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珍档 | 百年前的北碚,只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小乡场
北碚,直到1942年,都还只是一个乡,四川巴县下属东里的一个乡。这个乡有多大呢?东至嘉陵江,西到缙云山,南至状元碑,北到金刚碑,临江倚山,就这么一堂。
处于缙云山与鸡公山之间的北碚,有崎岖山路与歇马乡和璧山县的澄江镇相通,对外交通,主要依靠这条嘉陵江。江边码头旁一块高地,有几条街,就是场镇。周围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有马鞍山、火焰山、黄山等小山堡,还有马鞍溪、会龙溪流入嘉陵江,夏天涨水稍微凶一点,江水倒灌,场镇便成孤岛。真是没多少发展空间!确切点说,除了码头,北碚的亮点只有那个时不时成孤岛的场!什么是场?每十天开三次的乡间集市,就叫场。赶北碚场,老人们至今这样说。
上世纪三十年代北碚场
物产呢?北碚乡境内以坡地为主,旱涝迭发,年产粮食,只够吃半年,如果单算稻米,最多维持本乡人四个月口粮,其他的必须向外乡购买。沿缙云山麓,有小煤窑十数个,主要在状元碑和金刚碑,其产量,跟澄江夏溪口比,就差多长截,和江对面江北县文星乡、黄葛镇比,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有多少人呢?小有发展后,在1928年底北碚乡进行了户口调查,计有3348户,17007人。其中市街471户,1939人。再说个有代表性的,天生桥,本是北碚、歇马两乡间山坡上的一个么店子,8户人家。1936年准备修筑青北公路,公路将从坡下过,天生桥便转移到坡下,最初只得3户人家。现在有多少人,你怕是数不清了!
这便是地瘠民贫,人气低落的北碚乡。
1927年北碚场地图
守着这么一条奔腾万年的黄金水道,川东动脉,北碚怎么还会穷呢?
因为,这附近最重要的水码头,本是在河对岸东阳,江北县的东阳镇。那才是嘉陵江上一个重要码头,合川重庆间的水陆要冲。这么说嘛,东阳镇上发掘出来的古物,最早有西汉时期的,而在北碚场,只有宋朝以后的古物。这就是区别
北碚得名于石,只有大约四百年历史,东阳,1500年前南齐时就置郡治,东阳郡,唐朝时有东阳城。那时的北碚,怕还只是个荒山坡。到宋朝,应该有村落了,因为有个状元冯时行,曾在缙云山读书,又在山脚办学,所以有了个小地名,状元乡碑。后来嘉陵江航道的使用率高了,碚石,成为有名的险滩之一,名为北碚梁,至迟在乾隆年间,北碚有了场的概念,但更重要的是救生船设置点,以助航道安全。
直到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嘉陵江一次特大洪水,北碚场上的房屋,全部没入水中,庙嘴文昌宫的戏台都被冲走了,应该比1981年的大洪水还要高6米,恐不恐怖?
还是石头的功劳。北碚的地质构成是坚硬的侏罗纪岩层,水退了,北碚又回来了,而由冲积平原构成的东阳镇却是遭了灭顶之灾,码头、市场都被冲毁,难以重建。东阳镇的市场,迁到黄葛。码头,只有转移到北碚了。北碚,也由此成为比较重要的码头。说比较重要,是因为嘉陵江上,木船往返,重庆上合川,一天是走不拢的,要歇脚,北碚这个节点,是最好的选择。合川下重庆,也会选择在北碚吃个午饭。
上世纪三十年代北碚码头一角
北碚,开始作为一个像样的码头,繁荣起来,尤其栈房、餐馆、茶馆多起来,跑码头的外地人多起来,人口也开始迁入。
但是,再重要,再繁荣,莫说跟合川没得可比性,就连黄葛,也还是不把北碚放在眼里。因为经济差别太大。其实,黄葛的资历比北碚浅,到清乾隆初,最多算个村。但也正在乾隆年间,多起由湖南、江西迁徙而来的乡民开始挖矿,开煤窑,几十年间成了气候,黄葛就发达起来。文星、黄葛的煤炭,都要从黄葛运到重庆,黄葛是重要的煤炭码头,旱路也是要道,辛亥革命时夏之时杀向重庆,走的就是这条道,并且正是在黄葛与重庆革命党接上头。有这两点,黄葛就比北碚富裕多了。峡区首富,当数黄葛王家,抵半个北碚没得问题。直到三十年代初,按袍哥分大小,黄葛也在北碚之上。据说一次端午节龙舟赛,北碚的龙舟居然把黄葛的超了,要夺冠了,黄葛那边鸣了枪,北碚这边赶紧喊稳倒,又让黄葛的龙舟超过去。
北碚码头另一角
就是这么一个小乡场,从1927年起,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化,到1938年,成为陪都重庆的文化迁建区,名满天下!这里头的故事,还要从军阀讲起。
原标题:百年前的北碚只是个经济落后的四川小乡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Hash:5ad69e04c9809eafdafe08474c3d1f72ebbd23cf
声明:此文由 上游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