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岭山:革命遗址“活”了,红色文化“亮”了

为进一步活化利用东莞大岭山红色革命遗址,强化党史学习教育效果,今天下午,记者由东莞市大岭山镇了解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东莞大岭山镇结合客家乡土文化,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进一步丰富抗日根据地旧址文化内涵,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东纵精神,让“东纵精神”真正成为大岭山乃至东莞市一张闪亮的红色文化名片

据介绍,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华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风貌最为完整的抗日旧址,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大岭山镇不断加大对抗日根据地旧址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促进旧址风貌与周边环境更加和谐融合。

目前,在大岭山镇大岭村,抗日根据地旧址及周边已经焕然一新,道路绿化带全部经过修整,各种绿植整齐有致,绿化带中间的红色主题雕塑栩栩如生,红色美丽乡村牌坊高大醒目,抗日旧址在尽量保持建筑原有风格的同时,在墙壁上还涂上了各类优美、逼真的主题彩绘,风格突出的主题雕塑则生动地演绎了东纵精神,吸引着游客驻足观赏。

据悉,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升级改造项目除了对一些设施进行修缮加固,对环境进行美化升级,还将增加包括大岭山红色文化长廊、“挺进大岭山”文化浮雕、“党旗党徽”主题墙绘,建党100周年LOGO等17个场景,以更加立体的方式展示抗战时期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日的场景。

在深挖大岭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大岭山镇大力推进大岭村“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投入1.98亿元,推动“一道二桥三中心多节点”项目工程建设、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氛围营造,以及东纵纪念馆周边道路升级改造。目前,纵队路、民心路、纪念馆路升级改造、红色文化氛围提升工程和红色村门楼主体工程已顺利完工,其余在建项目将于6月底前完工。旧址周边新增了200多个停车位,部分道路由原来的单向2车道变为双向4车道,村民出行便利了许多,村民纷纷表示环境好了,停车也方便了。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蒋幸端 通讯员:大岭山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影

Hash:8bf3dfc2e5123dc447055b1a934b0009753c1451

声明:此文由 广州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