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墩与和睦庄(民间传说)
茆圩乡(苏北沭阳县内)有个和睦村(庄),该庄在清代以前不叫和睦庄,叫蛤蟆墩;是因庄中有个很大的大土墩子得名。这个大土墩子叫啥名字不好?为啥要以令人生厌的癞蛤蟆作为墩名和庄名呢?讲故事离不开从前。
在遥远的从前,这里没有人家,海水退去后,几位渔民在此建庄,按老规矩先焚三柱香报告天庭,看到香烟随云直上没拐弯,就知道玉皇老儿已派土地爷下界保估。于是,张三、李四、王二麻等人就放心划地、建房子,之后又共同挖一口吃水井。没料想水井刚挖成时,井眼里突然冒出海泉水,水头数丈高,周围一片大好土地,眨眼间一片汪洋。
话说天上派来的土地爷是青苗土地,他还没有正式上任就被大水吓呆了,正想拍拍屁股走神,忽被什么东西拉了一把,低头一看,原来是旧水塘里一只磨盘大的癞蛤蟆;蛤蟆说:“怎么没上任就想遛?还配做一方土地神吗?”青苗怒目道:“你是精怪,没姿格和我说话!”蛤蟆精笑道:“精怪就不能帮你做点事、就不能解救一方苦难吗?”青苗缓了缓口气:“你叫我如何相信你呢?一不知你道行多少,二不知你是否做过恶事,三不知……”说到这里忽见一块彩云落地:“青苗老弟你和谁说话?”青苗抬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同行兼上司一一保凡土地爷,连忙施礼,告诉这里的一切。保凡土地说:“这只蛤蟆底细我了解,她修行已超过三千年了,从未做过坏事,让她帮帮我们吧。”说完走到塘边:“你若能堵住这口海龙王干捣蛋的泉眼,保住这方土地,咱二神可直接向玉皇大帝推荐,度你成神!”
蛤膜精叹口气道:“我本来在两千年前就应成神,只是过路神没有一位愿意引荐我。今天你们二位地方神说话可算话?”保凡道:“少废话,你到底能还是不能?!”边说边举起手杖。蛤蟆精边说“能!能!”边浮出水面:“请二位让开”。保凡、青苗二神立刻驾云升到半空;只见她爬出旧水塘,张开大嘴吸了一下周围漫出的泉水,然后爬到继续冒水的泉眼上,死死地压住泉眼。不一会儿,泉眼周围倒伏的花木、青草、青苗们,顿时都微笑着抬起了头。不远处被淹得半死癞活的张三、李四、王二麻们,也都伸腿舒腰动弹起来;他们来到井口边一看,原来是一只巨大的癞蛤蟆压在上边,先是一惊,后来一想,肯定是神仙来救,于是就赶紧排队叩头祈祷……
祥云上的保凡、青苗二神看得真真切切,互相对视一笑:“不错,这精怪够格了”。保凡接着说:“青苗老弟,你先下去就任这方土地,我去天庭奏明玉帝,封她神位”。青苗点头后,两朵祥云一上一下而去。
玉皇大帝闻奏说:“巧了,月宫正好无神看门守殿,这只蟾蜍道行3090年,吃(经)得住冷,就派她去打前站,嫦娥、吴刚、玉免们随后就到”……保凡谢恩后连忙找到太白金星,代为蟾蜍办理了相关的转神手续,折回头下界宣旨。蟾蜍神边施礼边收紧身子坐实井口后,留下永久性蛤蟆尸身,跃上云头化作一位绝美仙女,向保凡土地爷作揖领旨,连夜奔赴月宫上任而去。她的美貌让保凡眼都看直了,直到她消失于天际后,这才想起落地喊出青苗土地,二老头各将手杖变作铁锹,将蛤蟆尸身掩埋起来,只三两下,这里就变成一个小山样的特大土墩。从此后这方土地得以安宁。
话说张三李四等居民们知道是蛤蟆神保佑他们,使这里无灾无难风调雨顺,就在每年二月二龙抬头那天,争相前来蛤蟆墩焚香祈祷。传说在清代及清代以前,这地方的人还习惯在八月十五深夜子时爬到蛤蟆墩顶上焚香,说能清楚地望到月亮内一只蛤蟆正向下边的蛤蟆墩处张望呢。
蛤蟆墩这个小村庄,能与月亮上蟾宫内的蟾蜍神沾上了光,这事多么美好呀,可后来为什么改名“和睦庄”?追查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蛤蟆墩的“蛤”(ha)字与过去“河”(he)字的当地方言读音类似,故过去的庄民们习惯念成“河(蛤)蟆墩”,后来,识字的村民就把庄名改写成“和睦墩”。第二种说法却是个有头有尾的人间故事了,想听(看)吗?
据说大清某年间,蛤蟆墩庄上有张姓、刘姓两大家族因地界问题发生争执,越闹越深,去县衙告状没人理睬。最后两家人都派代表去北京。难道是找皇上的?不是的,只因邻村有个姓吕的人在京城做官,张刘两家与他都有亲戚关系,所以张刘两家自然要去找吕官人处断一下。
这一天,京城的吕官人正好在家宴请贵官,一位是和坤,一位是麦鼓贤,都是朝廷重臣、数一数二的大官;吕官人正要开席时,仆人报告:家乡刘姓客人到。虽是布衣百姓,但毕竟是家乡亲友,吕官人就硬行拉他上桌与两位大人相见。可刚要落座时,仆人又报:家乡张姓亲戚到。吕官人也把他拉上桌,可张姓亲戚一看有仇家刘姓人在场,当即拉下脸来要离开,吕官人怎么拉也拉不住。这时,和珅大人说了一句“能有多大事,我们三人不能解决呢?”然后又对东道主说:“他要是直接去找皇上,不要拉他,让他走!”此话落地,弄得吕官人和两位亲戚都尴尬地站在那里。吕官人拉也不好,不拉也不好;张姓亲戚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此时麦鼓贤大人手拍张姓亲戚的肩:“你要不是去找皇上,就干脆坐下来,和大人说了,有多大事我们三人不能帮你们?”说完伸手拉他坐到自己的身边;吕官人一看,高兴地喊仆人上酒上菜。
可当酒菜上齐时,和大人用筷子敲敲桌面说:“吕贤弟,暂时不吃酒,今天反正是喝闲酒的,没什么大事,我看先处理点小事,你叫你这两位乡亲说说,我们把他俩的事处理了再喝酒不迟。”吕官人点头:“也好;”转脸对刘姓亲戚说:“你先来就你先说,一个一个说,不许插言。"
于是,刘姓客人就把两家地界的事说了个大概。吕官人又对张姓亲戚说:“这下轮到你了。”张姓亲戚刚要开口,和大人面对他说:“你不要说了,就作比你要说的都对,刚才小刘说的都不对好不好?”吕官人心中有数,马上接话:“请和大人谕示。”和坤笑了笑:“我先问你们在座的四个人一个问题,世上人每家的田产能值多少钱?”四个人八目相视答不上来。刘张二人低声齐说:“各家田产有多有少、有孬有好,谁能说上来?”最后还是麦鼓贤打破僵局:“下官认为不管谁家田产有多少,都值一个价:一吊伍佰钱。”和大人点头微笑。张姓客人嘴快:“怎么能值这点钱?”麦大人说:“一吊五百钱都多了,田产实值八百个钱,另外七百还要送给邻居,这就叫作“七百买邻,八百买产’”。张刘二人马上惭愧地低下了头。和珅对吕官人说:“回头你问他俩,地界一共值多少钱,各要各的,你吕贤弟出钱买下来,然后再赠给他俩作回乡路费。”吕官人点头:“他二人要多少,我给多少。”
此刻,刘张二人站了起来,齐声说:“我们不要了,也不争了,今后两家永远不会因地界或其他事发生矛盾!”和、吕、麦三位大人大笑,也齐声说:“喝酒、喝酒。”
席间,吕官人对张刘二人道:“你们蛤蟆墩那个庄名实在没意思,天下什么庄名不能叫,非要用癞蛤蟆作庄名呢?人家金牛庄、白马庄、山羊庄,孬好是以大牲畜作庄名,显得大气点。你们如果长期用癞蛤蟆作庄名,全庄人恐怕想出个秀才都不易。”说得刘张二人连连点头,麦大人插话:“你们刚才既然表态今后永不发生矛盾,我看贵庄可改名为“和睦庄’最好,将来万一出不了举人、进士,起码也会出贤人、善人什么的。”刘张二人同声说:“好,回去就改成这庄名!”……
从那以后,蛤蟆墩就被张刘两大家族改成“和睦墩(庄)”了,为此,庄上还流传下来这样几句话:
区区小事伤刘张,
千里迢迢到京帮;
和麦二官都在场,
蛤蟆改称和睦庄。
(口述人孙奎根、刘如才)
编审:刘刚,中国民协人文关怀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人文经济网总编辑
Hash:fa3d4b71f07f2c8b90dfbd39f1b4f683a9598f2b
声明:此文由 汉室兴传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