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优秀地名|友竹路上走出新四军

南昌西湖区友竹路,南起东书院街,北至三眼井街。长250米,宽5米。路面为水泥混凝土。原为明朝太师严嵩府邸的后门,为求高升,下属官员从后门给严府送礼,来者络绎不绝,清光绪年间形成街巷后称高升巷。因严府后药园种有友人增送的名竹,在民国年间被称为友竹花园。1967年将高升巷、友竹花园和三眼井左侧巷合并称为东升巷。1973年改称友竹花园。1986年9月称友竹巷。1995年11月更名为友竹路,沿用至今。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就位于友竹路7号。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原为北洋军阀张勋公馆,总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房屋建于1923年。1926年为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的临时公馆。1927年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王钧的住宅。1933年至1935年,中华复兴社在江西设立分社,社址就设在前院。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从汉口移驻南昌,在三眼井高升巷成立,正式对外办公。南昌新四军军部开始了它最浓墨重彩的故事。

南昌谈判,游击队实现战略转变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留下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以项英、陈毅为领导的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开始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在中共中央和国民党当局谈判前后,南方各游击区的共产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也先后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谈判。1937年9月24日,项英由赣州到达南昌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谈判,并与党中央恢复了联系。谈判双方达成多项协议,包括国民党军队从各游击区撤退、国民党释放政治犯、在南昌建立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义勇军等等。

南昌谈判成功后,中共中央分局在南昌月宫饭店设立“南方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由陈毅负责进行联络各地红军游击队的改编等有关事宜。项英在南昌与国民党江西当局谈判成功,标志着南方地区国共合作的成功,并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奠定了基础。

新四军军部移驻南昌,东南分局和驻赣办事处成立

1937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经多次同国民党谈判,达成了协议,将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在新四军组建的过程中,始终得到毛泽东的指导和关怀。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撤销中共中央分局,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作为领导新四军及东南地方党工作的中央派出机关。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从汉口移驻南昌三眼井高升巷张勋公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东书院街2号危家大屋成立。办事处归东南分局领导,东南分局就设在驻赣办事处内。项英任东南分局书记,曾山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和江西省委书记,黄道任宣传部长兼驻赣办事处主任,涂振农任统战部长,陈少敏任妇女部长,陈丕显任青年部长。

为了充实新四军的力量,中共中央从延安抽调了大批干部到新四军工作,以加强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他们之中有周子昆、赖传珠、宋裕和、李一氓、汤光恢等。1938年1月,原分散于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领导人首次聚会南昌。度过最艰难的三年游击战争岁月以后,这些幸存下来的老战友、老同志重新相会。

为广泛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新四军创办或推动创办了一大批进步书社。有生活书店、战时文艺社、省战时书报供应所、江西大众文化社及其吉安分社。由他们出版的进步书籍有黄道撰写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知识》;孙晓村著的《战时农村问题与农村工作》等。进步书刊有《青年团结》《青年服务》《妇声》《江西妇女》《中国农村战时特刊》《抗战日报》《抗战评论》《江西青年》《乡村与抗战》《抗战宣传手册》等。通过地下党员葛希贤的联系,驻赣办事处与剑报社合作办了一个多月的报纸,黄道亲自为该社撰写了《七七抗战一周年》社论。

组建成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

新四军南昌军部的主要任务是分批赴各地传达中央指示,动员指导部队集中整编;指挥部队集结岩寺开赴前线;筹备军需物资,建立兵站。根据党中央的复电,新四军编为四个支队,其中以湘鄂赣边、赣粤边、湘赣边、湘粤赣边及皖浙赣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第一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以闽赣边、闽西、闽南及浙南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以闽北、闽东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第三支队,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以鄂豫皖边、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军部特务营由湘南、闽中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全军共有10个团,6200条枪,约1.03万人。

1938年2月至4月,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分别从湖南平江、江西莲花福建龙岩浙江平阳等地出发,向皖南岩寺集中。第四支队向皖西流波石童地区集中。各路游击战士日夜兼程,先后到达指定地区。4月4日,新四军军部离开南昌,次日进驻皖南岩寺。东南分局和驻赣办事处移驻友竹路张勋公馆。

1939年春,新四军军部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由何士德谱曲后,这首歌就在新四军中传唱开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歌曲之一。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内有两栋砖木结构楼房和一栋平房,属中西合璧的古建筑物。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设有四个展览:一是新四军军部旧址复原展,展出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项英、曾山、黄道、周子昆、邓子恢、赖传珠、陈丕显等新四军负责人办公、居住的房间及他们的生平图片展。二是《铁的新四军》大型展览,共分为四个展厅:铁流滚滚出深山;群英聚集南昌城;大江南北抗敌寇;铁军精神万代传。三是《新四军木刻展》,展出创作于抗战时期保存至今的新四军木刻作品60幅。四是张勋公馆建筑艺术作品长廊展。

2011年7月1日,新改扩建的新四军军部旧址全面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新建了市民文化中心和休闲园林广场,同时对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进行了维修保护和复原陈列等工作。按照当时新四军军部的格局进行了复原陈列,再现新四军当年在南昌活动时的真实场景和革命氛围。修缮后的军部旧址为新四军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和活动基地、4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及新四军历史研究中心,并由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每当走在友竹路这条古朴静谧的小路上,脑海中总会想起数十万新四军官兵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功勋卓著,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有8万9千多名烈士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换来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Hash:41e7df2799e598d9463f5e0a5d40a9c358d4b577

声明:此文由 东南沿海消息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