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李雁彬寻觅秦安伏羲女娲传说故事的文化苦旅!
文/一民
2018年12月2日(星期日)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笔者和秦安微生活张愚跟随史地学者、诗人李雁彬老师踏上了寻觅伏羲女娲故事的文化之旅。
这是个很偶然的机缘,周四的午后,笔者到地方志办公室找李雁彬老师聊天,讨了一杯茶的间隙,他告诉笔者,他想拍一个视频,就是寻找伏羲女娲故事的传承人,并用影像保存这些传承人讲述伏羲女娲传说故事的资料,只是苦于他自己不会拍摄,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把这个视频拍好。笔者说:“我给你推荐一个人,拍过许多视频,几乎每一个视频都有很大的影响,《》、秦安首部贺岁温情剧、、为秦安果农代言的宣传片……,几乎这几年火遍秦安朋友圈的视频均出自于他的相机和后期制作……我还要继续给李老师卖关子,李老师突然说:“哦!我知道了,你说的是秦安微生活的小张吧?我说:“除了他,还有谁能承揽起你这么宏大的视野,这么重要的文化题材。”李老师也犹豫了起来,他说:“不知道小张愿意不愿意拍?”笔者安慰道:“如果小张有档期,一定会参加,况且,我们俩天天在一起,很熟的……”
离开地方志办公室后,我及时与张愚联系,他说:“没问题,你定时间,周末还是周六。“我说:”周六想参加一场公益活动,就周日吧?”于是,我们就定下了这次行程。
周五的晚上,严重失眠,一直到四点还醒着,急得我念了几遍金光咒、玉皇宝诰……想着赶紧睡着,第二天参加公益,可惜,当我睡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看来还是缘分不俱足啊!
在家里硬宅了一整天,度过了一个浑浑噩噩的周六。
周日又是一大早,起来后,赶紧吃早餐,吃完已经是八点了,我赶紧驱车接秦安微生活小张和李老师,几个人聚到一起后,跟随李老师的脚步,又一次丈量了这里的山川大地,沿着葫芦河开始了我们的旅程。
安伏镇·伏天勇
我们第一站去的地方是安伏镇。安伏川地处锁子峡与锦带峡之间,葫芦河贯纵南北,从空中俯瞰,如同一个小小的坑,有人说安伏川是一块陨石掉下来,砸开的,历史上,这里被称为“小坑川”,是传说中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成纪,也是汉至唐代,成纪县治所在。“小坑川”发现过好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还有汉墓群、北朝迦叶寺遗址等,可以说,锦带峡、锁子峡、葫芦河、迦叶寺等自然人文风光,让里如同一道十里画廊,美不胜收。
在安伏镇,有我们的老朋友,伏羲女娲文化的研究者伏天勇老先生。伏天勇老先生是伏羲女娲文化的民间研究学者,撰写过一本著作——《伏羲圣地探究》(中国文联出版 2011年1月1版1 次)。伏天勇自幼时就听着父辈们讲述着伏羲女娲的传说故事,之后,几十年的岁月里,他几乎天天在想一个问题,既然父辈们说,伏羲画卦、伏羲女娲滚磨盘、洪水泛滥、葫芦逃生等传说故事就发生在安伏川,可是,到底这些地方具体在安伏的什么地方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某年某月某天,他在地里干活,再一次仰观俯察安伏的山川大地,他突然顿悟了,找到了伏羲画卦的地方,后来,关于伏羲女娲所有传说故事都一一地找到了相应的地方,再后来,他结合八卦图、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河图洛书、汉字起源等传统文化再研究伏羲女娲的故事传说,将伏羲女娲文化融进了安伏镇的山川河流大地之中,也融进了自己的生命血液中。每一次与伏天勇老先生接触,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就是伏羲、女娲两位上古圣人在人间留下的一个“史官”,让他从小听到伏羲女娲的传说故事,让他从小对这些故事感兴趣,让他终其一生沉迷于这些传说,让他在不断地追寻中,终究找到这些故事与他出生、成长、生活的这片土地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记得几年的前的夏天,我们去他家的时候,他给我们杀了一个西瓜,非常热情地讲述着他所知道的伏羲女娲的传说故事。之后,兰州文理学院徐凤教授来秦安做田野调查,征集整理流传于秦安的伏羲女娲的传说故事及其他民间故事,李雁彬老师,用他破旧的摩托车,带着美女大教授,一路风尘,走遍秦安各地的时候,也曾来过安伏、拜访过伏天勇老先生。
今天,当我们再次与伏天勇老先生见面的时候,已是几年后的冬季,我们问道:“夏天一别,又已几年矣!老先生身体可好?”76岁高龄的老先生还如我们当初见面时一样说:“身体硬朗着呢,就是腰痛、腿疼……”笔者记得清清楚楚的是,几年前,他也是这样说的。当我们与伏天勇老先生聊天的时候,伏老先生告诉我们,他在伏羲女娲故事的研究上,又有了新的拓展,已经在厚教案本上写了两本了。想必,过不了多久,他的另一力作也将出版发行。
王洼·战国墓·2010年全国考古新发现
离开安伏镇,我们一路向着东北方向奔驰而去,路过五营镇王洼村的时候,被王洼村北边一座巍峨、轩妙的堡子吸引住了,于是,停下车,问了路边的行人:“车可以开到堡子上去吗?”他说:“可以,再往前面开,有一个路标,上面写着“王洼村”,对面有一条巷道,可以开上去。”王洼村堡子的一段,是此次旅程最意外的收获。
王洼村,地处莲花镇与五营镇之间,这个村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北部山坡的平缓片,有一处战国西戎贵族墓葬群,2009年至2010年,秦安县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手对墓群所在范围进行了钻探与发掘,墓地内有华丽的车饰,并普遍有殉牲,蛇纹铲足鬲和半环形项饰和兵器等随葬品。2010年,该墓地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发现与发掘,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秦国戎人贵族墓葬以及戎人分布情况、文化发展等信息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我们顺着村民指的道路走到了王洼村的堡子跟前,堡墙很高,在堡子跟前有一座村庙,庙不大,没有围墙,却建得非常精致,大殿的匾额上写着“通明宫”,左右柱子上的对联分别为:“紫气东来庆云霭霭”“胜日西去仙境幽幽”。笔者在想有“通明宫”的额匾,一般祀玉皇大帝,因为,玉皇大帝又称“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在通明宫里的自然就是玉皇爷了。秦安境内很少有村落主祀玉皇大帝,一般都建在道教为主的山场里,比如,凤山泰山庙、莲花莲花峰、陇城西番寺等,没想到在王洼村竟然有这么一座精致而美的通明宫。宫前有一槐一柏,柏树大概有百来年的树龄,而槐树却不知道其龄几何了?至少有四五百年吧!
冬天的村落,单调而寂静,通明宫周围的屋舍也显得静悄悄的,屋舍顶子徐徐地冒着青烟,可以推测村民们都在屋子的热炕上熬着罐罐茶,天南地北地聊着天,享受着冬天的优闲与惬意。
秦安微生活的张愚架着他的相机,在通明宫周围不断拍摄,而笔者和李雁彬老师却在周围寻找,看能不能偶遇一个知晓当地历史掌故的村民,转了好长时间,也没有遇到,由于今天的主要目的是安伏和陇城,因此,我们高度契合地没有进入任何一家院落,打扰村民。
最后,我们向堡门方向走时,在通明宫旁边遇到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人,笔者凑上去问了问:“这个庙里敬的啥老家(哪一尊神明)?”他说:“玉皇爷啊!通明宫就是玉皇爷啊!”再问:“这个堡子有没有名字?”“堡子就是堡子,好像没有啥名字。”最后,我们都想了解了解王洼战国墓的情况,于是继续问:“王洼的战国墓在什么地方?”“好像在后面的山上……我也不太清楚……”
笔者很想和这个年轻人继续聊几句,而他也分明有些话好像没有说完,可是,那时,我们急着去堡子里看看,于是,再没多说,向堡子走去,这个堡子保存得非常完好,从堡墙进去后,发现堡子还有一道门,这只是堡子的外墙,外墙里有一条笔直的小路,路的一边是堡子的内墙,路的尽头是一条深沟,内墙中间开着,可以直通到堡子里面。堡子里面大概有十多亩的样子,大多是村民种的果树,李雁彬老师在堡墙上仔细地观察,看能不能发现筑在墙里的陶片、瓷片、瓦片,经过李老师的观察,终于发现宋代的瓷片、汉代的绳纹瓦片、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然后,拿着这些古物,给笔者和张愚讲了起来。
从堡子里出来,我们又来到堡子旁边的沟边,这个沟很深,几乎一直通到这座山的最高处,李老师站在沟边说:“这样的沟在旧社会,都是鬼呆的地方……听,呜呜的鬼叫声,也许这是历史的声音……”我和张愚被李老师说得神情恍惚,似乎被拉到了这个深沟最初的年代,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
从堡子的外墙出来,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从通明宫的方向,走过来一个中年人,带着一个口罩,笔者凑上去问了他:“过来了吗?”他笑着说:“昴!你们在做什么?拍视频吗?”笔者说:“我们路过你们村,发现这个堡子很显眼,听说,车可以开上来,我们就上来看看堡子……”李雁彬老师问:“你们村的战国墓在什么地方?”中年人“嘿嘿”一笑,手指着沟的对面说:“在那边。现在又恢复成了田地,啥都看不到了。”说完又问我们:“你们想去看看吗?”笔者说:“今天,我们时间仓促,来不及了,等下次有机会了,再好好地转转,在墓葬群的跟前近距离地感受一下战国时代西戎贵族当年的强盛。”中年人把他的口罩摘下来,又“嘿嘿”地一笑,给我们说起了王洼战国墓葬群疯狂偷盗的十年,他说道:这个墓葬是战国戎人贵族的墓地,里面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墓葬,每一个墓葬里面都有大量的奇珍异宝,省文物局当时仅挖掘了三个被盗的墓葬就有两百多件宝贝,而这两百多件宝贝都是被盗墓者盗挖剩下的,可以说,战国墓葬群,面积之大、墓藏数量和留存文物之多在全国都不多。有的墓葬里有马车,每个马车上都装饰着金银财宝,每个墓葬里都有各种各样的金银、铜器、玛瑙、珍珠等宝,有些还有大型的鼎,大量的陶器,有些直接是金子,墓葬主人身上都穿戴着各种金银的装饰,甚至衣服上都缀满了金银,每一个宝贝,就要卖上百万,再一转手都是上千万的。央视藏宝节目展出的战国墓葬的宝贝没有一件能与我们这里出土的相媲美……当盗墓者发现这里有墓葬群的时候,一批一批地赶来了,他们通过专业的仪器和知识,很容易找到墓穴,他们都相互虎视眈眈于每一个墓穴,相持之下,最后,找到各自的平衡点,谁先抢到一个墓穴,或者谁的势力更强一些,就占了这一块地方,其他的就继续寻找下一个墓穴;当地人发现有盗墓者后,并没有及时地报警,而是与他们商量,也加入了盗墓者的队伍,盗墓者拿走大件后,又雇着村民继续挖,或者留下墓穴中的土,让村民用筛子筛,每一筛子都能筛出三四个金颗,大小跟指甲盖那么多,一般都被文物贩子每个三百块钱买走了,村里人靠着筛土都挣了很多钱。你想想一筛子都能筛出三四个金颗,可想墓葬里的宝贝有多少了……一到晚上,墓葬群周围的山上全是人,最多的时候,多达上千人,每个人都拿着手电、铁锹、铁杵子、筛子等盗墓标配器具,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宝藏,这样的盗墓之风,长达十多年。最后,警方发现后,抓了几个盗墓者,其实这几个人盗的也不是主要的,真正的拿上好货的,早溜走了。最后省文物局对这个墓葬群进行了挖掘,为了保护墓葬,白天黑夜都有武警站岗……”
笔者听到中年人的讲述,大脑里闪现的是陇南礼县大堡子山秦早期墓葬群,看来,王洼战国墓与礼县大堡子山秦早期墓葬群遭遇着一样的命运——被盗墓者疯狂蹂躏。也想到了当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后,法国大文豪雨果给法国总统的一份信中的话:“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我内心有一种呼唤:在祖国的西部一个叫王洼的村落,有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叫战国戎人墓葬群……
笔者继续问道:“你说这个墓葬群盗墓长达十年,最初是怎么发现的呢?”
中年人说:“九十年代后期,大概是98年左右,有个老人上地埋粪的时候,发现地边一个窟窿,挖开后,找到了三个金子做的装饰品,大概有指甲盖那么大,拿到街上,一个卖了1块钱,最后,转到文物贩子手里,文物贩子追问过来,找到了老人,老人把他找到宝贝的事情说了,于是,这里开始慢慢地有人来了,最后,人越来越多,……”
笔者继续问中年人:“不知道现在里面再有没有好东西了?”
中年人继续说道:“省文物局的人走的时候说,这个地方还要嚷二十年,说明,里面的东西还没挖完。”
最后,中年人又“嘿嘿”地笑了笑,不无惋惜地说:“你们来迟了,来得早的话,挖一件宝贝,就能卖个上千万,给你们三个一人买一个宝马开上。你们也不用这么冷的天,跑出来拍视频了……”
当中年人说到“宝马”二字,笔者一点没有像雨果先生一样痛斥那些盗墓者,没有发出呐喊:“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更没有恨那些偷盗大型战国墓葬群、给国家造成重大历史文物资源流失的盗墓者,而是想着自己也能如他们一样,挖到几块属于自己的宝贝,赶紧换成钱;也想到自己开的老爷车,还是亲戚送的,虽然也是个别克,差距就如同天地,再想想自己一个月三千五百元的工资、还有房子的月供、信用卡的账单、朋友跟前借的欠款,银行里的贷款……还有我不仅想把自己的老爷车换成宝马,还想换成奔驰,还想把手机换成最新款的iPhone X ,还想着在还清各种债务的同时,银行卡里有更多的钱,再拥有几套房子,甚至别墅……;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或者少干活、多放假、多发钱,甚至什么也不干,……带着自己的家人或者和朋友们一起遍历祖国的名山大川,甚至周游全世界……似乎只要能提前来到战国墓地,赶上盗墓之风正盛的时候,提前挖到宝贝,那么,我便拥有了打开财富丰盛的金钥匙,然而,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我们与王洼战国墓里的宝贝,永远有一段无法企及的距离。
想必,李老师和张愚听了中年人的“宝马”二字,应该也有和笔者一样的感触吧!当别人拿着王洼墓葬群里的宝贝,卖成了大把大把金钱的时候,李雁彬老师只能在王洼堡子的墙上挖到几块陶片、瓷片、瓦片,还把这些东西视如珍宝;而秦安微生活的张愚拿着自己的相机,成天拍着光秃秃的沟壑峁梁,还把这些画面当作世间最美的故乡原风景;而我在每天爬格子写各种各样的文案,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吃大白菜的钱,连“宝马”都唤不醒沉睡在文字里面的我……我们这是在干什么?也许这就是小县城低层文人的命!……除了认命,别无他法!
陇城镇·女娲祠·《陇城镇志》
我们继续一路向东,途中还去过宋赵村的中川寺三官殿,最后,终于看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陇城,在陇城镇去了女娲祠,见到了第三批中国名镇志丛书《陇城镇志》的主编、陇城中学教师高仲德先生,李雁彬老师与高仲德老师在女娲祠就伏羲女娲传说故事展开了讨论与对话。
《陇城镇志》首次编纂于2008年10月开始编写,2010年7月完成初稿,于2013年成书面世、刊印发行。
2015年5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启动实施大型地方志文化工程——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主要目的是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城镇化建设迅速推进的历史时期,留住乡土文化记忆,继承传统文化精华,保护抢救、传承保存、开发利用宝贵的乡镇文化。
陇城镇属国家住建部和文物局于2013年评出的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陇城镇志》入选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镇志丛书·陇城镇志》的编纂工作于2016年12月启动,于2017年11月10日下午召开了终审会,2018年11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
高仲德老师说,他第二天要去湖北孝感,参加第三届全国名镇论坛暨第三批中国名镇志丛书出版座谈会。会上,中指组要为陇城镇等第三批中国名镇志从书编纂单位授牌和颁发荣誉证书。
围绕着《陇城镇志》的编修到入选中国名镇志工程,凝聚着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关心,也凝聚着县志办、陇城镇党委、政府的精心指导,更凝聚着社会各界特别是陇城籍人士的持续关注与帮助;从2008年《陇城镇志》启动编纂以来,锻炼与涌现出了一批文化人,首当其冲的是主编高仲德老师,还有万致明、李东生、马满平等修志人员。陇城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当代也是如此,从文学创作、历史研究、书法创作等各行各业各领域都不断涌出杰出者、姣姣者,不仅为秦安,乃至为天水、为甘肃都增光添彩!
“陇头流水,分离四下”,陇城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传说中华夏初母女娲娘娘抟土造人之地,女娲祠与大地湾遗址交相辉映,向世人再一次宣告,历史悠久的陇右秦安,就是伏羲女娲神话的诞生地,就是华夏文明的母体,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故乡。
陇城镇的采访结束后,笔者和张愚两人跟随李雁彬老师,终于完成了这次寻觅伏羲女娲传说故事的文化之旅。满满的一天,满满的收获,从伏天勇老人口中了解了伏羲画卦与安伏山川地理的关系,去陇城镇的途中,发现了王洼村的堡子,在堡子旁边见到了精致而美的通明宫,在通明宫外遇到了辩才无碍的中年村民,全面采集了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王洼战国墓葬群以及其被发现被盗发挖的前前后后的真实故事,在陇城镇,我们获悉《陇城镇志》入选第三批中国名镇志丛书的喜讯……
这次寻觅秦安伏羲女娲传说故事的文化之旅,更准确地说是一场精神世界的文化苦旅。在王洼村与村民的对话中,笔者和李雁彬老师、张愚受到了一次精神与心灵的洗礼,这种洗礼既是对王洼大型战国墓葬群的一种崇敬感,又是对秦安这片伏羲女娲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之神奇的崇敬感,更是对自身命运与自己所坚守的工作,不,是事业的一种深度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来源于李雁彬都对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的一点一滴历史遗存、历史掌故、历史故事的梳理与记述,对成纪文化的不舍追求,对秦安历史的执著守望;这种认同感也来源于我的好朋友张愚每一次拿起相机,心无旁骛、精神高度集中拍摄时的那份忘我和对秦安历史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文化工作的大力支持中,之前为公益为慈善,为《货郎进藏》纪录电影、为首部陇城镇宣传片、现在为秦安伏羲女娲传说故事,……所有这一切,秦安微生活始终如一表现出的是不求名利、不厌其烦、全力以赴,给每个人都以无言的感动 。特别是张愚每一次都无私地给予笔者以支持与帮助,让笔者更坚信在修行的路上,还有这么几个像张愚一样的朋友,正因如此,也让笔者更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在精神世界更接近于“不惑”而“知天命”,更深刻地理解活在当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道理。
我们在天寒地冻的苦苦寻觅中,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凝结了这段《秦安伏羲女娲传说故事》。在此向李雁彬、伏天勇、高仲德三位老师致敬,向秦安微生活张愚致敬并致谢!同时,感谢在这个视频制作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徐子春、王涛、小佩等几位同仁。欣喜相逢!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期待着有更多这样的文化之旅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2018年12月9日
本文来自源于网络,图文、视频及编辑版权归原作者
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Hash:ab09c79606169d4bdce5ea1e425b4c88b51a7c98
声明:此文由 陇上一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