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草:内蒙古历史硝烟弥漫过后的印记——高阙塞

高阙塞位于一个台地断崖之上,地表现存的古城由南北两个相连的小城组成。北城略成方形,边长约40米,城墙系用较大鹅卵石垒砌而成。南城为长方形,东西长64米,南北宽48米,城墙较窄,出土了汉代的铁釜、铁甲片和箭头等遗物。南北两城的建筑风格明显不同,可见并非同时代一次修筑。

在整个城址北墙及西墙外的缓坡上,有一段近300米长的石墙环绕,此石墙与城西的一个小山包相连,山包顶部有一方形石砌建筑,应为坍塌的烽火台遗址。整个城址位于两个山沟的交汇之处,控制着北方草原通向河套的交通咽喉,易守难攻,为绝佳的军事要塞。

在古城和烽火台的西面,一个山沟的两侧各有一座暗红色山峰高高耸立,形似双阙,高阙塞可能据此而得名,进而推测古城北侧的方形小城为赵武灵王所筑之高阙,而南城应是汉代沿用时扩筑的城。

高阙塞北、东、西三面由天然山脊组成,山脊上有石墙,形成“锅底型”,其南北各有一个口子,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南方通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态势,可防可守,可进可退,亦可长期大量屯兵。

高阙塞南面即为辽阔的河套平原,向南直行1000公里就是汉代长安城(西安),这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汉地的最佳捷径,可以直接威胁汉代长安。历经两千年的风雨侵蚀,高阙塞还基本保持着大致的模样,形状各异的石块垒砌的石墙散发着远古时代特有的气息。

郦道元《水经注》里说高阙塞“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善能云举,望若阙焉。”《民国临河县志》有这样的一首诗也描述了高阙塞的景象:

立扼单于吭,坐系白羊颈。

汉家重边防,龙旗高阙拥。

雪花满刀弓,高阙孔道冲。

为争国际位,百战足言功。

莫道阴山险,天然辟石门

黄流东折处,秦汉战云屯。

一个民族的服装和战术就这样得到了改变,如同有形的长城在几千年风雨之后,依然矗立在在中华大地上,清晰可见,而高阙塞就是这个民族西进路上的一个至高点

中储草生态农业——做农牧业产业化引导者,打造中国健康肉类标杆品牌。

关注微信公众号:逐草小鲜,获取更多美食信息!

Hash:01f0dda689dde43aece874614ca41f049a9b1bb8

声明:此文由 中储草生态农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