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起源・王城岗城堡毁因初探

图版三五

三层绿釉陶水榭

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

通高64厘米、池径38厘米

1958年灵宝县三圣湾采集

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的特点》

崔春华,《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第6期第34~39页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认为中国古代城市起源于邑,是人口聚居的部落中心。邑是氏族或部落中心,由许多家庭聚集而成,在部落战争发生后,为了防御和保护人口财富,周围设置栅栏或筑墙垣,这种人口聚居点,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殖,规模不断扩大,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一个实体,改变了原来只是家庭聚居的简单总和的性质,发展成为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是城市,只有人口众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达的大邑,才成为城市。都邑也是城堡,城堡也称都邑,邑是城市的一般称呼,往往与都邑并称。我国远古时代形成的部落中心城邑,不单纯是城堡,而是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城市形成以后,到夏商周时代,城市进人了发展时期。表现为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和设施完善并设置官吏进行行政管理,城市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作者还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三个特点:一、中国古代城市在经济上和农村是矛盾的统一体。二、商周城市的“面朝后市”,“左祖右社”,集政治、经济、血缘、宗教各种关系而形成的城市结构,反映出人们的城市生活是在各种权力支配之下的政治特色。三、中国古代城市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王城岗城堡毁因初探》

董琦,《考古文物》1988年第1期第32~35页转第68页

本文对王城岗城堡毁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作者不赞成王城岗城堡是由伯益与启为争夺王位而引发的战争所毁的说法,认为伯益避启所居之地在“箕山之阴”,与“阳城”是不同的地理概念,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另外,王城岗城堡的年代约在公元前2455年,而夏代纪年的迄始年代最多只能推至公元前23世纪中叶,两者相差二百年,王城岗城堡不能和伯益与启之间的战争相联系。而遗址中也未发现有关战争的遗存。其次,针对学者根据王城岗没有发现城门、城墙、城内的房址建筑遗存而提出的王城岗城堡未及建成即被废弃之说,作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王城岗城堡东南角10米宽的缺口当是城门;城墙与基槽一样是存在的,城外大面积的褐土层及部分黄土层的缺失就是取土筑墙的结果;城内有夯土遗存,也见有窖穴,这显然是建筑遗存。最后,作者认为东西两城中东城是首先建成的,毁后才傍东城西墙筑临时性质的西城,赞成王城岗城堡毁于洪水的看法。指出有一条紧贴北墙的大冲沟;部分墙体还留有山洪冲刷的痕迹;基槽--部分被压在冲积层下面;城内还发现了由山洪而形成的卵石泥沙淤积层。认为西城毁于山洪是有迹可寻,确凿无疑的。而王城岗城堡毁于洪水的考古发现,也符合我国古文献中尧舜禹时期有关发生洪水的传说记载。

登封王城岗城堡遗址时代试探》

陈绍棣,《华夏文明》(一)第295~30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作者根据考古发掘材料,参照文献记载,从地望、地层关系、时代范围和文化性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登封“王城岗城堡遗址的时代约当或略早于夏朝初年,是当时一个重要的古城遗址,有可能就是禹都阳城”。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图片及说明来源自《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河南博物院 编,2002

扩展:

水榭 shuǐ xiè:水榭是指建于水边或水上的亭台,以供游客休息、观赏风景的中国传统式建筑。水榭多从驳岸突出,以立柱架于水上,建筑多为单层,平面或方形或长方形,结构轻巧,四面开敞,以得取宽广的视野。临水的一面,常设座凳栏杆和弓形靠背,称为美人靠或飞来椅,供人凭栏而坐。

《旧唐书·裴度传》:“东都立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

唐.崔湜〈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诗:“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且到秦淮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

Hash:30d20471bfa8e237678cc2c82cedfd9846b34409

声明:此文由 叨叨三国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