当时,敌众我寡,地势险恶,就剩下机关枪能交叉射击到的那么个口子可以突围,的确到了危险至极的境地……许世友那个团立了大功,二一九团打得也不错。幸亏敌人刚到,合围圈不够严密;我军决心果断,行动迅速,利用夜间突围奏效,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人说,此战令许世友一战成名。许世友在回忆录中提到这场战斗时说:“张家庄阻击战从开始到结束,各级干部不知更替了多少茬。一营营长最后是由营部一名号兵同志接替的。全营五六百人,战斗结束时,只剩下80多人……但我团阵地一寸也没有丢。”

此战中,二一九团团长韩亮臣等8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也有说牺牲了2000余名),仅三十四团一、二营就由战前的千余人减员至200余人,其中一营仅剩下80多人,二营仅剩下百余人。二营撤离阵地时,十几名战士由于长时间趴卧在冰天雪地里,被严寒夺去了生命。

如今,漫川关镇竖立着中共山阳县委、山阳县人民政府修建的“漫川关战斗纪念碑”。碑文:“1932年11月11日至1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在战略转移途中进抵山阳漫川关以东地区云岭村,被国民党军5个师4万余人四面包围于云岭、碾子坪、康家坪、板庙和万福间10余里的峡谷之中。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率领下向敌薄弱方向北部突围。经过三天两夜激战,杀开一条血道,全军从张家庄垭口胜利突围。在关系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漫川关战斗中,计有第二一九团团长韩亮臣等8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近年修建起的漫川关景区里也有类似的“漫川关战役纪念碑”碑文。

我们问当地人知道 当年红四方面军漫川关突围之事吗?他们还真是知道!他们还听老辈人说,红军掩埋了一些不便携带的重武器和金银财宝,新中国成立后还有人悬赏寻找过。我们驾车,无法抵达红四方面军当年疾行的小路,只能远眺那里的群山……

红四方面军突围的这一场激战拍成了电影《血战漫山关》。 红四方面军不惜代价强行打开突破口,成就一场红军“硬突”成功的经典战例。

【待续】

Hash:85d927a60cdbd0c4a65fd3fc0b1fda74d4444510

声明:此文由 重走长征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