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挖广东5处小众古村,颜值高,每一处有历史有故事!

广东,隐藏着很多美丽而又古老的小村落。

摄影/Pam Pei

行走在这些村落,能够寻找到几百年前的老祖宗们的勤劳与智慧,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却神韵仍存!

下面就一起打开这扇尘封的大门,回到这些古村落里面吧!

1.郁南·光二大屋

历史:200年“清朝古堡”

特点:防火、防盗、防洪功能

光二大屋,位于广东郁南县连滩镇西坝石桥头村,当地村民称其为"清朝古堡"。这座"古堡"事实上既非贵族城堡又非军事要塞,而是供红尘百姓繁衍生息的普通大宅。

神奇的是,它充分考虑了防火、防盗、防洪功能,是国内绝无仅有的集此三项功能于一身的大围屋。

屋主姓邱,排行第二,因其秃顶,被称为光二。他和5个儿子耗时10年建成此屋。始建屋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大宅跳起“禾楼舞”

面积大,房间多

整座大屋呈四方形,占地10亩,有房136间。屋顶最高处约20米,外边用厚一米的围墙圈起来,围墙最高处有13米,内有水井一口,还有仓库、磨房、舂米房、密室、晒场等。

据了解,邱氏家族人口最繁盛的时候,这里曾住进700多人。

以前应该还有夜巡的家丁

摄影/木子弓长

洪水淹不到

在出现外洪内涝时,人们便从一楼搬到二楼居住,二楼房与房相通,并设置了许多铁环,拴上备用的小船,这些小船成了大屋内人们互相联络的交通工具

离光二大屋仅80多米的南江河在上世纪60年代洪水暴发时,西坝石桥头村的村民都到大屋避灾。

摄影/田园牧歌

日军攻不破

1938年底,一名日军军官和50多名日军士兵来到大屋前,他们先是面对紧闭的大门摇了摇头,然后绕着大屋急急地跑了一圈。之后,朝空中放了一阵子枪,才悻悻而去。周围邻居则被日军洗劫得一干二净。

村民事后得知,日军不敢强攻大屋,是因为没带重武器,也是畏惧大屋里地形复杂和有机关。

摄影/木子弓长

这个号称“广东第一大屋”的光二大屋也是有近200年历史的古建筑,曾经雨水冲不垮,日军攻不破,如今也是逃不过破败与荒芜的命运。

摄影/木子弓长

坐标:广东郁南县连滩镇西坝石桥头村

2.普宁·德安里古村

历史:清末建筑,140多年

特点:府第式古村落

这座家族式集居寨是潮汕特色的“四点金”风格,为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方耀与其兄弟共同营建的故居。

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已是现存着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巨型府第式建筑组群。

岁月的沧桑,没能冲刷豪门的气派

整个德安里分老寨、中寨、新寨,老寨俗称“白鸟凤凰”,中寨和新寨为“驷马拖车”,可惜的是如今中寨并不完整,被日军飞机炸过,至今未恢复。

在德安里的大祠堂中央,有一座方耀的塑像,高达两米;在清朝道光年间,水师提督方耀因其卓越的才能,以及为民办事的清政,深受民众的爱戴与拥护。

整个德安里,门亭上那陈旧的屋檐,翠绿的大树,稀奇古怪的古玩意,时刻都透露着这座古村落的韵味、情怀,令人心动。

坐标:普宁故城洪阳镇南村(距普宁市区20公里左右)

3.广州· 番禺大岭村

历史:600年

特点:生蚝壳铺墙

或许你见过用各种材料做成的墙,但是你见过“蚝壳”铺成的墙吗? 没错,就是大家平时吃宵夜的“生蚝”留下来的壳!

广东有这样一个村庄,用蚝壳铺成的墙,历经600年历史,依然保存完好!

摄影/木子弓长

这个村子就是番禺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这座已有874年历史的古村,因为出了1个状元、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和100多个九品以上的官员而闻名!

摄影/木子弓长

历史远去,不过在今天的人看来,村子最有特色的要数这遮风挡雨六百年,依然坚固如初的蚝壳墙了!

密集恐惧症者绕行

摄影/木子弓长

曾经,这里的人把生蚝吃完后遗留下的壳集中起来建造房屋,蚝壳拌上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一层层堆砌起来!

摄影/木子弓长

在明代以前,蚝壳墙是珠三角地区常见的建筑方式,蚝壳墙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据说能抵挡枪炮的攻击,且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还能防盗!

摄影/木子弓长

村子里的两塘公祠南面的墙壁由密密麻麻的蚝壳整整齐齐地垒就,墙体厚厚,现在,蚝壳墙已经不多了,而像大岭村这么大面积的蚝壳墙更是罕见!

有人估算这里至少有十多万只蚝壳

摄影/木子弓长

600多年过去了,蚝壳墙布满了历史的沧桑,墙身已经斑驳,但蚝壳依然坚固,蚝壳墙凹凸不平,阳光斜射在墙面上,极具线条感和雕塑感,蚝壳墙也是大岭村最好的历史写照!

摄影/木子弓长

村子还有一口叫“沙井气”的古井, 井水源源不断,取之不尽,水质清澈,出水快如出气!

摄影/木子弓长

这样一个不大的村子,却充满了历史,还有奇特的蚝壳墙,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摄影/木子弓长

坐标: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

4.肇庆·八卦村

历史:700年古村

特点:布局玄妙,防盗,几乎无窗子

很多人只知道浙江有个八卦村,却并不知道,在千里之外的广东,也有一个玄乎的八卦村。 广东的八卦村,其真实的名字叫黎槎村。

若是你到过,就不得不被它的魅力所震撼所吸引,八卦形态的房屋布局,精致中透露着种种道不明说不尽的奥妙。

它已有700多年的建村历史,房屋依山而建,环水而设,以周易的卦象呈贺形分布,一座座一排排,一圈接一圈,玄机重重,可谓风格独特,颇具岭南韵味。

摄影/千年的墨家

每家居住的房子面积其实都非常小,可称蜗居,大约只有6平方米,可却要全家4-5口人,唯一宽敞的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堂屋,这里也是大家公共活动的空间。

所有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防御明末清初以来就十分猖獗的广东盗匪,所谓“粤东匪甲天下”。仔细看来,这些房屋向外几乎没有窗户,或者有窗户也是很高很小。

公共的水井和厕所,还有孩子上学的家族私塾。当时的苏姓和蔡姓两家数百村民,为了躲避匪患,只有牺牲了空间,似乎过着艰苦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

村落最中央,是一个三角地,一个很小的广场。一个戏台,此刻平台上铺满了碎红纸。当地的青年男女结婚,还是一定要回到祖堂来拜天地,拜祖先。

摄影/千年的墨家

所谓八卦村的称呼,不过是吸引外地旅游者的噱头。这个村落其实就是一个古代村民自建的军事堡垒

坐标: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肇江公路旁

自驾:走广肇高速-272省道,需时40分钟左右

5.台山·水上碉楼

历史:80年

特点:水中碉楼,倩影迷人

你或许见过各种各样的碉楼,但水中的碉楼你肯定没有听说过,她静静地矗立于偏僻的水库当中,被世界和时光遗忘,这座楼叫光耀楼!

白沙文化站站长余站长介绍,光耀楼建于1921年左右,原来碉楼所在的位置就是一个村庄。随着当地村民逐渐移民,当地在此修建了陈坑水库。

对这座碉楼的历史,台山市白沙镇60多岁的黄伟生有一点印象。

据他回忆,这座碉楼是在1958年的时候被淹没在水里的,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很多白沙镇的人都参与修建了陈坑水库(当时叫马石水库),修好之后,陈坑水库的库区淹没了部分村庄。

根据白沙镇政府的记载,“光耀楼”又叫做“宗正楼”,修建于1921年。

在碉楼的旁边,曾经有四间两层的青砖水泥平房,是当时由宗正、华正、炳正三个堂兄弟联合起来修建的,名字叫“潮洞新村”,在这几栋平房的旁边,另外修建了一间“宗正楼”,就是这座碉楼,用来保卫“潮洞新村”。

到现在为止,这座碉楼已经淹没在水中有50多年了。

在丰水期的时候,碉楼下面两层被水淹没,看起来就像是浮在水面;在枯水期的时候,地面露出,长满了青草,碉楼看起来又像在地面上。

如今,这座碉楼已成为驴友骑行目的地,更有不少摄像师专程前往拍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座至少也有近百年历史的碉楼亭亭玉立在水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坐标:台山市白沙镇陈坑水库附近

自驾:从江门出发至台城后,行至武溪学校往右拐,走白沙方向,然后经过右手边阳岭小学,留意左手边有个路牌写着台城,阳岭,左拐转进去,沿着小路直走,再次看到台山,白沙的路牌,左拐往台城方向走,一路留意左边有个“马石大道”牌坊。见到牌坊拐进牌坊里直走,第一分叉口直走,第二个分叉口走上面{记住往上面走},大概走50米后就能见到水中碉楼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Hash:6b47ce3fbe4c6eb7583c1c1a54e028d02f1b3605

声明:此文由 徒步联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