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完整的孔庙 应该拥有哪些建筑?

中国的很多城市和乡村都有孔子庙,过去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祭祀,以祭祀孔子和历代儒家的代表人物来显示国家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继承传统思想文化的国家意志。

那么,经过两千年的发展,现存的孔子庙中哪些建筑是必备的?带着这篇文章去离你最近的孔子庙参观一下吧~

前导建筑和构筑物

位于文庙前部的建筑和构筑物并无奉祀功能,只是以其名称来赞颂孔子思想和他的历史功绩,目的在于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培养朝拜祭祀者的崇敬之情,所以将它们称为前导建筑物和构筑物。

照壁

照壁,又名屏墙、宫墙,位于文庙的庙门前。辟有正门的文庙一般在门前道路的对面,未辟正门的文庙就成了文庙最前面的围墙。

庙前坊楼

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和孔子庙规模的扩大,宋代开始在孔子庙添加建筑和构筑物,一是为了显示孔子庙地位,添建了棂星门;二是为了赞颂孔子及其思想,添建了庙前坊楼;三是为了迎合周代学有泮宫的说法,当然也是为了突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庙内添建了泮池

跨街坊楼

为了向人们指示文庙学校的位置,也为了表达对孔子的赞颂和对学校的期待,许多文庙在庙前的道路上跨街建造了牌坊或牌楼。

下马牌

孔子庙门前刻立下马牌,是为了昭示孔子的尊贵和孔子庙的威严,一般竖立在文庙前的左右两侧。所有经过孔子庙的人员,不论是文武官员还是庶民人等,到此都要下轿下马步行而过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庙门

中国传统建筑一般是封闭式的,周筑围墙,前面设门,文庙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有的文庙不设庙门,即使建造了庙门,也有不同的建筑形式。

棂星门

棂星门原作灵星门,位于文庙的前面。设置正门的文庙一般以其为庙门,不辟正门的文庙有的以其为内庙门,有的则独立于庭中,成为纯粹的纪念性建筑。但不论具体功用如何,棂星门几乎是每所文庙必备的建筑。

偏门

清代时,许多文庙据说由于本地没有出过状元而不设正门,只能在照壁两旁设门作为文庙的出入口;即使是出过状元设置了正门的文庙,由于正门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行的,所以也必须设置旁门供人出入。

掖门

除了部分未开庙门的文庙,文庙每进院落都有正门。虽然正门一般都是安设三对门,但是按照尊卑观念和等级制度的规定,正门并不是任何人都可出入的,为了便于服务人员等地位低下人员出入,就在正门两侧设立了掖门。

角门

许多文庙未设正门,即使设置了正门,正门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出入的,在正门或者在正面墙上设置的侧门一般只在祭祀时才可以使用,平常并不让人们出入,为了解决出入问题,就在左右庙墙上设置角门。

泮池

泮池是古代诸侯学校必有的设施,《礼记·明堂位》说“頖宫,周学也”,“頖宫”即泮宫,是东、南、西三面有水的宫殿。

庙内坊楼

庙内坊楼是指在文庙以内建造的牌坊和牌楼。庙内坊楼是随着文庙的扩大而出现的,就目前已知的资料看,应该是明代出现的。

杏坛

杏坛最早出现在曲阜孔子庙。宋天禧五年(1021年),曲阜孔子庙大修,大殿北迁,以原大殿位置为基,砖砌成坛,周围栽植杏树,命名为杏坛。

大成门

大成门是文庙正殿前的主门,有的文庙称作仪门,有的称作戟门。

奉祀建筑

按照礼制规定,文庙在大成殿奉祀孔子、四配和十二哲,两庑奉祀七十九位先贤和七十七位先儒,崇圣祠奉祀孔子五代先祖,以四配之父和孔子兄、侄配享,以朱熹等五位宋代理学家之父从祀。绝大多数崇圣祠没有两庑,只有北京国子监文庙、慈溪文庙等个别文庙崇圣祠有两庑,将从祀者奉祀在两庑内。

大成殿

大成殿主祀孔子,并以颜回、子思(在左)和曾参、孟子(在右)配享,以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在左)和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朱熹(在右)十二哲配祀。

两庑

文庙在大成殿内奉祀孔子、四配和十二哲,附祀的先贤先儒则奉祀在大成殿前两侧的厢房内,由于文庙大多面南,所以分别称作东庑和西庑,习惯称作两庑。

崇圣祠(殿)

崇圣祠有的文庙名“崇圣殿”,有的文庙还保持明代旧称“启圣祠”。它是奉祀孔子和一些先贤、先儒的祠堂

亚圣殿(祠)

孟子虽然是国家礼制规定在文庙奉祀的人物,但国家并没有规定在文庙内建造奉祀孟子的专祠。

附祀建筑

成圣人难,成贤人也不易。文庙奉祀人物虽然多达一百八十八位,但除去孔子先人、弟子等,历代贤人进入文庙享受祭祀的也不过一百一十人,平均二十多年才有一位贤人能够进入文庙奉祀。为更多地为士子提供学习的榜样,文庙还设置了名宦祠和乡贤祠,分别附祀在本地为官有善政的官员、本地出身有善行义举的士绅及在外地为官有善政的官员。

名宦祠

名宦祠是奉祀在本地任职业绩突出官员的专祠。

乡贤祠

乡贤祠是奉祀本地著名贤人的专祠。建造奉祀本地乡贤的专祠是从北宋开始的。

忠义孝悌祠

大部分忠义孝悌祠按照朝廷规定建造于学校内,节孝祠建造在城区内,但有的地方将忠义孝悌祠甚至连节孝祠都建造于文庙内。

节孝祠

节孝祠是清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下令建造的,当时明确建造在城区内,所以建造在学校内的比较少,大多在学校附近。

文昌祠

文昌祠奉祀文昌帝君。道家认为文昌帝君主管人间功名禄位,于是成为民间信仰的神祇。

文昌阁

文昌阁初见于宋代,南康知军赵彦騠建造了文昌阁,元代时广西阳朔也有建造。

魁(奎)星阁(楼)

魁(奎)星阁(楼)是供奉魁星或奎星的建筑。魁星又名奎星,本是北斗七星中的星名,有人说是北斗的第一至第四颗星,也有人说是第一颗星。

土地祠

土地祠也叫后土祠,是祭祀土地神的祠堂。

服务建筑

文庙服务建筑有六类:一类是存放牌位的神库,一类是供祭祀人员使用的斋宿所和更衣厅,一类是为祭祀制作祭品的神庖和神厨,一类是祭祀时演奏音乐和表演舞蹈的礼乐亭等,一类是置放钟鼓的钟鼓楼等,一类是保存祭祀用礼器、乐器的库房。

神库

孔子庙设置神库始见于元代。大德新建国子监文庙就有神库之设,“神厨、神库,南直殿之左右翼,以间计各七”。

庖厨

庖厨即神庖和神厨,是制作祭祀用品的地方。神庖又名省牲所、省牲亭、宰牲房、宰牲所、牲房等,宰杀祭祀所用动物,神厨则是专门制作祭品的。

礼器库和乐器库

祭器库与乐器库作为存放祭祀用礼器、乐器的库房,是每所庙学都要设置的,但分设礼器库和乐器库的则不多,一般通名祭器库。

乐舞亭

江南多雨,为了不影响祭祀时的舞蹈,个别文庙在大成殿前建造了舞亭,有的文庙出现了礼乐亭等建筑。

钟鼓亭(楼)

钟鼓亭又名钟鼓楼,城市初设本来是防盗之用,后来为报时之用,又增加钟楼,晨钟暮鼓。文庙建钟鼓楼,设置钟鼓,主要在祭祀时使用,以鼓点钟声制止喧哗,统一步伐,烘托气氛。

斋宿所

斋宿所又名斋居,是祭祀人员在祭祀前斋戒沐浴的地方。为了显示祭祀人员的虔诚,唐朝规定祭祀孔子时预享官员要散斋三日、致斋二日,散斋可以在正寝,致斋第一日在自己的官署,第二日要在享所,也就是祭祀的庙宇。为了让祭祀官员致斋,就有必要在庙内设置斋宿所。

更衣亭

更衣亭又名官厅,是祭祀官员祭祀前更衣的地方。

碑亭

从汉代开始,中国就形成了刻碑纪事的传统。孔子庙也不例外,诸如追封孔子等圣贤及其先人、修建庙宇、塑造圣贤形象、朝廷遣官祭祀甚至拜庙等无不刻碑纪念。

《孔子庙建筑制度研究》

Hash:3b318b904fe7d647dbdefb87e516644e17796394

声明:此文由 青岛出版集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