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论龙山文化古城址

图版三九

三层绿釉陶水榭

汉中晚期

通高130厘米、池边长42厘米

1972年灵宝张湾3号墓出土

王城城堡筑墙技术源流》

董琦《江汉考古》1989年第1期第48~53页

本文利用考古发掘资料分析王城岗城堡筑墙技术,并从中寻找出其源流,探索夯筑这类城堡的科学依据。筑墙技术之一是开挖基础槽。开挖基础槽的技术不是偶然的,它源于仰韶文化时期所产生的沟洫开挖技术。根据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遗址的发掘资料,仰韶文化时期的沟洫技术可分归三类:灌溉系统、排水系统和防御系统。洛阳矬李遗址的仰韶文化层下面,有一条宽4米、深0.4米呈西南一东北走向的古渠道,古渠道宽且浅,应与灌溉引水有关。磁县下潘王遗址的仰韶文化层中发现一条长50米、深1~1.5米、口大于底、底部平坦的沟洫,从沟东部西部低的形状判断,其应具有排水的功能。而姜寨村落遗址居住区的北、东、南三面被壕沟环绕,这些壕沟彼此不相连,起不到排水的作用,应是为防御而设。

自仰韶文化发展起来的这种沟洫技术,发展到龙山文化时期日趋完善,加上龙山文化时期普遍应用的夯筑技术,为王城堡类型的筑墙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认为,城墙基础槽的开挖,既可减少工程量,又可达到以水平定地平的目的。王城岗城堡城墙基础槽的底部有一层淤沙,有可能是以水平定地平留下的痕迹。其筑墙技术,集三大土建工程技术(基础开挖、墙体夯筑、城墙附属建筑设施)于一体,构筑了我国早期城堡之一一一王城岗城堡,并对后世的筑墙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论龙山文化古城址》

曲英杰,《中国原始文化论集》第267~280页文物出版社1989年

作者根据已发表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址认为,阿善和老虎山石砌围墙址最早,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或龙山文化早期,碳十四测定校正后为公元前3020士180 年或公元前2915土135年。其后是王城岗城址,年代为公元前2455士125 年,平粮台城址为公元前2405士175年,后冈城址可能在公元前2500至前2300年之间。而城子崖城址、边线王城址可能相当于龙山文化中期以后。作者认为,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至迟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2500年之际已有了城墙和石砌围墙的建筑。与世界范围内的史前期考古发掘相比,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史前期城的修建年代较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流域为晚,但与印度河流域大致相当,而早于其他地区。

作者根据我国发现的王城岗城址、平粮台城址、后冈城址、边线王城址等的资料认为,这些城址内的居民已有阶级分化,说明当时社会已存在尖锐的阶级对立,这种现象同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早期城所反映的情况基本相同。作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具备了城市出现的各种社会条件,主要表现在以聚落形态为特点的人口集中、以手工业生产专业化为特点的生产技术向-部分人集中、以古籍记载和出土器物相印证的交易活动集中、以墓葬所反映的贫富分化现象为特点的财富集中和以陶文出现为特点的知识文化集中等。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历史上最初的城市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诞生了。这种在文明时代初期所表现出的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各地区文化发展交汇的结果。因此,应当承认,在中华文明的创造史上,各地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图片及说明来源自《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河南博物院 编,2002

Hash:6f708aa9092050aa032d3cdc4cd75a512a534b9b

声明:此文由 叨叨三国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