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年间的长明灯楼:汉白玉石质通高3.4米,为国家一级文物

河北廊坊博物馆的一楼大厅正中,是镇馆之宝——长明灯楼。雕立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的这座灯楼,是目前已知纪年最早、雕刻内容最丰实、保存状况较好的石灯,为国家一级(有说“特级”)文物

汉白玉石质,现通高3.4米。由联体壸门方形基座、八边形台座、圆形覆莲底座和等边八边形灯柱及联体圆形仰莲、八边形承托盘组成,以凹凸的榫卯相连接。

方形基座边长136厘米,高22厘米,八边形台座边长52厘米,高4厘米,八边形灯柱每边长23.5厘米,八边形承托边长52厘米。托盘顶面錾平,并刻有卯槽两周,中心錾圆形浅洞,原应放置有灯室,早年失轶。

石柱中部正面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词后镌刻有及功德主姓名、官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 石灯为寺院供具之一,较早的有山西太原童子寺北齐石灯,唐代石灯则有山西长子县慈林山法兴禅寺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石灯(瑞视觉前面发布有一组该石灯照片,可搜索查看),陕西乾县石牛寺唐代石灯,黑龙江宁安渤海国晚期(公元893—906)上京龙泉府朱雀大街南部佛寺石灯。

石柱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 16 尊。仰莲托盘上部凿平,刻有凹槽两道,中心凿圆形浅洞,根据同时期石灯形制和灯楼托盘上的卯结构来分析,石灯上部应有灯室。与同时期的石灯相比,这件长明灯楼雕刻手法精细严谨,风格庄重朴实,是珍贵的唐代石刻精品。

石灯的石柱上既雕有佛像、伎乐又刻有经文、偈文、颂序、颂词等内容,这在唐代其他石灯中是没有的。它不仅是研究唐代政治、宗教发展状况的珍贵资料,也为考证唐代幽州地理和安次县建制沿革提供了有力依据。

隆福寺长明灯楼原位于廊坊安次区北史家务乡古县西南,为唐代隆福寺内遗物。隆福寺的兴建缘由,一是为了弘扬佛法,续佛慧命;二是为了护国安邦文化交流。据史料记载,幽州作为当时国家的北方门户,隆福寺的兴建为推动文化的输出和交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北宋名臣吕端和寇准,都留下过赞美隆福寺的诗词佳句,隆福寺人文和宗教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瑞视觉》发布的照片,全部是原创作品,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或者收藏。如果你身边有奇闻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帮助的人,请留言。】

Hash:bc9d8f5b6a658de85990ca7dfb75b7b58fa6137b

声明:此文由 瑞视觉V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