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这个古镇有“长寿之乡”的美誉,藏在深山中,充满了原始风情
汶川水磨古镇集聚了汉藏羌民族文化的精华,还封存着大自然原始生态的元素,轻盈的寿溪河水缓缓的流动着,闲适,悠然,令人赏心悦目,充满了原始风情的这座古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曾经的地震灾害破坏了这里,时光飞逝,治愈心殇最好的办法便是背负着对未来的期冀勇往直前,用发展的新芽遮盖伤疤,用灿烂的人生繁育枝叶,让经历伤痛的人们更加积极勇敢地面对新生活。
水磨古镇的诞生是汶川地震涅槃重生的一个缩影,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羌人民居,一幢幢宏伟别致的汉族牌楼,一串串鲜艳活泼的红灯笼,都向世人昭示着汶川重生强大的生命力。
禅寿老街集中了汉、藏、羌民族建筑的精华,汉藏羌的文化在这里融为一体,和谐而生动,亲切而自然。
水磨古镇地处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便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因此便有了“老人村” 的名字,后更名为水磨镇。自古以来,水磨镇便浸润在内地风情与藏羌文化当中,不同文化在小小的水磨镇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不同于其他古镇景区,朴素的老百姓就生活在水磨古镇当中,居委会、民居宅院等与景区的建筑风格相辉映,从这个角度来说,水磨古镇是脱胎于真实生活的人间乐园,而不是嫁接在文化噱头中的乌托邦。
青黛色的远山是水磨古镇的天然屏障,鳞次栉比的南粤建筑是水磨古镇绚丽的风景线,熠熠飞扬的招牌幌子是水磨古镇流动的风情,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隐没多年的世外桃源。
万年台是表演戏曲的地方,始建于明朝万历25年,毁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汶川地震过后,依照原样修复重建。雕梁画栋的戏台不时地响起悠扬的婉转之音,坐在戏台下的人们也不自觉地成为了戏中人。
街道上还能看到成四川的传统手艺,一蹬一磨,颇具年代感的气息扑面而来,老匠人们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立刻便能唤醒儿时的美好回忆。
绚烂的油纸伞笼罩在悠长的街巷之间,褐黄色的川蜀建筑点缀在茫茫原野,靠近房屋的地面因湿热的天气生出绿色的霉斑,真实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水磨古镇在地震前是典型的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区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了严重负面效应,震后由发展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老百姓的生活也如这火红的灯笼一般节节高。
古镇售卖的商品皆为当地特色产品,菌菇、少数民族服饰等等,是具有独特意义的纪念品。
朴素的羌族老妈妈坐在自家摊位前,色彩艳丽的丝线在手中变幻为灵动的花朵,深邃的眼眸满是对家乡的热爱,慈爱的目光似乎有着能令人感怀的魔力。
“春风阁”是水磨古镇的核心建筑,融合了藏羌汉民族建筑特色的精华建造而成。从底部仰望春风阁,高耸入云的阁楼呈砖红色,细节处则体现了浓郁的宗教与藏羌文化。
涅槃重生后的水磨古镇有了更沉稳的历史底蕴,每一片砖瓦下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每一棵老树下都有一种传世的精神。
穿过写满民族文化的古镇街道,望着明万历年间的戏台楼阁,耳畔潺潺而流的溪水做歌,空中盘旋的鸟儿和声。登临远眺,仿佛一眼万年便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踏歌走来,满眼尽是对壮丽山河的崇敬与自豪……(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Hash:3fd13cfe7850070f5fc3266bfe211e7246d207cb
声明:此文由 落榜进士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