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革命原点 倾听历史回响——带着初心去打卡之缅怀陈树湘烈士

陈树湘烈士雕塑。本报记者 郭磊 摄

永州日报记者 黄玲玲 通讯员 谢万波

道县,红34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家喻户晓。

1934年,陈树湘率领“绝命后卫师”6000战士付出重大牺牲,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他负伤被俘。面临敌人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在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

陈树湘烈士牺牲后,遗体被安葬在潇水河畔的飞霞山上。2014年,由红34师幸存者之一100团团长韩伟将军之子韩京京等一些红军将士后代对墓地进行了重新整修,2019年4月,由原址迁入道县烈士纪念园。

追寻革命原点,倾听历史回响。

3月30日,清明节临近,怀着敬仰之情,记者来到道县,缅怀红军长征中陈树湘烈士“断肠明志”的事迹,开启“带着初心去打卡”主题采访活动。

当天上午,在位于道县梅花镇贵头村洑水河南岸的道县烈士纪念园,道县绍基学校1700余名师生正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随着当前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红色资源众多的道县烈士纪念园比往日更加热闹,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纷纷来到这里,脚踏这片红色的热土去找寻先人的红色足迹。

烈士碑下,莘莘学子正在唱国歌,英雄的不朽精神,在红色的土地上绵延,融入新一代的血脉里。

“开展本次活动,就是想让学生们牢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让孩子们从小受到红色文化熏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他们明白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道县绍基学校校长胡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天听了陈树湘师长‘断肠明志’的英雄事迹,我深受感动,作为我们新一代,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该校八年级1901班的雷允喆激动地说。

“英雄姓名无人知晓,烈士功勋与世长存。”陈树湘烈士墓静静地卧在道县烈士纪念园的小山坡上,墓地坐南朝北,正对着陈树湘烈士的故乡长沙,墓前这副对联由刘伯承元帅之子刘太阳书写。

陈树湘烈士墓的另一侧是与陈树湘烈士墓一同迁入的红34师烈士墓。红34师6000将士魂断都庞,血染湘江。他们中有名有姓或者只有一个外号的只有1040人,而绝大部分战士连姓名都无从知晓。红34师虽建制消失,将士们却用生命践行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谱写了一曲对党绝对忠诚的生命长歌。

“每次来到这里都饱含热泪。”道县政协副主席丁建华正在向同伴介绍陈树湘烈士的历史事迹,他告诉记者,自己多次来这里祭奠英烈,每次都备受感动。

断肠明志铸忠魂,是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的主题。据陈树湘烈士纪念馆副馆长陈志军介绍,从建馆至今,已有70余万游客前来参观。

步入陈列室,迎面而来的是陈树湘烈士的雕像。年轻的他生前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这尊雕塑是根据陈师长的生死战友韩伟将军的口述雕刻而成的。雕像高2.9米,寓意陈树湘烈士29岁时光荣牺牲。这是一个呐喊的战士形象,生动揭示了陈树湘烈士那种奋勇前行的精神斗志,也与他最后断肠牺牲相呼应。

《前言》中用了三句话集中概括了陈树湘烈士光辉的一生,分别是“革命理想高于天”“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魂”“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除了《前言》,整个陈列室共4个部分,《坚定信仰》主要介绍陈树湘从出生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过,讲述了他的革命信仰是如何形成并逐步坚定的;《听党指挥》主要讲述陈树湘在武装斗争中的成长经历,以及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牢记使命》主要介绍陈树湘和红34师在湘江战役中的辉煌壮举;《绝对忠诚》主要介绍了陈树湘烈士断肠明志、英勇牺牲的过程。

一篇篇文字记载,一幅幅真实图片,一个个感人故事,带领我们穿过回忆,走进栩栩如生的往昔。革命先烈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血与火的战场,让人再次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纪念园的软、硬件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让陈树湘纪念馆成为英雄安息的庄严圣地,感恩革命先烈丰功伟绩;打造红色宣传阵地,感召广大党员永葆初心;打造文化旅游的观光胜地,激发广大群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陈志军介绍,纪念园目前已完成游客服务点、公厕改造等建设并已投入使用,游客中心主体工程、生态停车场植草砖铺设、长征步道、洑水河景观、导视系统交通标识标牌等项目建设基本完成,信息化、课程培训等软件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在潇水河畔陈树湘烈士牺牲地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曾经见证陈树湘的牺牲冬青树,如今已经枝繁叶茂,静静地矗立在旁,守护着烈士的英灵。

行队礼、献花……当天下午,道县白芒铺镇小甲中心小学100余名师生正在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我们学校到这里车程十分钟,每个学期都会来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带领学生聆听‘断肠明志’的壮烈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学生珍惜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理想。”该校校长吴艳祥介绍。

“蚣坝镇是陈树湘断肠明志牺牲地,我们要学习先烈们的‘绝对忠诚’的品格,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国家忠诚。我们学党史、知党恩就要学史力行,学史力行就要求我们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高为民办实事能力,确实解决老百姓的所盼所想。同时,我们还要把红色文化跟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建设好蚣坝镇。”道县蚣坝镇镇长陈洪江表示。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道县红色资源厚重、革命历史详实,是省红色文化重点县,也是永州市唯一入选国家“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县区。近年来,该县用足用好自身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红色文化创建工作,修缮革命遗址,挖掘长征文化、地域文化,努力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如今,生活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广大人民,汲取着革命先辈的精神力量,牢记肩上的初心与使命,在新的“战场”上,书写新时代的信仰答卷。

道县何绍基学校的1600余名师生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本报记者 郭磊 摄

陈树湘: “断肠明志”诠释“绝对忠诚”

永州日报记者 黄玲玲 通讯员 陈志军 谢万波

“1934年12月18日,敌人把他押送前往长沙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在道县烈士园陈树湘烈士墓碑前,讲解员低沉的声音慢慢传来,陈树湘以壮士断肠之举诠释绝对忠诚,何等的壮烈,让人震撼。

1905年,陈树湘出生于湖南长沙福临铺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1921年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影响下,投身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月至1933年6月期间,陈树湘历任红军汀连独立团团长,福建军区独立第七师、第九师师长,红十九军五十四师师长,红三十四师一〇一团团长等职。1934年3月,陈树湘任红三十四师师长。

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是陈树湘烈士断肠明志最后牺牲的地方。走在这块浸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上,青山绿水之间,仿佛听见当年漫山遍野的厮杀声,闻到那弥漫的战火硝烟,看到那些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为前赴后继英勇就义的身影。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下,时任红三十四师师长的陈树湘奉命率部担负全军后卫,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1934年11月,红军主力相继进入道县境域,准备抢渡湘江。敌人前堵后追,南北夹击,企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之侧。

1934年11月26日,在道县仙子脚镇蒋家岭村,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参谋长刘伯承召集陈树湘、程翠林、韩伟、侯中辉四人交待殿后的掩护任务。军团长董振堂严肃地说,“任务艰巨,九死一生。”参谋长刘伯承语重心长告诫师长陈树湘等人:“在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把军团的殿后任务交给你们师,这个担子很重啊!你们既要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又要有万一被截断后孤军作战的准备!”

明知赴死,义无反顾!

陈树湘等庄严宣誓:“我们坚决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为军团争光!”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红34师临危受命,担任全军后卫,掩护主力红军抢渡湘江,被后人称为“绝命后卫师”。

1934年12月1日,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6000余人,经过三天三夜的血战,成功掩护中央机关和中革军委纵队、主力红军渡过湘江后,被敌截断前进道路,无法渡江追赶主力。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余部突出重围,转战广西灌阳和道县、江永江华一带。

12月10 日,陈树湘率红 34 师余部在江华桥头铺牯子江渡口抢渡潇水时,腹部中弹,身受重伤。12月11日,当他继续指挥部队到达道县四马桥时,遇到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的截击,危急时刻,陈树湘命令师参谋长王光道率大部队突围,自己和几名警卫员留下掩护。12月17日,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陈树湘不幸被俘。敌人将他抬到四马桥集镇上进行诱降,从药铺拿来洋参泡水让他喝,并好饭好菜招待,但陈树湘拒医拒食,誓死不向敌人投降。

敌人无奈,于12月18日将陈树湘押往道县县城及长沙向上司邀功领赏,在途经蚣坝石马神村时,陈树湘趁敌不备,毅然用手撕开腹部早已溃烂的伤口,掏出肠子,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绞肠自尽,壮烈牺牲。

这一年,陈树湘29岁。他用“断肠明志”的壮举,诠释了“绝对忠诚”的意义。

记者感悟: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黄玲玲

道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采访中,无论是在道县烈士纪念园参观学习的绍基学校,还是在陈树湘牺牲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小甲中心小学,都让记者甚是欣喜——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大家都在尽力为孩子们埋下红色的种子。

党的事业血脉永续、薪火相传,关键在青少年身上。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让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道县将陈树湘的牺牲地蚣坝镇石马神村原来的一所“石马小学”更名为“树湘小学”,在县城紧邻潇水河畔飞霞山陈树湘安葬地旁成立了一所“树湘中学”。不仅如此,道县各学校还开设了爱国主义教育课,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星火代代传承。

一堂堂爱国主义讲课,一次次爱国主义活动,孩子们内心里的红色种子,正在不断地汲取养料,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也需要有更专业的平台。为了激活广大群众的红色基因,在与陈树湘烈士纪念园、何宝珍故里等红色景点相邻处,道县正在建设陈树湘党性教育基地(道州长征学院),围绕“党性教育”“红色文化”等主题,打造集教学、实践、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基地,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一个锤炼党性修养、筑牢党性根基的教育平台,旨在让大家更好地记住历史,更好传承红色基因,汇聚红色力量。

行程万里,初心如一。

如今,英雄的不朽精神,在红色的土地上绵延,代代相传。

Hash:dbe4b2f9adc9b096fedc287ca13a5d635cb56d0e

声明:此文由 永州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