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派成功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畈田蒋、墨林、三水潭入选公示

12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通过官方网站公开发布《关于第五批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基本情况公示》。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拟将北京房山区佛子庄乡黑龙关村等2646个村落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对拟入选村落基本情况予以公示。本公司申报的三个村全部入选公示:它们是金华市傅村镇畈田蒋村、磐安县安文街道墨林村、磐安县九和乡三水潭村。

畈田蒋村

八卦古村诗魂畈田

八卦古村 诗魂畈田

畈田蒋村位于金东区傅村镇北部,距傅村镇驻地1.5公里,全村现有农户520户,人口1276人,村域面积0.87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124.5亩。村祖蒋伯成于明朝初年由义乌山塘村择居此地,以地形和姓氏为村名——畈田蒋,延续到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至今已有600多年。据《畈田蒋氏宗谱》载,明朝时,蒋伯成(1369-1424)由义乌县山塘择居畈田,以地形和姓氏为村名,抗日战争前为潜溪乡驻地,五十年代为田溪乡驻地。畈田蒋有诗坛泰斗艾青故居,于2006年3月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艾青原来就姓蒋,叫蒋海涵,艾青是其笔名,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畈田蒋坐落于八卦之中,宗祠七星拱北,北枕双尖秀峰,南迤丰盈沃野,东临潜溪碧水,西接九里翠岗,因村四周景点相连八卦,人文景观江聚,潜溪转运,大道朝南,西周牧唱,后岭樵歌。畈田蒋村土地肥沃,耕作水利条件优越,有良好的耕读风气。依山傍水的风水格向,呈依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而作。其选址、布局乃至建筑单体都体现了自然与人和谐的思想,东山乔木上插天,南螣聚翠作屏障,西谷腴田家富饶,乔山北从若围屏。遥望双尖挺秀,耳闻潜溪转运。更有“上周弓,下埠洋,七过桥,九里江。铁索丘、船丘”形成自然生态村,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

村内保存大量较为完整的特色典型建筑和传统风貌。其传统居住建筑体现出显著的金华建筑特色,建造简约朴素,多为木结构房屋,主要有四合院、三合院、一字型和组合式。

畈田蒋村延续到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村中居住建筑,气势宏伟、雕梁画栋、回廊曲折。建筑风格为“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木雕艺术广泛用于建筑装饰,与木构件密切配合,雕刻工艺水平很高,可堪称一绝。梁、枋、牛腿、雀替、天花、门窗等所见之处无处不雕。这些精美雕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艺精湛,与黛瓦青砖混为一体,在我国古建筑中独树一帜。更有“上周弓,下埠洋,七过桥,九里江。铁索丘、船丘”形成自然生态村,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村内保存大量较为完整的特色典型建筑和传统风貌。大部分古建筑为明清时期所建,建筑布局多合院,构成小青瓦、粉白墙、木绿屋架、马头墙形成高低错落、黛瓦青砖。村内具有价值的古建筑有23幢。最具代表性的有艾青故居 (望益斋)、礼耕堂、诚乐堂、后诚堂、鹿鹤堂、集庆堂等古民居。艾青故居于2006年3月被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墨林村

墨林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据《墨林郑氏宗谱》载,始祖郑讴(仲八)于元统间从窈川迁居于墨林。该村民风淳朴,人文资源丰富,传统民居保存较多,该村以郑姓为主。村内古民居连片,2017 年被命名为浙江省传统村落。墨林村为原墨林乡(泉溪公社)乡政府所在地,2009 年撤乡并镇后,原 5 个行政村划归到安文街道。

村落传统建筑连片分布,主要建于明代、清代、民国三个时期,有三合院9个,其中永和堂建于明代,坐东朝西,占地561平方米。整个村传统建筑布局严谨,保存较好,雕刻尚可,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墨林村现存的历史建筑大都是明、清、民国时期建筑,婺州山地风格,其中有保护价值的10多处。主要反映了明、清朝和民国时期浙中地区的风貌。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婺州山地建筑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其中永和堂、厅门堂是最符合传统风水理论。

永德桥位于安文镇墨林村村口,旧为木桥。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改建为单孔纵联半圆形砌置石拱廊桥

墨林村有狩猎祭礼的传统习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蔡佛德等老人讲述,本地山多林密,野兽众多,时常糟害庄稼,村民自发组织上山狩猎,并形成一定的狩猎仪式。日久成俗,形成了墨林村的八月十三螺丝岩庙会文化,民俗文化保留项目多,有叠罗汉、舞狮、独具特色的铜锣调、四方灯头等。

▲螺丝岩/陈政摄

墨林平均海拔约为430米,地势南高北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群山环绕,峻峰连绵,林木茂密,树荫浓碧,生态环境优越,是一个休闲养生的好地方。

开展小城镇整治以来,墨林村立足实际强规划,明确墨林古村的发展定位和乡村形态。规划要打造一个古色古香、人文荟萃的墨林,让墨林“翰墨传家、文士如林”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同时在节点设计上,突出墨林古村元素。

古村、古韵、古风,现在走在墨林的街头,随处可见儿时的记忆。在这里,不妨尝一尝美味小食,动一动手工技艺,聊一聊旧日时光,寻觅那阔别已久的乡村原味。

三水潭村

九和乡三水潭村是婺江、钱塘江的源头村,有三条溪在村口汇流成潭,故名“三水潭”。村子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彩烟杨氏第三十一世祖杨天瑞,来到该村教书,并落户于此,后娶岭南吴氏夫人,他的子子孙孙就在这里繁衍生活。村民现有杨、张、谢三姓,其中杨、张两姓居多。

三水潭古村完整、朴素,房子都是由石头砌成。古村落共有180间古民居,有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杨氏宗祠,有结构完整的“廿四间”,有大小三合院及一条龙排房10多座,有县级文保点1处,全国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3处。

格局因山、因水而建,成“十”字形,穿村而过的溪水清澈见底,溪内石斑鱼成群,成了该村独具魅力的一道风景线。

近年来村庄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污水管网几生态湿地处理池、照明设施、村内主干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建成,文化礼堂、健身广场及村庄服务中心也相继投入使用。现在,三水潭村内道路整洁、垃圾及时清运,是一座宜居宜游的山水之村。

漫山的野樱花/张明华摄

(信息来源:磐安广电公众号、朱立新、胡灿)

主编:朱立新

审稿:《掌上磐安》编辑部

温馨提示:《金海派》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金海派 微信:jinhaipai)

Hash:c0ffddc92d7d3b9c65da55206f27d9752a70e951

声明:此文由 掌上磐安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