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的红色革命堡垒村——官地 (三)

据《官地杨氏族谱》

杨孟五因宋元鼎革,兵燹扰攘

自黄坛徙居柘湖

孙太淳因柘湖基址狭隘

遂转迁于此

因该处“在昔御寇为屯兵卫武之地”

取名官地

鲜为人知的官地

原来还是我县排名第一的红色革命老区村

敬请关注“乡土宁海

五集连载

《坚强的红色革命堡垒村——官地》

作者杨绍谦

官地早期党员杨国宾之子

坚强的红色革命堡垒村——官地

文 | 杨绍谦

▲官地村全景图 | 陨石摄影

▲“乡土宁海”采访官地杨毓舟老人(前中)

与葛菊女老人(前左)后合影

【紧接上集】

五、积极参加武装革命斗争大力支持根据地建设

梅花会议后,宁海地区党的中心任务是组建武装队伍,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革命斗争。

按照宁工委杨民奎的工作布置,官地党支部即选送村里的党员杨新科、杨小昌、杨才友参加武工队。并按他的指示:负责联络和护送宁海各地要上山参加武工队的人员和青年学生。负责为武工队筹集运输粮食和物资。官地村党支部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依靠党员、团结群众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支援台属“鉄流”部队与宁海“洪流”部队的建设和革命武装斗争活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南田起义后,1947年年底,邵明、杨民奎带领武装队伍到山洋、大田头、杨家山等地活动,当时粮食资金都发生困难,为给部队过个年,受邵明指派,杨民奎和杨国峰下山到官地同党支部商量,杨国宾、杨民昆立即动党员、青年骨干,每人筹集一些粮食、猪肉、年糕等食物。在除夕夜前,杨国宾带领杨民昆、杨国谈、杨元宰、杨小炎、杨昌根、杨民华、杨民伦等党员,把这些物资送到杨家山,解决了当时武工队粮食困难。杨国宾、杨民昆、杨国谈等人在部队留了一段时间,为他们当向导,那时,邵明率领的武装部队夜行军的向导,多是官地人担任的。

▲宁海解放雪里红(左一)与战友在星星照相馆合影

1948年8月中旬,为了进一步打开台属地区的局面,浙东临委书记张瑞昌率领“钢铁”部队,在山洋与“鉄流”部队会合后,组织邵明、王槐秋等领导开会,研究决定将“钢铁”、“鉄流”部队组建成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四支队。同时决定由杨民奎同志另发展一支武装队伍。杨民奎通过官地党支部,联络动员大溪王、枫山等村的地下党员,积极参加革命武装部队。官地党支部立即动员杨民伦、杨必土、王飞、杨炳官等党员骨干参军。很快,杨民奎就组织起一支二、三十人的小武装,番号为“洪流”部队。

9月上旬,邵明在杨家山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共宁天新工委,杨民奎为副书记,童先林、胡滨、童先巩、李辉为委员。为了把宁海西南区开辟成为一片解放区,宁新工委把宁海西南区划分为三个活动区域,童先林负责一区、胡滨负责二区、童先巩负责三区,杨民奎把力量伸展到宁海东北乡等外线地区。分区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号召基层地下党组织,大力动员党员和优秀青年,积极参加武装革命斗争,要在短时间里,建立起三支武工队(即各区一支),同时,扩充原有县武工大队。从而,迅速发展扩大“洪流”部队的规模,壮大宁海的革命武装力量。

胡滨负责的二区,以官地为基础,在杨国宾、杨民昆的大力协助下,很快与严家、大溪王、柘湖杨、隔潭、小汀、栅下、大塘山等各村的党组织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动员选送武工队员。同时,组织收缴各村地主的七、八支步枪。杨国宾只身夜闯恶霸地主杨虎官家,收缴了他的手枪。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二(二区)武工队达到了20 多人,后又从南乡海边民船上收缴到一批枪支,实力大大增强。1948年10月上级决定,调杨国宾任第二武工队队长。第一武工队、第三武工队也同时建立。在宁新工委的领导下,三支武工队的活动有分有合,相互配合,活跃地在岔路、前童、桑洲、沙柳、一市、七市等地,开展摧毁乡政权,收缴乡警的枪支,打击顽固大地主,开仓济贫,收缴爱国特捐等武装斗争,到年底成立宁海西南区党、政组织,胡滨任书记、杨国宾任区长。

在这段时间里,我武装部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49年7月5日宁海解放,“洪流部队”发展到360多人,向上输送了60多人。洪流部队的编制:县大队部,政委兼大队长杨民奎,第一中队,80余人,设两个分队,分队长白云、杨国峰;第二中队,120余人,指导员赵礼贤。第一武工队,60余人,队长杨新科,跟随第七办事处活动;第二武工队,80余人,队长杨国宾,后为西南区中队;第三武工队,20余人,队长县工委委员李黎兼任。

从上述编制可以看出,“洪流”部队的县大队政委、大队长杨民奎,下属三个武工队,其中两个武工队的队长杨国宾、杨新科,以及县大队一中队的分队长杨国峰都是官地人。从参加南田起义起,官地先后有九人参加武工队,他们是:杨民奎、杨国宾(化名丘八)、杨新科(化名姜步行)、杨国峰、杨民伦、王飞(化名)、杨才有、杨必土、杨炳官。他们是“洪流”部队的创建者,也是“洪流” 部队重要的领导骨干,他们是最早参加宁海地区武装革命队伍的先锋战士,他们为组建和发展宁海地方革命武装部队,为建立和巩固山洋革命根据地,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杨民奎故居 (已废)

六、团结全村革命群众担起中心联络重任

在我地方武装斗争轰轰烈烈开展的同时,国民党也不甘心失败,他们在1948年11月派了一个营的部队驻扎到岔路镇,企图封锁山洋革命根据地,阻止我武装革命斗争。他们重组乡自卫队,以维持乡镇政权。面对这种形势,1948年12月,浙东临委、台工委在蓝田庵召开会议,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加强后勤物资保障,加强与各地联络点的联系,决定建立西南区联络站。由张任伟负责根据地总部的后勤工作,李辉、林漫云负责总部的联络工作,西南区联络站设在官地(以下称官地联络站),由官地党支部书记杨民昆负责,并设两名专职联络员。西南区联络站的具体工作,就是依靠官地党支部的党员和村里的青年骨干人员来做。西南区联络站(官地)是台属宁海地区的中心联络站,负责山上(根据地)与山下(宁海各地)情报、人员、物质的联络和中转任务。

1.建立与山洋革命根据地密切、畅通的联系渠道。官地的西南区联络站要与根据地的联络总站每天联系一次,规定:每逢一、三、五、七、九单日,官地派人上山洋总站联系,二、四 、六、八、十双日,总站派人下来到官地区站联系;需要与全县各地联系的,总站通知官地区站,再由官地区站派人去联系。官地安排杨国谈、杨昌根、杨民敖、杨民久等人,先后担任专职联络员,负责与总站的联络工作。与各地的联系范围很广,如沙柳、下洋周、渡头、洋加山、前童、上洋、路廊、黄坦、竹滩、岙胡、黄溪口、宁海城关、福泉寺、龙尾巴、塘尾巴等地,因而,有时就要同时派多人分头去联系,保证及时完成上级交给联络任务。

在情报工作方面,官地党支部的党员杨元亦,经杨民奎推荐为台工委的联络员。在张任伟直接领导下,1948年9月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期间,不顾个人安危,历尽艰险,穿越长江苏北的敌人封锁线,几次往返于山洋、上海、苏北,顺利完成情报接送任务。按照张瑞昌同志吩咐,他有几个月去上海二、三次,为浙东临委与台工委及时取得上级指示,为更好地开展浙东地区的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杨民昆故居 (已废)

2.转送军事情报。为了给解放宁海县城作准备,城关地下党根据宁新工委的指示,把组织侦察收集的国民党驻军、自卫队、警察的布防情况绘制成图,把他们的番号、人员编制、武器装备等编写成材料,多次派人送到官地联络站。来送情报的有孔扬、严肃、徐锡圭、雪里红、雪满红、陈素月、娄启颂(王成)等同志。

官地还派人掩护和帮助解放军部队侦察人员,到县城和其周边地区进行侦察活动。宁海即将解放前夕,为了绘制对宁海的作战地图,部队派多名侦察员到杨国宾家秘密住下。晚上他们出去侦察,杨民昆就派杨昌根、杨民敖等人给他们带路。白天他们就在楼上画图。在官地联络站、党支部的掩护和协助下,他们经过六、七天侦察活动和工作,顺利地完成任务返回部队。

3.筹集和运送军需物资。随着全国解放形势的迅速发展,我宁海的游击武装队伍也日益壮大,对军需物资的需求不断增多。官地联络站一方面负责把各地收来的爱国特捐、粮食、布匹、银元、棉絮等物资,组织送到山洋根据地,一方面还要负责物资的筹集采购。官地联络站经常派人到县城采购日用品和文具、纸张 ,为了不引起特务的注意,购买时采取少量、多人、多点、分次的方法。如杨绍瑞、杨玉舟、杨民伦等人就不辞辛苦,经常隔天多次去采购,然后集中送上山。

因山洋根据地的部队迅速扩编,做军服的布料需要量很大,在宁海无法买到,官地联络站党支部就在水车村租了一条船,派人到上海去采购。当时上海没解放,控制的很紧,派去的几位同志克服艰难险阻,把布料、线、扣子等成衣物料买回来,送到根据地,解决了做军服缺布料的困难。联络站还曾受上级委托,派人携金条到宁波、上海等地去换取银元,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官地联络站的出色工作,受到了台工委领导的多次表扬。

为了解放三门,庆祝胜利、慰劳部队,所筹集的各种食品物资,以及为召开农代会所筹集的物资,这两次运送的物资数量大、时间紧,官地组织党员和青年骨干十多人及时把物资送到目的地,很好地完成任务,他们是杨元宰、杨国谈、杨昌根、杨小炎、杨民敖、杨仁和、芦前、芦昌兴、杨正东、杨民久等同志。

四明山送来的一批枪支弹药,官联络站派杨民久、杨民敖、杨仁和等人去引接进来,又派他们把这批武器分别秘密地送到山洋根据地和洪流部队。

那时,运送所有物资都是靠人肩挑,为了安全,不被敌人发现,要避开大路走山路,又经常是夜间行动,非常艰苦。他们都经常承担这些任务,不畏艰险、不怕辛苦,一次次顺利地完成任务。

4.传递宣传学习资料。为了各地下党组织的内部学习,为了宣传发动群众,总站把有关学习资料,宣传资料送到官地,各地地下组织派人到官地联络站来拿,有条件就再油印、散发。例如,王连吉、孔扬、周瑞发、娄启颂等同志,把拿回去的“浙东通讯”、新华社电文、“南京解放告全国同胞书”、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资料,转送到宁海城关与城北等地支部,大量地进行翻印、散发,有力地对敌开展攻心战,对瓦解敌人,鼓舞群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 接送人员。1949年上半年,各地来投奔革命的知识青年和要求参加武工队的青年农民越来越多,很大一部分人员,是官地联络站负责把他们安全地转送到根据地。他们都是通过各地的地下联络站、党支部介绍过来的,再由官地联络站安排送上根据地,例如:与王艾村同来的有胡生、陈士手、雪里红、王铁英等人;严家村党支部介绍来的有严望其、严美成、严美芳、严兴才、葛兴法、陶文俊、潘正火、包国兴、 严望友等人;城关党支部介绍来的有严肃、娄启颂、雪满红等人;凤潭村党支部介绍来的有周瑞发、李子、陈杰(王学修)、王玲(从上海来)、张晓、张弓、吕人及、丁彭年、陈去生、左肖等人;与徐康义同来的有童焕、童中敖、徐能连、陈中官、徐能根;栅下村党支部介绍来的有童英、叶中兴、叶江等人;枫山村党支部介绍来的有刘起兴、王光才、王昌浩、王云章、胡枣等人;陈立民介绍来的学生有王连吉、陈锡庆、王竹梅、俞汉生、袁饮裘、葛家构、葛诗直、葛天才、葛开海;还有陈素月、杜雪樵、王亦家等人;柘湖杨党支部介绍来的有杨绍先等2人;黄坦联络站转过来的宁波学生有20人。

还有东海部队詹光兴17名武装战士和其他人员100多人。

▲杨国宾故居(已废)

负责护送上级领导和干部的任务也很多,如宁波交通员林漫云要回宁波,官地联络站派交通员把她护送到杨溪桥头粥摊,再交由三岙联络站送过镶肩岭,回宁波。三门解放前夕,官地派交通员到冠庄把俞圣其同志接到官地,又把他护送到沙柳联络站,再送到海游。为的是在三门解放那一天,俞作为三门县解放后的第一任县长,好与群众见面。

根不完全统计,约200人次前往山洋革命根据地的人员,及来往的许多地下革命领导和干部,都是通过官地联络站安排接待、吃住、转送的。在哪个血雨风腥的年月里,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子能顺利完成如此大量的接待、护送工作,官地的党支部、民兵队、妇女会、农会,发挥了直接的、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更离不开全村群众的支持,离不开红色堡垒户尽心倾力的掩护和帮助。从1946年起,在长期革命斗争活动的实践中,官地建立起了,杨国宾、杨奎珍、童彩林、杨民礼、杨国谈、杨元亦、杨毓舟、杨文礼、葛信官、杨民昆等十一家红色堡垒户,先后就掩护接待过:邵明、王槐秋、童先林、李辉、俞圣其、汤圣贤、胡滨、林漫云、林珊、何向前、邹逸、蔡微、杨毅、陈立民、赵礼贤、童先巩、童先左、周瑞发(毛脱)、王起、王惠英、王艾村等二十多革命领导干部。有的领导干部下山工作,曾多次到官地秘密居住、工作,都得到很好的照顾和保护,从未出现过意外。这些堡垒户为革命斗争作出了无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都被党和政府认定为红色革命堡垒户。

【未完待续】

□ 图文:杨绍谦

□ 审核:刘开文

Hash:53adbca3838f531155890433cbbef50abcd86f02

声明:此文由 乡土宁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