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它一个支点,就能撬动世界-拜谒廊坊博物馆的长明灯楼
提起廊坊博物馆的字眼,或许一些当地市民也并未知晓。小编参观的时间适逢周末,踏入这个地级市博物馆大门的游客也是寥寥可数。
通览整个博物馆,精品不是很多,但仍能勾勒出廊坊本地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博物馆中最为重要的藏品,莫过于在中央大厅矗立的廊坊隆福寺长明灯楼。
唐代 隆福寺长明灯楼
这件灯楼原位于安次区古县的隆福寺,作为该寺的供具之一,却成为惟一留下的历史遗存。廊坊隆福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历史上的隆福寺香火旺盛,高僧辈出,概因历史变迁,而屡有兴废。
复建后的廊坊隆福寺全景图
整个灯楼由底部的覆莲方座、八角形的柱身以及顶部的仰莲托盘组成。底部的方形基座上雕有覆莲瓣,这种两边凸起、中间起筋的莲花瓣是盛唐时期较为流行的风格。
接近莲座的部分尖拱龛,龛内浮雕伎乐,其中七面或跪或坐于莲花座上,演奏笛、琵琶、排箫等乐器,一面为手持长练的舞姿伎乐。
中部16字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词之后还镌刻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以及功德主姓名官衔。
柱体上方紧挨着莲托的部分为上下两排佛龛,八面共计16尊。这些佛像多饰螺发,带火焰纹头光,经过时间的洗礼,已略显斑驳。
佛龛有以下几种类型:开整龛,佛像垂足倚坐;开整龛,佛像结跏趺坐;开半龛,线刻须弥座。佛龛大多为连珠柱,两侧还有供养人的题记。通过托盘顶部留下的凹槽可知,上面应该还有个灯室,目前已经遗失了。
清代金石家叶昌炽说:“唐有灯幢,亦曰灯台,撰书皆精整,其制不甚高,约不逾三尺,其文有铭,有颂,有赞,前后多刻尊胜咒,或刻施灯功德经。唐长明灯台残石,施灯上有提闻二字,为他刻所无。至宋以后,无灯幢而有香幢”。
此件灯楼的构造与常见的经幢颇为相似,包括底部的莲座、八角形的柱身、顶部的托盘与经幢的构造均如出一辙,但凡经幢所具备的「广而告之」功能灯楼几乎都有。
然而灯楼又明显不同于经幢。“以法传人,譬如灯火相传,辗转不绝”,灯对于僧众和信徒们而言别具象征之义,他们之所以没有选择建造一座经幢,选择建造一座可供奉长明灯的灯楼,其寓意恐怕亦因此。
他们要为大唐幽州安次县的隆福寺点亮一盏灯,一盏长明之灯。长明灯楼的八角形石柱不但可以刻经,还可以镌刻一篇“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
站在3米4高的长明灯楼前顶礼膜拜,时间在这一刻仿佛被静止,思绪也随之飘远。这件石灯雕制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要知道5年前的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不甘于太后位的武则天临朝称制,取「敦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翌年改元垂拱。自此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大唐盛世新篇章。
而就在长明灯楼落成前的垂拱四年,武则天远在都城长安,对于安次县隆福寺发生的事情未必知晓,但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却洞若观火。2月,武则天顶住来自诸儒的压力,命人「毁乾元殿,于其地作明堂」,并将此事委托僧人怀义具体办理,「凡役数万人」。
4月,郝象贤出任太子通事舍人,有人诬告他谋反。然武后与郝家结怨由来已久,随即命人将其逮捕。郝家人跑到朝堂讼冤,武后罢免了站出来敢为郝家说话的监察御史任玄殖。
史载郝象贤临刑有非常表现,「极口骂太后,发扬宫中隐慝,夺市人柴以击刑者」,最后「金吾兵共格杀之」,「太后命支解其尸,发其父祖坟,毁棺焚尸」。
同样在4月,一贯投武后所好的武承嗣又有不俗动作,他先是派人在凿好的一块白石刻上「圣母临人,永昌帝业」,随后指派一个叫唐同泰的人「奉表献之」,不明就里的武则天以为是上天授予,大喜过望,将这块造假而来的石头命名「宝图」,并将唐同泰提拔为游击将军。
长安城发生的事情远在隆福寺的善男信女也许并不知道,亦不关心,但知道武则天在信仰问题上跟他们是同道便足够了。武则天对寺庙怀有别样情感,她曾在寺庙避难,等待绽放绚烂的时机。她太难忘了,也正因为这样一个契机,从她掌权之初,就对佛教及其信徒给予了莫大关照。
伴随着这一年佛诞日点燃的长明灯,有如点燃一个希望的火种,燃灯的人或许期冀大唐的生命也如这明灯一般终日不熄。时过境迁,长明灯早已熄灭,燃灯人与供养者也随之湮没在历史的长河,惟有这遗落世间的明灯仍能让人心存敬畏,浮想联翩…
Hash:03812af81ac98ff6d42b80147e7472b00578fee6
声明:此文由 大桃子帅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