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宗族文化的承载者——小记溧水艾园村谢氏宗族文化

我的故乡南京溧水县柘塘镇艾园村,里面住着谢安的后人,是一个景色优美、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好地方。

园村

寻根问祖

公元826年,唐代诗人刘禹锡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乌衣巷,留下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千古名句,诗中的“谢”指的正是东晋宰相谢安之家族。从东晋到中唐,400年间,历史沧桑巨变,谢氏家族的显赫早已不复当年,他们曾经居住过的乌衣巷也成了平民百姓的居所。

宋淳熙年间,谢安第36世孙谢万一(字爱溪)居住在金陵,他曾官至中书郎。一天,谢万一路过溧水思鹤乡,见此处山清水秀、田地肥沃、民风淳朴,顿起归隐之心。不久,谢万一便在思鹤乡辽园村选址建房,随后举家迁徙,过起了和祖先谢安一样的隐居生活。

溧水的谢氏都尊谢万一为一世祖,称他为万一公。万一公传到五世,有一位后人叫谢子皋,入赘到思鹤乡的艾庄。谢子皋来到艾庄后,把艾庄改称为艾园,以示对辽园的怀念。此后,谢安后人便在艾园繁衍生息。

艾园谢氏谱系

谢氏宗祠

艾园的谢氏宗祠坐落在村头,门前有一条小河。这座祠堂始建于明末,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已于2012年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艾园谢氏宗祠

祠堂坐北朝南,大门上刻着“南国家声,东山世胄”八个金色的大字,这两句话来历颇深。

根据古书记载,周宣王的王后姓姜,以贤德著称,姜后的兄弟申伯,以国舅的身份被封于谢,后世子孙于是以国为氏,称为谢氏。当时周天子的都城在洛邑,谢国的位置正在洛邑的南方,也就是现在河南唐河县之南,因此,谢国又称为“周之南国”,被认为是谢姓的最早发源地。

南国家声

“东山”指浙江会稽(今绍兴)的东山。谢安青年时期就已负有盛名,朝廷征召他入朝做官,他以病推托,隐居在会稽东山。40岁那年,抱着兼济天下的心态,谢安结束隐居生活,开始官宦生涯。成语“东山再起”说的就是这件事。

东山世胄

谢氏家训,虽历多年风雨但字字珠玑,时刻指引着谢氏后人如何为人处世。

谢氏家训

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人名并区分辈分、排行的一些字。行辈字派,系一姓家族繁衍的伦理规范和文化密码,也是华夏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宗法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谢氏的日益繁盛,族人也及时完善了辈分派字。

谢氏一族重定派字

谢氏宗谱

谢氏祠堂里至今还保存着8本民国八年(1919年)修订的谢氏宗谱。这套谱原有16本,因历史原因,只留存下了8本。存下来的家谱虽然不全,但保存得相当精致,除了封面封底稍有破损,内页依旧雪白如新,依稀留有墨香的文字,字里行间记录着一脉谢氏家族的起源、发展、迁徙、分支的脉络和传承了数代人的宗族文化。

谢氏宗谱

曾经的乌衣巷口车水马龙如今已日薄西山,这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在王谢权门的檐檩之上的旧燕。今昔强烈对比不禁使人黯然神伤。但消散的是富贵荣华,传承下来的是精神。曾经三军阵前指挥若定,曾经鲜衣怒马出阁拜相,曾经文章风流名满天下,这些都将永远镌刻在史书上。而谢家的宗族文化也并没有陨落,它像一棵大树,根越来越深,叶越来越茂盛。

(责任编辑:小舟知识产权)

Hash:d9539c6948db4ae39ba066a7f9e41bbd4f454952

声明:此文由 增华溢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