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文化|养心斋随笔•南宋临安今说之米市巷
养心斋随笔•南宋临安今说之米市巷
作者:丁景元
米市巷,京杭大运河之畔,湖墅地区一条历史悠久的小巷,位于大运河、上塘河、古新河、西溪河交汇处,如同菜市桥,柴木巷,巷子虽小名声却响。宋《梦梁录》卷十八写道:“谚云:东菜西水,南柴北米”。北米,指的就是隋时京杭大运河贯通后逐渐在湖墅一带形成的米市。
《梦梁录》卷十六曰:“杭州人烟稠密,城内外不下数十万户,百十万口。每日街市食米,除府第、官舍、宅舍、富室,及诸司有该俸人外,细民所食,每日城内外不下一二千石,皆需之铺家。然本州所赖苏湖常秀淮广等处客米到来,湖州市米市桥、黑桥,俱是米行。”这里的湖州市指的是湖墅集镇。《梦梁录》卷十三曰:“杭州有县者九,独钱塘、仁和附郭,名曰赤县,而赤县所管镇市者一十有五,且如嘉会门外名浙江市、北关门外名北郭市、江涨东市、湖州市、江涨西市、半道红市……”。卷七则曰:“余杭门外……中闸北下闸头曰下闸桥、米市桥,南曰浴堂桥。下闸西北曰米市桥,米市里曰黑桥。”明《西湖游览志》卷二十二曰:“米市巷,宋时旧名也。”几处地方合起来看,就是说南宋时在大运河侧畔,武林门之北,湖墅一带是个集镇,而米市桥和黑桥所在的米市里(米市巷),则集聚了众多米行。每天“接客出粜”外地各式谷米“一二千石”供应一百万多人口的杭州官民。
其实米市巷周边形成米市起码在唐末宋初。据史料记载,北宋宋徽宗大观4年(1110),桐城人左世裕贩米来杭在米市巷北开了诚济米行,寓意诚信经商,以商济世。经常接济贫苦百姓以做善事。其过世后,所建善桥被命为左家桥,桥下自西向东河被命为左家桥河。当时临安城做接济北方避战流民善事的佛院接待寺妙行寺被里人用作纪念之祠,命为左郎祠,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在重修时还题写了匾额。左公在南宋被追授“庇民侯”,成为米市巷一带数百年来米行经营者仅此一份的荣耀。清代左郎庙称左神庙,也称左八郎庙,通过道光年间重修,规模已与现灵隐寺相当,共三进,供奉四大金刚和十八罗汉,如来佛和左神菩萨,观世音和哪吒,是米市巷一带香火最旺的总庙。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四,农历七月,人们都来此烧香,并将菩萨请出在米市巷游行一圈。此庙历经了清朝,民国,在文革破四旧时全部拆除,此处现已成居民楼群。
米市巷故事从古至今不断。北宋出了善人,南宋米行成市,还有“米市桥下米市瓦子(《梦梁录》卷十九),明代设立了官办粮仓,清代乾隆南巡曾在宝庆桥设新码头登岸。民国米市巷称米市巷直街。解放后,米市巷西端省政府建有米市巷招待所,八十年代改建成之江饭店。
南宋时因谷米在城北集散而将众多粮仓设在武林门之北。《梦梁录》卷九曰:“丰储西仓,在余杭门外左家桥边。”此旧址现为仓基新村。卷十又曰:“镇城仓、常平仓、糯米仓,俱在余杭门外师姑桥。”清《艮山杂志》卷二记载:“端平仓(今拱墅粮库)在德胜桥东,端平元年(宋理宗赵昀年号,1234年)……创,以储漕籴。”并在余杭门内斜桥(现武林桥)内建淳佑仓。以便贡米漕运北上和供应官民及开仓赈济。
湖墅,米市巷一带及周边在明清两代仍然是谷米集聚地和仓储地。据《杭州运河文献》上记载,明清至民国,珠儿潭、米市巷为杭嘉湖大米集散地,而仓基上和大浒弄都建有官办的粮仓。明万历年间,巡按御史李帮华在武林门月城内建了大有仓。清光绪六年,浙江巡抚谭钟麟因杭粮紧,选霞湾巷十亩民地建属于国家战略储备粮库的富义仓。共四排13幢一层砖木房屋,计五十余间,每间20余平方面积,可储粮约五万石。历时四年,耗银一万一千两。富义仓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它与北京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朝庭贡米由此北运,杭州百姓粮食供应也有赖由此。民囯时,富义仓改名省第三积谷仓,其中短时被用作国民党军用仓库。解放后,富义仓被杭州粮食公司接管,作为民生仓库分库。再后被改作军区家属院和杭州造船厂职工宿舍。2007年老住户搬迁改造进行修复,2013年国务院将富义仓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在三四年前专程前去参观了一番,发觉富义仓真是个好地方,南临运河交叉口,东接上塘河上塘路,西连湖墅路,北望香积寺。大院及房屋修复和保护的很好。
Hash:ff470d9660dc6752ebabb8c7a06bc3c5dd76d9a7
声明:此文由 发现杭州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