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鲘溪吉康古道寻踪记
大坪、鲘溪历史上曾属海丰龙溪都和吉康都。明嘉靖三年(1524年),海丰析龙溪都六图之地为惠来县,范围包括今之鲘溪、大坪、船埔、高埔、梅林、云落;明嘉靖四十六年(1618年)鲘溪与大坪划归海丰县吉康都;清雍正九年(1731年)海丰县析坊廓、石帆、吉康三都为陆丰县,鲘溪及大坪属石帆都。1950年,陆丰县鲘溪和大坪,以及惠来县船埔、高埔、梅林、云落等乡镇计500多个自然村划给普宁县管辖至今。
鲘溪半径有一条通往陆河小溪的吉康古道,于469年前(大明嘉靖戊申年)开通。今半径宝鹰电站后约五十米的路边,有一摩崖石刻,为古道修路志。石刻全文如下:
吉康吉溪人
陳英至庒謂弟陳善曰:東路閻羅硿、西路郭公田,山高路險,因憫行人挑負□□(或为“艰苦”二字。三相注),是以令人李可大、宋本善裹飯入山謀路於鷹嘴山下直至東坑小溪止矣,就年正月內卒半徑鲘溪諸佃丘玉成等百有十四人,不四日則路通也,此非英善之功,乃諸佃之力耳,經此行者可以感哉!大明嘉靖戊申年(编者注: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戊申年)正月吉日陳青峰立。陳英號青峰,陳善號德澜。後世君子為我洗明。(编者注:其中空缺两字据传被一神经患者凿坏无法辨认)
历时四五百年,堪称古道,当地人称此处为“站字石”(或写为“錾字石”,錾:雕,刻的意思。三相注)。据传古道开通后,经历代人们不断修筑,才逐渐完善的。没有现在的水泥,整条古道都是石头铺就,镶砌坚实,历经风雨侵蚀,仍能保存下来,真是奇迹。上坡处,整齐均匀的石级,因经年累月的踩踏而显得光滑。甚至有些石头已略有凹陷。这古道,现在只能印在老一辈的脑海里,所有史料,仅此石刻,已无以复加。
循古道寻踪,沿途都是新辟的公路,原路不是被泥土覆盖,就是人为损毁,有些路段成了果园。那仅存的路基,就从梅林中穿过,原本有的路,没人走了,也便不再是路。无法看到那连续延伸的古道,只能勉强找到那一小段一小段伤痕累累的远古道痕。依稀处,可见那石头铺就的路基,几百年来被人们脚板磨滑的石板已是苔痕斑驳。也许,此处曾经是很繁忙,来来往往的人们,不知洒下多少悲欢。而今,古道残迹,荒草萋萋,古貌难再。要不是有此摩崖石刻为证,后人又怎知缘起呢?
时光荏苒,历史车轮不断向前。现代的我们不禁被先贤们披荆斩棘、不畏艰险辟路的壮举而折服,几百来人们还在享受着那成果,十年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才开通土面公路。那路,还有待我们及后人去完善。感恩筑路人,让古道和那石刻一样永存于心。
本文来源:余心乐,公众号:pnhx888
Hash:6384560c1a304183c1c8a61ebfbc6337bc0e1085
声明:此文由 普宁城市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