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这些“百年经典” 光靠历史就是最好的城市记忆

芜湖是座古老的城市

芜湖有文字记载

已逾2500年

时光记录了它的沧桑

你又认识多少?

01

历史的印记 烙在这里

中江塔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续建落成。

古时候,人们把长江的从九江京口镇江)一段,称为中江,而芜湖适得其处,故有中江之名;又说古有中江,东通太湖,西流长江,芜湖古地即在中江畔,因而称芜湖为中江,中江塔因此得名。中江塔历时60年建成,跨明清两代,融明末清初建筑风格于一身,成为芜湖周边远近皆知的古建筑。中江塔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屹立江口,独显其身,成为锁定在江城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丽风景

海关大楼

芜湖老海关楼矗立在芜湖原8号码头附近,是芜湖市早期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1919年7月。

公元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定,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进入芜湖,修建教堂、学校、医院等,又在沿长江地区开辟租界。这个期间,在江岸和租界内大量出现码头、仓库、车站等西洋建筑物。芜湖城区也由原来的青弋江两岸伸向西北,直临长江,成为一座真正的“江城”。1877年4月1号,芜湖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埠。而老海关大楼建立于1919年7月,建筑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坐东朝西,面临长江,为砖木混凝土混合结构。

天主教

1887年,由法国人设计监造的芜湖天主教堂,统领了当时整个江南教区,素有“小巴黎圣母院”美誉。目前,该教堂是华东地区第二大天主教堂,仅次于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英驻芜领事署是一个位于芜湖市新芜区范罗山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英驻芜领事署位于芜湖市新芜区范罗山。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人在范罗山山腰至山顶,陆续监造了3座西式二层楼房,均为券廊式砖木结构。

圣雅阁中学

圣雅阁中学由基督教圣公会第一任会长卢义德开创,系中华圣公会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所办的学校,也是圣雅各教堂附设的教会学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中华圣公会在芜湖洋街(华盛街)创办学校,初名广益学堂。1902年学校迁至石桥港(今花津桥北),更名圣雅阁中学堂。1910年,美籍瑞典人卢义德在狮子山上建起了圣雅阁中学高中部,当年9月招生,卢义德任第一任校长。

大砻坊

芜湖第一座工厂在哪儿,你知道吗?它就在如今的大砻坊,叫做益新面粉厂。始建于1890年的益新面粉厂厂房,至今已有125年历史。它既是芜湖最早开设的工厂,也是老芜湖工业“两个半烟囱”(明远电厂、裕中纱厂、益新面粉厂)中硕果仅存的厂房。益新面粉厂,以及围绕其衍生出的大砻坊老工业基地,是整整几代芜湖人的回忆。

如今,随着芜湖市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的稳步推进,大砻坊设计创意产业园(原身为益新面粉厂),或将成为城市建筑和创意文化产业的新地标。

1934年,由西班牙修士蒲庐设计的私立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芜湖机械学校的前身),拥有1万平方米教学面积,历时8年建造完成,是当时安徽省最大的工业职业专科学校。为提升城市品质,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现如今,芜湖人在原址新建了雨耕山酒文化创意产业园,为酒类保藏、展示、推广、体验、检测提供了一个综合服务平台。

弋矶山医院

1888年,美国人赫怀仁受基督教会委托,在芜湖创办修建了一所教会式医院行医布教,并担任第一任院长。这所教会式医院就是现在的芜湖弋矶山医院。当年,医院建有全国最早、最完整的游泳池,至今保存完好。另外,医院目前还保留着当年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就诊的病房——“美龄病房”。

现如今,芜湖人在原址新建了雨耕山酒文化创意产业园,为酒类保藏、展示、推广、体验、检测提供了一个综合服务平台。

堂子巷

堂子巷位于九华山路西侧,南起西内街,北至淳良里,东邻索面巷,西接环城西路。据说这里在清代就建有澡堂一座,附近的居民都到这里来洗澡,故名“堂子巷”。全长约200米,宽3米左右,后由石条路面改为水泥路面。

未来的堂子巷将会打造成为堂子巷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一期占地面积为47亩,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该项目定位为“集文化、商业、居住、旅游、展示、休闲”为一体,具有芜湖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后将成为当地民俗文化新的景点

芜湖古城”在今安徽省芜湖市南部,位于长江和青弋江的交汇处,公元前109年,始设芜湖县,“芜湖古城”的雏形初显,直至明清时期,“芜湖古城”因战火又屡遭焚毁,多次原址重建。

备受关注的芜湖古城改造项目建设的定位为恢复芜湖古城的历史风貌,重现清末民初“十里长街”繁华商业情景。打造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为一体的城市旅游目的地。规划按国家4A级标准,针对古城内现保存的建筑遗存,划定南正街、南门湾、花街以及肖家巷、丁字街、官沟沿两块历史街区进行建设。截至2015年底,古城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9亿元,今年计划继续投资5亿元,进行主体工程的施工。

02

沧海桑田 味道始终如一

“耿福兴”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原设于芜湖市三街口始由江都耿氏兄弟长宏和长富饺面及芜湖严开银师傅酥烧饼组合而成“耿福兴饺面馆”。历经沧桑、百年不衰、直至今日,“耿福兴酒楼”誉满江城名闻遐迩。1959年迁至中二街。“耿福兴”现为国家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

芜湖金隆兴

“金隆兴”于1880年由金氏祖父金隆德率子金迂兴在芜湖石桥港南(即今花津路)创店,其招牌取“金”姓,用父字“隆”、子字“兴”,组成“金隆兴”三字为其店名。

芜湖马义兴

19世纪末,马忠友13岁就和父亲一起从南京七家湾来到素有“小上海”之称的芜湖,开始了他和父亲的创业生涯。正是抱着闯出名堂的念头,马忠友和父亲来到了芜湖。但是,作为回民的他,想要找一份工作谈何容易?马忠友和父亲灵机一动,在新芜路原万安桥附近开了一家清真饭食店,取“以义为本,兴隆旺业”之意,打出了“马义兴”的招牌。

芜湖蓝义兴

据说一百多年前,“蓝义兴”的先人从陕西蓝田迁到咱们芜湖,以卖烤鸭等清真菜为生,现在的老板已经是第四辈人了。蓝义兴熟食店早在解放前就开始经营,如今也有百年历史。

03

书香世代 千百年老校

芜湖市第一中学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百年沧桑,俊采星驰。芜湖一中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老校,是安徽省著名的重点中学,省首批示范高中。它的前身系创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中江书院(1765年)。1903年,书院改制更名为皖江中学堂。从此这所百年名校进入办新学(中学堂)的历史过程。

知名校友有中国著名数学家钟家庆;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54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65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72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周远(55届校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指挥唐贤明将军(67届校友)等。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办于1903年,历经育英学堂、萃文书院、萃文中学、芜湖第四中学、安徽师院附中、皖南大学附中、安徽师大附中等办学时期。1978年,该校获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省属重点中学;2000年,该校被评为省示范高中。

革命家、文学家阿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侯学煜、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核科学家赵文彦、著名医学家吴绍青、著名心理学家张侃都曾就读于此。

芜湖第十二中学

芜湖市第十二中学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学校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芜湖历史上第一所官办最高学府 —— 芜湖县儒学便创立于儒林街十二中老校区内。

“芜湖县学”曾培养了著名的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明代画家萧尺木,清代画家黄钺等知名人士。

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

后易名圣雅阁中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1899年由美藉瑞典人卢义德创办。王稼祥、李克农、都曾在此就读。

芜湖市第三中学

1952年芜湖市政府批准成立“安徽省芜湖第三中学”,1954年迁址于镜湖之滨的黄家山至今。芜湖市第三中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学校。学校位于镜湖之畔的黄家山上,享有“安徽省花园式学校”的美誉。学校创办于1897年,前身为“广益学堂”。1927年变校名为“广益中学”。王稼祥、阿英、李克农等杰出革命者与仁人志士曾在此校就读。

芜湖市育红小学,创建于1879年。它的前身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天主教会的教理小学,清末民初通称天主堂小学,由耶稣会、束罗会、天主会合办。民国21年(1932年)校名为私立内思小学。

如果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私信小编予以处理。

Hash:0fb4241d2d48a63b9d44313ae2818c5bedc481be

声明:此文由 芜湖镜湖城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