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冲伟人故居旁50米处,为什么会有一座60年代的防空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韶山冲,位于湖南中部地区,是湖南地区再常见不过的小山村。传说"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到,女皆仙去。"

韶山故此得名,这个小村落名字的由来是充满浪漫主义的,而一百多年前,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小山村里诞生了改变世界的伟人——主席。主席的一生无疑是传奇的,而他的故居也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

主席故居的建筑

当我们来到主席故居的面前,会发现这是一座典型南方乡村样式的泥坯房屋,建筑结构是最传统的土木结构,即利用原木搭建框架,再利用烧造的泥坯填充框架缝隙,最后在仿佛外表利用长木头和柴草加固以及防水,顶部用青砖瓦来敷顶。

整座建筑有着一明二次二梢间和两间厢房加上后面的天井和杂物间共同构成了主席故居的主体建筑,一共十三间半房屋,建筑面积二百二十三平方米。

打开木质大门,绕过门前的鸡笼和柴草堆,向右望去,第三间厢房便是主席少年时代的居所,少年主席在这里完成了初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架构,从这里出发,主席开始走向长沙、走向上海、走向革命、走向新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天换地的大革命。

这里也留存着主席不多而珍贵的家庭回忆,在1925年,主席回到韶山冲,这次主席回乡可以说公私兼有,但更多是为了公事,为了大革命的未来,去深入群众,去发动群众,去宣传马克思主义

这间不太起眼的小厢房里召开过许多秘密会议,大多数主题都是在讨论如何有效发动农民,开展农民运动,支援大革命的发展。

湖南的农民运动从这里出发,遍布全省二十余个县,前后参与民团人数超过百万,这些心向革命的农民兄弟在乡间,在镇子里甚至在城市里打击土豪劣绅,主持正义,自治自强,同时踊跃参加北伐军,为打败北洋军阀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在这间小屋里写就的,这也是主席思想的重要著作,是主席对中国革命做出的重要思想贡献。

主席故居的景点

出了篱笆围,就是出了故居所在了,但是伟人故居作为一个景点并没有结束,在故居不远处是建国后修建的铜像广场,位于整个韶山冲村的核心地带。

广场总面积十万两千八百平方米,分为瞻仰区、休息区、集会区、纪念区四大部分。其中很具有设计感和寓意的要数伟人铜像和瞻仰大道了。其中伟人铜像是按照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建造的,整体造型为,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面露和煦笑容,目视远方,神采奕奕。

铜像高6米,红花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铜像重3.7吨。在铜像周围栽培了大量月季花、冬青、山茶花等花卉,将伟人铜像映衬的更加伟岸高大。

而瞻仰大道是连接纪念区和伟人铜像的通道,长一百八十三米,暗合主席1.83米的身高,宽12.26米,与主席生日一致,寓意别出心裁且巧具匠心,这条路的两端是主席纪念馆主席铜像,将人民心中的主席形象由铜像的具象化、高大化引申到纪念馆中的亲切化、平民化。

走完这条路就会感受到一个饱满而真实的主席形象,他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伟大在他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平凡在他也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就像你我一样。

在铜像广场的西侧,是著名的滴水洞景点群,包括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和滴水洞一号别墅。滴水洞的自然景点都是韶山外沿的山中景色,薄雾袅袅,青山翠柏,鸟兽和谐,一片自然祥和之景。当地人曾有诗赞曰: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未识,石桥如锁几重关。

在群山和翠柏的环绕之中,坐落着滴水洞一号别墅,是建国后主席回韶山所居住的地方,而这个别墅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主席曾经在这里秘密呆过十一天,不仅形成十分神秘,而且没有人知道主席此行的目的,也没人知道主席在这十一天内想了什么。

也许是悼念亡妻、也许是向故去父母诉说着几十年人生中的经历,又或是在思考中国的未来,没人知道个中原因。

防空洞

在滴水洞一号别墅旁边五十米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防空洞了,这个防空洞修建于1966年,是按照标准"三防"标准修建的,即防止核、生、化武器的袭击。

根据湖南省人防办的介绍,这个防空洞原深8.8米,地下建筑面积八千平方米,建筑墙面全部由混凝土铺就,在原先存储有可供一千人使用六个月的粮食和用品,达到了甲级防空洞的水平,即可以容纳一千人以上生活超过半年且具备核生存能力。

进入防空洞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幽长的通道,这个通道连接着防空内的各个分区,通道宽1.8米,高2.2米,可容纳两人并肩而行,地面为钢铁和混凝土,钢铁的目的在加强结构强度也为了防止毒气进入,和钢铁大门的原理是一样的。

各个分区的内部建筑多数还未进行旅游开发所以大多是封闭的,游客可以进入的只有这条长隧道和入口尽头的一个小房间,里面摆放着一些当年的用品。出了防空洞可以看到在出入口的上方都有着一颗巨大五角星。

现在都洞口周围都是一些饭店和住宿之类的经营性质的商家,据当地老人介绍,原先防空洞口都是伪装起来的,为了不暴露目标。至于这个防空修建的目的,就是在六十年代为了防备核战争和大三线工程的一部分,用途就是当地民众在发生核战争之后可以迅速进入防空洞躲避危险。

世界核大战的阴霾暂时消退了,悬在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解除了,留下当年的防空洞和亲历那段时光的老人在用有形的无形的语言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就像标题一样,似乎很神秘,但真相也许并不神秘还很平凡。

一座平凡的山村,走出了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伟人,斯人已逝,我们在怀念伟人的方式可以使继续他的革命事业,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也可以追寻他的思想,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去洞悉世界的规律。

甚至仅仅是去他的故居,深鞠一躬,为今天自己可以堂堂正正的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感谢他,感谢先辈的奋斗换来今日的美好生活,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去追随先辈,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来到他们的故居,探寻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也未尝不可。

文/南宫

Hash:cdc106b0eaf67d77012194479b76b1760b9965e5

声明:此文由 海未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