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刘三吾的故事 段立新

株洲风物

茶陵县诸先贤中,历经由元入明的社会巨变而有功名,宦绩丕显,有学识,著作等身,有贡献,利泽后世,有操守,名留史册的,也许只有刘三吾一人。

刘三吾,腰潞镇石陂村人,茶陵明清大学士中的第一大学士,元末明初有名的儒士、文臣。至正十四年,刘三吾南下桂林,被广西道肃政廉访副使也儿吉尼延揽为永平县教谕,不久,摺升为广西靖江路学正、儒学提举,主管永平县和靖江路的教育工作。洪武十八年,应湖广衡山藻江人茹瑺推荐,刘三吾出仕明朝,奉旨为朝廷制订礼仪典章制度和科举取士章程,主持编纂《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等朝廷通用书籍和学术著作,明太祖朱元璋把刘三吾与汪睿、朱善尊为“三老”,给予特殊的优待。《明史》中说刘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刘三吾有诗文集结集刊行于世,流传至今,在其故土茶陵,更有不少遗迹讲述着这位数百年前的茶陵文士留下的点滴风流。

■留耕堂世德

旧版《茶陵州志》叙茶陵人性格,曰“民性直而不屈,朴而不华,崇尚礼乐,颇信巫觋,农勤于耕,士勤于学”。生于茶陵、长于茶陵的刘三吾,自然也受其淳朴民风熏陶,养成了日后刚毅果决、勤奋正直的良好品格。

刘三吾出生于官宦人家。在题为《方寸地说》的文章中,刘三吾回忆说,他的祖父刘养正认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观念,并将这种观念内化为修善积德以造福于子孙、造福于社会的理念。祖父信奉、践行这样的理念,为子孙后代作出了榜样,南宋末年,祖父以一己之力,阻止了陈季逸借勤王之名公报私仇,屠杀尧水龙姓、李姓家族的阴谋。在刘三吾看来,这是祖父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善行,也是自己最为钦佩的事情。

刘三吾的父亲和兄弟子侄也奉行这样的理念。父亲刘慤个人出资在家乡石陂建造义仓,救济乡邻;主持平整道路,兴修水利,为永兴百姓做实事。刘慤信守“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观念,将修善积德的范畴提升到了忠于职守、友爱族人、利国利民的高度。

刘三吾的长兄刘耕孙恪守父亲“为官不在兴利,能为民除害即所以利民”的官箴,在任上兴建学校,改革茶税,减轻百姓负担,平息民间诉讼。仲兄刘焘孙及堂兄刘与孙、刘裕孙,还有侄子刘硕在元末战乱中,忠于朝廷,恪尽职守,积极抗击红巾军,先后以身殉职。

从祖父到子侄,刘三吾家族四代人秉承积善积德的理念。这样的家族传统影响到了刘三吾为人处世与为官从政的品质、作风。入仕明朝之后,在大是大非面前,刘三吾坚守原则、勤勉任事,这与他所受到的家族传统影响有直接关系。

■“大学士第”

石陂刘氏家庙庙堂正面砖墙上,至今还能看到一方木匾,上面有“大学士第”四个阳刻大字。这是石陂刘氏族裔、明代酃县(今炎陵县)进士刘稳的墨迹。

石陂刘氏家庙寝堂天井上方的月梁上也有一方木匾。鲜红的油漆,金黄的题字和纹饰,给人一种光彩夺目的质感,上面的阳刻题字十分显眼:“理道精详,始终无疵,畅然哉,用!”据黎淳《题太祖高皇帝御书后》记,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把自己亲自处理的案例汇编成《大诰》一书颁行天下,书成,明太祖朱元璋钦点刘三吾作后序,后序作成,贵为皇帝的朱元璋阅罢龙颜大悦,御笔题写如上十二字以示赞许和嘉奖。

刘三吾的后裔世代珍藏着明太祖朱元璋的御笔题字,他们将这幅题字装裱成手卷,在家族中世代相传。明正统四年(1439年)农历八月,刘三吾的后裔刘秉常带着手卷远赴京城,让他的本家、江西永新人刘定之欣赏,刘定之作《太祖高皇帝御书赞》记其事;成化十九年(1483年)农历五月,刘三吾的后裔刘陈善携带手卷进京拜见黎淳,黎淳撰《题太祖高皇帝御书后》再记其事;刘三吾的后裔还把手卷上的题字刻制成匾,悬挂在家庙寝堂正中位置,一直保存到文革之前,现在看到的这方匾是重修家庙时的复制品。“大学士第”木匾则是明代旧物,石陂刘氏家族为保存它而经历的事情堪称一个传奇故事,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了。

■“开国元勋”

石陂村竹陂组一个叫牌坊前的墓地里有一座封土堆,封土堆后面镶嵌在牌坊上的神道碑,墓地旁边的公示牌提示,这是刘三吾的坟茔,它重修于咸丰十年(1851年)八月,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文物保护单位。

坟墓坐北朝南,后面有高达4米的青砖牌坊。牌坊为仿斗拱两重庑殿顶结构,清水墙面自上而下镶嵌了石雕人物图案、四字石刻及墓主神道碑。东、西两面的石栏杆与牌坊相连,形成一个三面围护、一面敞开的小型墓地。卯榫结构的石栏杆由石立柱、石栏板组成,石立柱顶上,宝珠圆润饱满,线条流畅,石栏板上,镂雕菱形窗花生动灵巧,浮雕花卉流云栩栩如生,轻盈飘逸。

牌坊有石刻题词:“开国元勋”。一旁的题款告诉你,这是一个不知姓名的前人在成化十二年留下的手迹。

面对这方石刻,也许你要问:“开国元勋”?这只是题写者个人评价吧!翻阅《明史》纂修者之一张鸿烈的《大学士刘公坦斋先生像赞》,你会看到这样的文字:“开国元臣,奕祀流芳”。这是清朝人对刘三吾的评价,与“开国元勋”的赞誉并无区别。

也许你还要问:没有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冲锋陷阵,也没有运筹帷幄,为朱元璋打天下出谋划策,为什么要把刘三吾视为“开国元勋”呢?

其实,只要你阅读刘三吾本传,你就会找到答案。《明史》记“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刘三吾奉旨为朝廷修订、制定典章制度和科举取士章程,为开启明代的文治之功奠定了基础。这是刘三吾的光荣,石陂刘氏家族的骄傲,茶陵人和湖南人的荣耀。

刘三吾当得起“开国元勋”的赞誉。

■“丽而有则”

刘三吾是元末明初之间的诗人、作家、学者。他的诗文作品,结集出版的有《学业启蒙》《表忠》《发微》等,其中,流传最广、流传时间长的是《坦斋刘先生文集》和《刘坦斋先生文集》,而诗文集《坦斋文集》和学术著作《书传会选》则被收入在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中。

刘三吾是一个信奉儒家思想、践行儒家正统观念的儒士和文人,重视作品的教化功能,写诗便以诗歌来弘扬儒家大道,语言典雅庄重,援笔作文则以文章代朝廷教育民众,引导民众,代言不尚虚浮,在明清两代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嘉靖四年(1525年)版《茶陵州志》中,茶陵籍大学士张治评价说,刘三吾“才迈前人,同知制诰,代言丽而有则。”“丽而有则”,典出杨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句,意为为文辞藻华丽之外亦不失其讽喻教化之能。

在编辑、刊印刘三吾的诗文作品集的过程中,刘三吾的后裔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化十二年(1476年),刘三吾玄孙刘陈善与茶陵知县俞荩合作,以家藏刘三吾手稿为底本,编辑成《坦坦斋集》刊印发行;万历六年(1578年),刘三吾后裔刘可述、刘可造与茶陵知州贾缘合作,以珍藏的家藏本为底本,编纂成《坦斋刘先生文集》;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刘三吾的后裔刘映藜率领宗族子弟,集家族之力,历时十年,搜集整理刘三吾的诗文作品,编辑成《刘坦斋先生文集》刊印发行;道光年间,石陂刘氏家族重刊《刘坦斋先生文集》……

Hash:146bbfa311eb0e7d6949df6d6c843c85bf194834

声明:此文由 株洲日报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