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西江党史,铭记红色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点击标题下「正义肇庆」可快速关注
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
回顾西江党史
重温那些红色岁月
我们心情澎湃
1921.12-1927.7
在中共组织建立之前,青年团组织先在西江地区建立。
1921年12月,中共广东支部书记兼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谭平山派党团员来肇庆,开展团的活动,建立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肇庆分团,该分团是全国17处地方团组织之一。这个时期的青年团是党团混合组织,不是一个群众团体组织。
1923年11月,团广东区委又在广宁、鹤山各成立一个由省直辖的支部。
1924年国共合作开始,农民运动取得合法地位。周其鉴、彭湃等到广宁开展农民运动。
1924年11月14日,广宁县成立肇庆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中共广宁支部,由周其鉴任书记,最早的党员有李爱、李坤、赖南等11人,支部机关设在广宁县新楼村,隶属中共广东区委。
在广宁农民运动的带领下,肇庆各地纷纷成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西江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高要多宝农会印章、高要古旁乡农会印章、高要罗板乡农会印章。/ 方斌 摄
1925年6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广宁县地方执行委员会,这是西江地区成立最早的一个县委会。县委机关设在广宁县城(南街)福儒馆,隶属中共广东区委。
1925年9月,四会县开展工农运动。同年底,中共广东区委批准成立四会县支部。
同时期,高要、罗定、德庆等县也有党的组织活动,成立了高要县特别支部、罗定县特别支部、德庆县支部等。这时,西江地区已有党员2000余人。
党领导的西江农民运动也成为广东省影响较大的先进区域之一。
1926年1月,中共广东区委根据广东革命形势有较大发展和党员人数的增加,为了把农民运动放在党的指挥下,决定在设立广东省农民协会西江办事处的同时,成立中共西江地方执行委员会。
1927.8-1937.7
1927年4月16日,国民党在西江实行“清党”,在西江各县实行反革命大屠杀,各地成立起来的党组织也基本解体。
1927年8月,为配合南昌起义部队向广东进军,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全省各地发动工农暴动。
1928年
2月25日,在西江特委书记黄学增领导下,广宁爆发螺岗暴动,成立了西江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广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是罗国杰。
3月,省委决定成立了中共西江上游特委(书记由省委巡视员黄钊兼任),专门领导上游罗定、郁南、云浮、封川、德庆等5个县的武装暴动。
11月,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决定撤销西江上游特委,设立新的中共西江特委(特委书记由省委巡视员卢济兼任)。
广宁县苏维埃政府的遗址。/ 朱健兴 摄
当时成立苏维埃政府的情景。/ 朱健兴 摄
新特委成立后,由于各县党组织屡遭破坏,至1929年初,只有高要、云浮两县开展工作。
1929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认为无需在西江设立特委组织,遂又决定撤销中共西江特委,各县党组织改由省委直接领导。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接连受到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加之敌人的残酷镇压,西江地区的党和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摧残。
封开平凤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志。 / 伍世锋 摄
1928年底,有党组织的县仅有几个党员在坚持活动。
1934年8月,西江地区的党组织完全停止活动,直到1936年下半年中共南方临时工委成立,在南方临时工委的领导下,党组织才陆续恢复和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8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同年12月起,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省港市工委和广东省委陆续派出“侨港会宁同乡会回乡服务团”(后改为“会宁华侨回乡服务团”)、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抗先”)和本地籍的共产党员,利用蓬勃高涨的抗日救亡活动在西江各地各县进行恢复和开展党组织活动。
从西江封开段打涝出来的日军遗留弹药。
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据广州。自1938年广州沦陷至1944年肇庆沦陷,中日两军在肇庆对峙长达6年。
10月27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撤出广州,由省委负责同志和抗先临时工委带领的400多名队员到达四会县,在四会县城附近的凤翔山召开第一次临时代表大会。
1938年10月,从广州撤至肇庆的广东江防司令部,派执信、坚如、仲恺、仲元、飞鹏、湖山6舰迎击西进的日军,双方激战于马口,执信舰中弹沉没,正副舰长等殉国,1940年5月立此碑,名“海军马口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1938年11月1日,成立了由23名共产党员组成的抗先总队部,并在东江、西江、北江、中区设立4个总队办事处,派出党员发展进步青年入党。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西江地区先后建立了中共广宁中心县委、中共罗定中心县委,在5个县建立了特别支部(或中心支部)。在此基础上,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西南特委领导的部分党组织划给西江,1939年1月成立中共西江临时工作委员会(临工委机关设在新兴县城)。
1939年初从广西派出的第五路军增援广东西江对日战场。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制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反动方针,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此后,西江特委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在党组织中进行了整党审干工作,转移一部分身份暴露的党员。
正在西江前线作战的国民党军。朱健兴/摄
1939年3月,为建立强大的党的基础,省委决定在新兴县成立西江特委。
6月,西江特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决定参加特委的领导成员。接着,特委机关搬到广宁县石涧,后又分别迁到肇庆镇塔脚路福肇社26号、德庆县德城镇惠积街等和三水县芦苞镇麦街6号。
至10月,全地区党员已发展到600多人,除封川、开建两县外,其余各县均建立了党组织。广宁、四会等县先后建立了中共掌握的人民抗日武装。
西江特委交通站旧址。
1940年4月,国民党广东当局强令解散各地“抗先队”,中共领导的群众抗日团体被迫停止,活动从公开转为秘密。
1940年11月,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成立。12月,为保证组织安全,南方工委决定撤销广东省委,在广东境内成立了互不统属的中共粤南省委、粤北省委和潮梅临时特委,西江特委由粤北省委领导。
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共南方工委决定改变体制,各级党组级别从集体领导的委员制,改为个人负责的特派员制,实行单线领导。4月,中共粤北省委把西江特委改为西江特派员(冯燊任特派员)。
皖南事变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1942年2月,南方工委决定撤消粤南省委,同月成立东江军政委员会。
5月,南方工委组织部长郭潜被捕叛变,导致粤北省委和南方工委机关受到严重破坏。
6月13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指出“大后方宜将省委、特委一概取消,只留县委、区委,必要时连县区也取消,只留支部。省特县区四级干部均转入支部工作,可以开辟很多新支部,其任务是勤学、勤业、勤交朋友三项,以待时机。”
10月25日,东江军政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决定东、西江的党组织停止工作,但仍保持原有的组织系统,断绝各种关系(同南委、省委断绝关系),也不发生横的关系。并指示东、西江以后要准备独立工作,不可急于乱找关系。
1942年10月,西江党组织在布置完转移撤退后,就停止了组织活动一直到1944年11月才恢复。
1944年,日本侵略军以40余万兵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军事行动。
9月,日军从广州地区兵分五路向西、向北进入广西,西江沿岸各县沦陷。随后,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作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抗日游击战,全面恢复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决定。
11月,广东省临委决定撤消西江特派员,成立中共西江临时工作委员会(由王炎光任书记,唐章任组织部长,欧新任宣传部长),西江地区党组织再次获得发展。
曾于1944年秋在鼎湖山庆云寺后三宝峰营救美军飞行员哈克中尉的鼎湖梁达中老人。/ 朱健兴 摄
1945年2月,中共在广宁、四会领导武装起义,成立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并在四会、广宁交界的五指山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5年3月,为全面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中共广东省临委、东江军政委员会决定撤消西江临工委,西江南北岸分别设立中共广宁中心县委和中共三罗中心县委来领导抗日武装斗争。
1945.8-1949.11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企图消灭广东各抗日武装队伍。为保存力量,中共临时特委和西江特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分散坚持,保存力量”的方针,将部队转入山区分散活动。
东江纵队北撤之后,西江两岸暂停武装斗争,广东区党委分别在粤中地区和西江地区设立党的特派员,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
越南华侨战地服务团在西江前线。
1945年12月,广东区党委决定在西江成立特别委员会,为这一地区党政军的统一领导机关。
特委决定建立两个工作部门:指挥部和地方工作委员会。指挥部着重山区工作,地方工委着重城市、平原工作。部分和地方党员共有280多人。
1946年5月21日,经过50天的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广东中共武装人员北撤山东的协议。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7月,为开展武装北撤后本地的工作,广东区党委决定在西江设立特派员(先后由梁嘉、周明任特派员),领导当地留下的250多名武装骨干坚持隐蔽斗争。
1946年底,华南区地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几乎全面北调,闽、粤、桂及赣南、湘南均靠保安队防守。11月,广东区党委根据指示,作出恢复广东武装斗争的决定,积极筹划整个华南地区的武装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粤桂湘边区工委和粤桂湘边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所在地广宁县寮炭岗村。
1947年5月24日,中共中央给香港分局发来《对开展华南游击战争的指示》,同意在粤桂湘边设立一个工委,领导与发展这一地区的游击战争,迎接与配合1948年北方人民解放军的全面进改。7月,根据香港分局的指示,中共粤桂湘边区工委成立(梁嘉任书记)。工委机关设在广宁县四雍。
1948年11月,工委机关迁往清远县秦皇山,一直到全国解放。工委下辖连江地委(也叫小北江地委)、绥江地委、桂东区工委、桂北区工委4个地方组织。
1949年,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肇庆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加强,在西江南岸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其四、六两支队与北岸的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构成了对敌南北夹击之势。西江各县纷纷建立解放区人民政权,并着手发展生产,迎接全区的解放。
1949年8月1日,原新高鹤人民解放军总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六支队”,图为当时支队的领导合影(左二为司令员吴桐)
封开古湖世故、德庆县黄石降村、封开渔涝曾家村都曾做过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司令部。(图为封开古湖世故)
封开古湖世故、德庆县黄石降村、封开渔涝曾家村都曾做过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司令部。(德庆县黄石降村)
封开古湖世故、德庆县黄石降村、封开渔涝曾家村都曾做过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司令部。(封开渔涝曾家村)
1949年9月3日,粤桂湘边纵队缓贺支队解放广宁县城,成立了广宁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广宁是解放大军尚未到达情况下,由地方武装自己解放的县城,也是肇庆解放的第一个县城。
新高鹤妇女在解放区学习舞蹈,准备迎接解放。
广州解放后,二野四兵团向西进军。
10月16日,四会县会城镇解放。
10月18日,高要县肇庆镇解放。
10月23日,德庆县德城镇解放。
11月6日,开建县南丰镇解放。
11月23日,封川县江口镇解放。
11月24日,怀集县怀城镇解放。
至此,现肇庆辖地的县城全部解放。
二野四兵团向三水、四会、高要进军。
1949年10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指示,西江地委在肇庆成立;11月11日
解放的肇庆广大农民向前线送粮食,支援解放。
1949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关于梁文华任市长、陈普初任副市长的报道。/ 伍世锋 摄
12月13日至18日,西江地委召开第一届县委代表(扩大)会议,确定“征粮支前、修筑提围、巩固政权、整顿治安”四大任务。在西江地委、西江专署的领导下,肇庆各地开始了建立政权、恢复经济的工作。
1949年12月1日德庆县人民政府成立时军民庆祝演出后的合影。
来源:肇庆发布
肇庆市检察院召开专题学习会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
“6•26”|肇庆市检察院组织干警进社区、入校园,大力开展禁毒宣传
封开|携手共建无毒青春
怀集|6·26 怀集检察禁毒宣传进行时
Hash:30ee2ca14c9aef7d43a1513233d95ca887b9fbe4
声明:此文由 正义肇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