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雄风的记录者:昭陵书碑人

九嵕[zōng]山——唐昭陵陵山

唐昭陵俯瞰

唐昭陵之唐太宗像

小编说

XIAO BIAN SHUO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长安西北醴泉县九峻山。自从贞观十年(636)十月文德皇后卒后葬此始,迄至太宗去世告竣,先后营造凡十三年。由于唐太宗仿承周代陪葬制度、凡功臣密戚及德此学著,如有亡,宜赐茔地所及给以秘器,使窀窆时,丧事无阙” 葬诸臣甚多,据王溥《唐会要》卷二十一”陪葬名氏”记载就有155人”,其中还不包括陪葬诸臣的合袖夫人和从葬子孙。

陪葬出白敕命,丧事所须,并由所司供给,且又有五品以上官员兼任监护使护丧所以昭陵碑志,撰其书,尤见郑重。旧制秘书省有著作郎、著作佐郎专掌“修撰碑志、祝文、祭文"之职,又有楷书手从事缮写。昭陵碑志无署撰、书人姓氏者,盖出其手。有撰人而无请托书家者,其书或亦出自馆阁书手。

昭陵碑志书人,所请托者大都是以书名世的士大夫,可见者除欧阳询、褚遂良之外,著名的还有殷仲容、王知敬、高正臣、赵模、诸葛思楠、于立政、王行满、李玄植、姜唏,白羲蛭、畅整、窦怀哲诸人。

今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被遗忘的昭陵书碑人和他们的留下的碑志。

唐昭陵标志——昭陵六骏,原石分别在西安碑林和美

唐昭陵文物

昭陵碑林

01

清人叶昌炽认为:“昭陵为唐碑渊薮,撰者、书者皆一时之选,学书者当奉为楷模也。”收藏昭陵碑志的昭陵博物馆素来有“小碑林”之称,现存石刻一百余件。近百通的碑志均出于名家之手,堪称初唐书法艺术之荟萃,仅次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居全国第二位。

昭陵碑林形成于一九七五年,共收集碑石四十二通,展示墓志四十余件,其精品、名品率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四十二通碑石中有二十二通名列一九七九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名单”;馆藏的四十六合墓志中有二十六合为一级品,是目前拥有唐代书法名碑最多的专题碑林。

02

昭陵出土的墓志亦是石刻书法中的一流精品,多数作品志石巨大,纹饰华丽,书法精美,字迹清晰。昭陵碑林除了以昭陵陪葬墓前所立的墓碑及部分陪葬墓出土的墓志铭为陈列展品外,还有少量跟昭陵有关的唐、宋、明、清各代的碑石。跨越了五个朝代,其上限为贞观十一年(637),下限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

就初唐碑刻、墓志而言,其上限为贞观十一年,下限至开元二十九年,历时一百零六年。作品多是陪葬者葬时所作,其记事的真实性与可信性,是后代史书所无法比拟的。它们或证史书之说,或纠史书之谬,堪称是“会说话的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杨温墓志》志盖和墓志

《阿史那忠碑》篆书碑额,上元二年(675)刻

《褚亮碑》碑额和碑志,殷仲容书,约为高宗时(649——683)刻

《房玄龄碑》,褚遂良书,永徽三年(652)刻

《程咬金碑》许敬宗撰文,畅整书,麟德二年(665)刻

03

有唐一代,文风较盛,书法家人才辈出,书法艺术发展至更兴盛、更成熟的阶段。昭陵碑林的碑志,以楷书为主,也有隶书、篆书和行草,又多出自书法名家之手。因此,昭陵碑林堪称初唐书法艺术荟萃之所,唐初知名文人有岑文本、上官仪、令狐德棻、许敬宗、李义府、于志宁、崔行功、郭正一等,书者有高宗李治、欧阳询、褚遂良、殷仲容、王知敬、高正臣、畅整、于立正、赵模、王行满、李玄植等人的书法,可谓撰、书者皆为时代精英,文、书俱佳,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还有《尉迟敬德墓志》志盖飞白书,《褚亮碑》《阿史那忠碑》等篆书碑额以及《吴黑闼碑》等楷书,都以其不同凡响、熠熠夺目的书法艺术光彩,闪烁在昭陵艺苑之内。

《吴黑闼碑》,总章二年(669)刻

段志玄碑,贞观十六年(642)刻

《李靖碑》,许敬宗撰文,王知敬书,显庆三年(658)刻

《尉迟敬德墓志》志盖飞白书,显庆四年(659)刻

《孔颖达碑》,于志宁撰文,贞观二十二年(648)刻

04

总的来看,楷书是昭陵碑志的主流,主流之外还有行草书、篆书、隶书、飞白书。而楷书的风格多以静穆端庄、方整瘦硬为主。它们的风格来源与南朝、北朝紧密相连,或是以北朝书风面貌呈现,存隶书余意;或是以南朝韵致出场,属江左风流。

隶书中亦有瘦硬之风,间杂以楷书用笔,与南北朝时期折刀头的隶书相近。其行书风格,是“二王”风貌的再现,与《集王圣教序》接近。昭陵碑志的篆书主要体现在墓志盖与碑额之上,风格多样,有的受秦篆影响较深,训练有素。有的则随意质朴,率性而为,明显属于民间书手而为。

《张士贵墓志》志盖和墓志

《牛秀墓志》

长乐公主墓志》志盖

《王君墓志》志盖

《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文,欧阳询书,贞观十二年(637)刻

《杜君绰碑》,李俨撰文,高正臣书,麟德元年(664)刻

《王君愕墓志》,贞观十九年(645)刻

《杨恭仁墓志》,贞观十四年(640)刻

《燕德妃墓志》,咸亨二年(672)刻

05

昭陵碑志不仅对初唐书法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从中可资发现补遗唐史的珍贵文献。同时,作为研究初唐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们也记录着南北朝向唐代书法过渡的历史,对深化和补充唐代书法史意义非凡。

帝王书法、文人书法以及民间下层书手的书法并存一处,多元风格集于一身的昭陵碑志,构建了唐初书法的风貌。其间儒家审美所彰显的法度与秩序,以及旁逸出秩序以外的种种道家审美影响下的书法表现,成为一道风景,定格在中国书法史图卷中,令后人久久回味。

Hash:bd89bb1fe42b883325c313ab3c7e954b9f3cea6b

声明:此文由 龙灵书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