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云机场一墙之隔,这座宗祠多年来守望飞机的起落,如今面临拆迁
在花山镇东湖村,有一座鲜为人所知,默默无闻而面临着机场第三期扩建征地搬迁不久就要消失的宗祠,它是沈氏宗祠。沈氏宗祠几经风雨,至今仍然屹立在东湖村境内,它为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的建设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沈永牛先生讲述祠堂故事
近日,一位沈氏族人沈永牛先生向我们感慨地道出沈氏宗祠的前世今生......
据沈生回忆说,姓沈原来在旧村里有一座宗祠,原址在梁姓"国能祖厅"邻近,距梁氏大宗祠不远。所以两祠逢年过节醒狮活动都有来往,两姓氏非常和谐,舞狮爱好者高手沈坤全也常到梁氏狮队参加活动。
国能祖厅
沈永牛回忆说,沈氏旧宗祠在解放初期土改时分给贫农居住,因居住户的小孩不慎失火,结果把宗祠烧毁了。幸好火势没有殃及"国能祖厅"和邻近房屋,但沈氏宗祠也曾经一度不存在了。
时至1984年,由原任生产队长沈雪常、沈万海、沈进财牵头发起,成立筹建小组,当时小组成员有:沈锦泉、沈永牛、沈其光、沈永珍等。沈氏宗祠重新选址在土名“大秧坎”,按原来旧沈氏的规模、尺寸重建沈氏宗祠。那时还是村民经济十分拮据的年代,以沈雪常为代表组成筹建小组,集思广益,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本族的善长人翁、有识之士进行集资和募捐,硬是把沈氏宗祠建成。
沈氏宗祠
值得一提,沈雪常是沈荣谦之仔。他继承父辈之德,想为村民所想、做为村民所做,他为了建造宗祠,常常废寝忘食,常骑着自行车联系工作、买材料。超过了饭餐时间也不舍得乱花钱食饭,也造就他在本族中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在祠堂建设中除了善长人翁和村民慕捐集资外,还在有些工程项目、壁画实行冠名出资。
冠名壁画
沈氏宗祠历时三年时间,终于在1987年春建成。当时摆了三天的入伙酒,宴请了宗兄村和本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热闹非常。
沈氏宗祠几经风雨,它孕育着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早在1927年大革命高潮中,以沈载典、沈荣谦代表一批农民革命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反动势力、反动武装进行热血奋战,他们为广大劳苦群众抛头颅洒热血,在白色恐怖中,他们在黑夜里常到"松仔岭""老罗岭"等山地召开秘密会议,与反动派斗智斗勇,在极其艰难曲折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地与反动派斗争,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着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沈氏族人积极投身建设,为国家添砖加瓦,族人沈其珍在韶关市政府部门工作,彰显了沈氏的才华。
1998 年广州白云机场移址花都,征用了沈氏在“老虎头”“松仔岭”“瓦窖门口”一带的住房和农田。经过政府细致的工作,制订合理的拆迁补偿政策,村民愉快地搬迁到新的安置区居住,新白云机场如期地破土动工。
沈氏村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又一次充分体现了族人弃小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
如今,沈氏村民已经全都搬迁到安置区居住,沈氏即是今天的16、17、18 经济社,统称东联片。常住人口960 人,250 户,族人现在的经济来源靠出租厂房、商铺为主,年终分红人均5000 元,最高的经济社可达8000 元。
而与新机场一墙之隔的沈氏宗祠静静地留守在东湖村的“大秧坎”之地,默默无闻地守望白云机场飞机的起落,见证着祖国的繁荣与昌盛......
东湖沈氏宗祠有着光荣的传统和历史,相信沈氏宗祠拆迁重建后会更加完美。
编辑:小狼
▼
▼
你留言,我送酒
各位看官:一三五文史民俗头条,我们推出“你留言,我送酒”活动。每次选一位幸运留言者,奖东湖美酒一埕。(欲查中奖者可在第二天看留言回复)
Hash:b6f7b48abd170dfc35d75bc0969a4e6c9d016428
声明:此文由 花都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