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河||花小果带你走进三元宫

古往今来,花果山牵绊着多少看官过客的游屐?摇曳过多少才俊诗杰的心旌?无论是何等的文采陆离,也无论是如何的慧眼奇思,面对花果山的“水秀山清”、风韵物华以及几千年的艺文列肆,才子们只有沉醉、倾倒和叹服!

“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三藏东传并非小说所言”

今天,花小果带你走进三元

三元宫发展历史时间轴

从唐宋初创到明晚期兴盛;

从清初裁海庙废到康熙修复,到乾隆、道光的大修;

从1938年日军轰炸、焚毁,到建国后的重建。

三元宫几经变革、兴衰替变、历经沧桑,但不曾彷徨!

各处讲解词中对于三元宫的介绍总是用“发迹于唐、重建于宋、敕赐于明、兴盛于清”来概括。在唐宋时期,海州连云港的古称)就作为一个宗教活动的胜地,但云台山上的宗教建筑最多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庙,供奉着三元的排位和塑像。在宋代,见于志书的就是“大仙庵”。

三元宫真正的历史开篇起于明成化,开山者为鲁府王孙。明成化三年(1467年),鲁府王孙持钵于此,爱其山水幽静,募资修复三官殿(最早的三官殿并不是单体建筑,而是大仙庵中的一个殿堂),剃度为僧,法号清风,这也就是玉女峰原名清风顶的由来。

大仙庵历经清风、能戒、宝芳、净善、道融、德连几位住持。

直到谢淳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来到云台山,在大仙庵旧址旁起建三元庙,落成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九月,并接过德连的衣钵,史称“众妙开山”。真正光泽云台、始建圣宫的当属谢淳。

万历三十年(1602年),神宗朱翊钧下诏颁赐《大藏经》。

明天启皇帝朱僖宗于天启四年(1624年)为新建的三元庙题写“敕赐护国三元宫”,现仍完整地保存在三元宫前山门上。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颁布裁海令。东南沿海福建广东浙江山东江苏海岸线以内三十公里的岛屿、陆地全部裁撤,史称“裁海”。山上百姓、僧侣三天内一律撤离,违令者死。云台山一并划为界外,三元宫及其建筑群全部拆毁。

直至康熙十六年(1677年),始准民复归故土,史称“复海”。三元宫又一次迎来了它的振兴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奉圣祖仁皇帝敕赐匾额“遥镇洪流”,并亲派侍卫五哥朝山进香(玉女峰对面一块崖壁上雕刻着“遥镇洪流”)。从此香火益盛,废圮庙宇次第修复。

道光十年(1830年)两江总督陶澍来海州兼理两淮盐政,进行票盐改革,极具成效。在这经济背景下集盐商富民之余力,布施功德,十四年(1834年),倡修三元宫,声望益广。

民国27年(1938年),三元宫及所属诸多殿宇遭日军飞机轰炸。次年,日军又围剿云台山,烧庙杀僧。倾刻僧侣流散,一片荒凉,云台胜境无人问津。

1992年,为纪念抗日战争中三元宫英勇牺牲的僧众而建的“义僧亭”。纪念碑后的碑文记录了1938年到1939年间,花果山僧众抗击日寇可歌可泣的英勇悲壮事迹。

1980年,由政府拨款,依原样逐步修复三元宫,形成以海宁禅寺为主建筑的庙宇群。1986年,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恢复花果山三元宫内三元神像,重现昔日辉煌。

1993年,释昌鉴由镇江江天寺分灯云台花果山接管三元宫,将三元宫更名为“花果山海宁禅寺”,将大殿“三官殿”更名为“大雄宝殿”,重塑三世佛,原三元大帝塑像移至东配殿,永继香火。

何为三元

三元崇拜,是连云港地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由民间崇拜发展为宗教信仰的文化现象。花果山地区的佛教信仰又以三元崇拜为其瞻仰的主尊。三元自唐代以来享受千年香火,历久不衰。

三元从自然角度来说就是天、地、水,组成世界的三个最基本的自然因素。将这三要素变成“三官”就是将自然人格化。将“三元”提升为“三元大帝”,成为道教崇拜的主尊,这正是人们希望的“天人合一”、“自然平衡”的善良愿望。

民间传说:唐代陈光蕊娶东海龙王三个女儿所生三子,得道成仙后封为天官、地官、水官,统称“三元大帝”。

四季三元宫

编辑:信息中心

文 :摘自《花果山志》

图 :邱婷婷、范守梅(三元宫春夏秋冬图)

公 告

征稿启事

Hash:536ce2fc46fac21bfafc844292167e5e61d2e58e

声明:此文由 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