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大朗的这些地方是红色革命遗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红色遗产,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讲话精神。大朗镇于2018年9月制定了《大朗镇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实施方案》。一年来,在市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经过镇宣传文体局、镇社会事务局和各社区(村)等有关单位共同努力,一批红色革命遗址得到了有效保护。

近日,“东宝工农红军领导机关遗址”、“东莞新一区区府遗址”、“屏山水口伏击战遗址”三处红色革命遗址完成了立碑,扩大红色文化在大朗镇的影响力,使这些红色革命遗址成为了大朗镇又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宝工农红军领导机关遗址

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屏山社区对面的东山

1928年5月28日,东莞、石龙宝安三地中共党组织在东山庙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以东莞、宝安交界的东山为中心,向东莞、宝安邻近发展,实行武装割据,进行土地革命。东莞、宝安两县的县委负责人进驻了东山,在东山庙设立领导机关。两县党组织领导的部分武装队伍,也开进东山。党组织按照工农红军制度,对集中的武装编为红军建制,准备从游击战争入手,扩大红军和赤卫队组织。他们一方面派人做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工作,试图发动士兵起义;另一方面深入东山附近农村,散发宣传品,宣传土地革命,惩办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和反动分子。由于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步步紧逼,红军部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弹药给养无法解决,群众也未能发动起来,因而被迫停止武装割据,疏散了人员和武器

抗日战争期间,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也曾驻扎东山。1938年11月,日军扫荡东莞,王作尧、袁鉴文带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50多人转移到东山,驻扎在屏山的东山庙,年底再转移到东宝边界嶂阁。

东山庙于1960年拆除。现存的东山庙是1996年、2009年两次重建的,占地面积191平方米,建有庙堂一间,庙前仍遗留当年供游击队员饮用的流水井一口,井水甘甜可口。

屏山水口伏击战遗址

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屏山社区东山的半山腰上。

1948年5月,为粉碎国民党的第一期“清剿”,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广东人民解放江南支队第三团政委黄华、副团长林文虎、副大队长何棠,率钢铁队和金重队向大岭山区挺进,在屏山水口(现为大朗镇屏山社区)驻扎。

5月16日,国民党靖海部队驻虎门要塞第二大队第五中队、县警第四大队第九中队刘定加以及李积仓自卫队约200人从霄边出发,准备进攻梅塘,途中在犀牛陂荔枝园休息。三团得到消息后决定在东山坳伏击这股敌人,布置钢铁队设伏于坳南侧高地,金重队占据坳顶,并派一个班控制主峰,另一个班斩断敌后路。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大获全胜,俘虏虎门要塞第二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五中队长黎汉民、国民党县警中队长刘定加以下24人,毙敌15人(其中排长3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1挺、步枪26支、短枪6支、钢盔38顶、物资25担。三团牺牲毛贵、莫培等5人,轻伤5人。屏山水口伏击战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分路合围和进攻梅塘地区的阴谋。

目前,该遗址整体保存尚完整,周边种植荔枝树,有一山路通往黄江镇梅塘地区。

东莞新一区区府遗址

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南石区166号侧,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清道光四年(1824年)和2002年两度重修。

1944年5月15日,路西东莞新一区抗日民主政府在巷尾村南石陈公祠正式宣布成立,管辖马坑、梅塘、大朗等地。赵督生任区长,卢淦明、古海生、陈鑑泉为区员,驻地南石陈公祠。区政府设三个委员会:即抗日自卫委员会,生产建设委员会,联乡委员会抗日自卫委员会。其中,抗日自卫委员会有一个中队约六、七十人的武装。同年6月,新一区政府梅、长、塘办事处成立,辖梅塘、长江、塘厦等地办事处,有武工队5至7人,常备队有50人至70人。1945年4月原在寮步的新三区政府撤销,原管辖的寮新乡、普治乡、温塘乡、寮旧乡、良横乡、石埗乡合并到新一区,这时新一区共有10个乡、90条自然村,分布在莞樟线上两侧,面积23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7.6万多人,耕地10多万亩。

1944年至1945年秋期间,游击队在大朗驻防时,大都驻在南石陈公祠。东纵三大队政委罗衡(即卢伟如,曾任广州军区副政委)、政训室主任任文俞(即黄文俞,曾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都曾在南石陈公祠住过。新一区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不仅在支前、扩军、建政、发展经济都在路西东宝地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且对支援部队筹款、筹粮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解放前,南石陈公祠由宗族管理使用,解放后,由巷尾大队管理使用,现为巷尾社区居民公共活动场所。

编辑:韩晓初

Hash:4a864f97d3eef0a0ab2a3be9d886e94c4298495c

声明:此文由 荔香大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