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军长征足迹(八)

10月14日—16日,我们从文市镇启程一路向南行进,渐渐进入到湘江战役的发生地。

14日全天冒雨考察参观。早晨开车到灌江桥头红军亭未果,因桥头两侧人车太多,无法停车,就只好折回去向南到月岭古村,这里是当年湘江战役中央红军纵队宿营地。随后参观了月岭古村的古牌坊、阁楼、亭子、古民宅。

月岭古民居牌坊

▼湘江战役月岭村红军宿营地旧址 纪念碑

▼红军洞亭阁

离开月岭古村,来到了东侧2公里处的玉溪老村。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民族政策发布地。

▼湘江战役红军宿营地旧址 纪念碑刻

▼玉溪村文氏祠堂 红军长征中第一个民族政策发布地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瑶苗民族政策确定遗址 牌子

1934年11月下旬,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纵队及总政治部先后驻扎在这里。红军总政治部领导在此接待并听取瑶民起义代表的情况汇报,由此认识到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制定并于1934年11月29日给各军团下达了《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及《对瑶苗民的13条口号》。成为红军长征中发布的第一个民族政策。

▼文氏祠堂内部

随后向南行进,来到了水车镇宾家桥村的九如堂。这里是湘江战役期间,红三军团、红五军团指挥部所在地。在此电令红五师到新圩阻击从恭城贺州赶往湘江的桂军,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守三至四天”,以确保军委纵队及后续部队左翼通道的安全。红三军团部撤离后,红五军团军团部从湖南道县的蒋家岭移至“九如堂”,指挥红十三师、红三十四师在文市、水车一带扼阻尾追的国民党中央军。

九如堂为该村远岗公(字九如)私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分上下两座,内设天井和厢房,砖木结构,坐东朝西,总面积289.9平方米。

▼九如堂外貌

▼九如堂正面

▼湘江战役红三/红五军团指挥部旧 纪念碑刻

前行到水车镇再向西进入修睦村,找到了红三十四师烈士墓。1934年11月底,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过湘江,红三十四师奉命扼守灌阳水车一线,过灌江浮桥时,遭敌军飞机轰炸,伤200余人,牺牲18人。水车乡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找到的红军烈士遗体掩埋在修睦村山燕头的松树林

▼红三十四师烈士墓(修睦村) 这里掩埋着18位无名红军烈士

▼红三十四师无名烈士墓

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血战

▼中央红军计划四路强渡湘江示意图

▼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图示

红军突破了第三道封锁线后,向西行进尚未到湘江,蒋介石先后调集了30余万兵力,在湘江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布下了口袋。红军陷入前堵后追 、三面包围、两头夹击、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就在敌众我寡、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新圩阻击战、脚山铺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这三大阻击战相继打响。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的四大渡口全州凤凰镇大坪渡口、凤凰嘴渡口,枧塘镇屏山渡口和兴安界首渡口。

1934年11月 23日—12月 1 日,中央红军8.6万余人长征途中经过广西,在全州觉山铺 、兴安光华铺、灌阳新圩地段与追剿的近30万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战斗 。湘江血战,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

新圩阻击战

▼新圩阻击战布防图

▼新圩阻击战雕塑

新圩阻击战于1934年11月28日打响。由南及北设了四道阻击防线。红三军团第五师第14、15团和军委炮兵营,在新圩阻击桂军两个师及第七军独立团的进攻,他们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3--4天。新圩阻击战打的异常惨烈,红五师参谋长胡震、红14团团长以及副团长、参谋长、政治处主任都英勇牺牲。红15团团长白志文、团政委罗元发及多数团、营、连、排干部的热血洒在灌阳新圩这块土地上。

新圩阻击战,红军以3个团又1个营顶住了国民党桂军7个团的进攻,但付出了牺牲2000多人的代价。新圩阻击战,完成了掩护红军大部队渡过湘江的任务,突破了国民党蒋介石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在中国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新圩阻击战 红五师指挥所旧址(设在杨柳井

▼纪念碑刻

▼杨柳井石刻

▼新圩阻击战—钟山战场遗址

▼新圩阻击战—枫树脚战场遗址

▼新圩阻击战—板桥铺战场遗址

▼新圩阻击战—虎形山战场遗址

▼新圩阻击战—炮楼山战场遗址

炮楼山是新圩阻击战中的第四道阻击阵地,也是红六师第十八团接替红五师的阻击阵地。

▼水流坪杀人槽—守卫在山包上的200多名红军战士被敌人包围,被全部杀死在山包上。

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下立湾村)

▼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

▼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 纪念碑刻

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烈士

新圩阻击战过程中,红五师在当地下立湾村蒋氏祠堂设立了临时战地救护所。阻击任务结束后,部队必须马上转移,因伤员难以跟随大部队快速转移,红五师将100多名重伤员托付给了当地村民照看。红军转移后,这些伤员不幸落入了地主反动武装手里。他们残忍的把红军战士剥光衣服,再用棕绳加石头捆绑后抬到了酒海井边,全部推入井中,壮烈牺牲。

▼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

▼酒海井—红军烈士殉难处

▼这是当年捆绑在红军伤员身上的石头

▼红军烈士纪念碑,碑前的石围栏里就是酒海井

▼红军烈士遗骨冢和红军烈士名录墙

脚山铺阻击战

▼脚山铺阻击战战场形势图

脚山铺阻击战于11月29日打响,这是红军与国民党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战斗。战斗的第一天,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二师共投入四个团、,第二天红一师、红二师投入全部六个团,在脚山铺开始了对湘军三个师的阻击战。敌军的兵力越来越多,在十多架飞机掩护下,轮番猛攻。4天鏖战伤亡惨重,军政委聂荣臻负伤,四团政委杨成武、五团团长钟学高负伤,五团政委易荡平牺牲,共牺牲2000多人,损失4000多人。

光华铺阻击战

▼光华铺阻击战遗址

▼光华铺阻击战 战场形势图

光华铺阻击战,于1934年11月29日晚打响。光华铺阻击战在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规模最小,却事关中共中央安全。所以,又是意义重大的阻击战。是由红三军团四师防守界首。战斗直到12月1日中午,中央红军大部分渡过湘江,部队掩护任务基本完成。光华铺一战,红三军团损失2100多人。

▼光华铺阻击战战斗遗址 纪念碑刻

▼光华铺阻击战战壕遗址

红军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1934年11月27日到12月1日,中央红军从全州县的屏山、大坪、凤凰嘴和兴安县的界首四大渡口渡过湘江,冲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

屏山渡口:位于全州枧塘乡金屏村东北面的湘江两岸。是红军打开湘江的第一渡。

1934年11月27日,红一军团第五团由此渡过湘江,受命抢占军事重镇全州城,但湘军先一小时占领了全州。28日,红五团前锋在鲁板桥与湘军发生遭遇战,红五团退回离县城16公里的脚山铺地域,在桂黄公路两侧山头布置阻击阵地。即所发生的脚山铺阻击战。

大坪渡口:北距湘江下游的全州县城30公里,为湘江古渡。

1934年11月28日,中央红军一军团军团部率第二师第六团及第一师第二团从此渡江,并架设浮桥。29日,配合红五军团断后的红一师受命归还建制,率第一、三团经急行军赶至大坪宿营,30日凌晨由浮桥过湘江参加脚山铺阻击战,与红二师共同阻击湘军。12月1日晨,在湘江东岸设防阻击敌军南下的红十五师受命紧急渡江,率第四十四团由大坪浮桥渡江,红十五师其余两个团未能及时渡江,在天黑后才由西岸的部队接应渡过湘江。

凤凰嘴渡口:位于全州凤凰乡和平村委湘江两岸,属湘江古渡。这里是红军牺牲最多的渡口。

由于中央和军委机关组成的两个纵队辎重缠身,导致行动迟缓,中央红军11个野战师中还有7个师仍未过江,未能实现全军在11月30日全部渡过湘江的原定计划。过江的红八军团损失特别惨重,遭到敌机“半渡而击”的轰炸。红八军团长征出发时有一万余人,渡过湘江后只剩1200余人,后改编成一个团,编入红五军团,红八军团建制撤消。

硝烟之后,当地百姓含泪在江边掩埋红军英烈三天,而更多的烈士则沉入江底。其惨烈空前,悲壮绝后。沿岸百姓不忍,传谚“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界首渡口:位于界首镇,是湘桂往来的重要古渡。军委纵队从浮桥通过的渡口。中央红军长征抢渡湘江,界首渡口是最理想的渡口之一。中革军委决定在界首渡口架设浮桥,确保中央和军委机关从界首安全过江。

▼界首渡口

▼现在的界首镇街

军委纵队就是从这里通过浮桥渡过湘江的。有人说当时浮桥有三座,也有人说是四座。

红军堂(界首镇)

▼红军堂

当年朱德彭德怀指挥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指挥所旧址,又是红军在门前架设浮桥渡河的主道。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五军团军旗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红军与兵力占优之敌苦战数日,终于撕开了敌人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湘江战役红军损失统计表

红军长征出发时有86789人,湘江战役前有65709人(已损失27200人),湘江战役后余35376人。红军突破蒋介石的四道封锁线,共损失兵力51053人。仅湘江战役就损失了23853人,接近前三道封锁线损失的总和。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位于兴安县城)

▼突破湘江红军烈士纪念碑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位于兴安县城)

▼纪念馆迎面12个大字:勇于胜利 勇于突破 勇于牺牲

▼红军烈士纪念碑园雕塑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桂林全州县)



红军钢铁后卫三十四师

1934年在红军长征期间,红五军团红三十四师作为红军的后卫部队,担任着在长征路上掩护红军主力部队突围的任务。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掩护红军主力连续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

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三十四师的任务是阻击后面追敌,确保中共中央各机关、中革军委及红军总部安全渡过湘江。军团长董振堂和参谋长刘伯承向师长陈树湘宣布该师的作战任务,红三十四师接到这任务后,知道自己可能面临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在撤退之前军团首长说:“全军团期待着你们完成任务后迅速过江!一定要把战士们安全带回来!”

▼参加长征的红34师序列表

▼湘江战役三十四师行军图

▼陈树湘转战湘南形势图

1934年11月28日起,陈树湘率红三十四师6000闽西子弟兵,在湘江东岸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4天5夜,打退了周浑元部及大批其他敌人的无数次冲锋,终于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于1934年12月1日渡过了湘江。

此时, 湘江各渡口均被敌人占领, 红三十四师已无法渡江与主力汇合。经中革军委同意,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余部撤回湘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孤军陷于敌包围的红三十四师,遭到各路敌军的围攻,通讯器材损坏,与中央彻底失去联系。至12月9日仅剩200余人。撤退途中,不断遭到反动民团的截击。在返回湘南时的突围中,突遭江华县保安团埋伏。在激战中,陈树湘师长腹部中弹。战士们用担架抬着受伤的陈树湘来到了道县驷马桥镇小週塘村。

▼位于灌阳县洪水箐村南

▼红34师洪水箐村战斗遗址

湘江战役,红三十四师已无法渡江,在回撤湘南打游击途中,于12月4日途经洪水箐村在此宿营,12月5日与前来袭击的民团和部分桂军展开了拉锯战。

馒头岭战斗

12月14日,红34师幸存的100多人在道县被敌保安团包围,陈树湘为了让部队安全转移,给红34师留下种子,他让王光道参谋长带着红34师余部90人突围,自己不顾警卫员的劝阻,忍着伤痛带两个班上了馒头岭阻击敌人,直至掩护余部撤离。受伤的陈树湘师长就撤到附近的小周塘村的岩洞里隐蔽养伤。

▼馒头岭战斗遗址

12月17日,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又派人满山满岭去搜红军。被敌人发现。陈树湘与警卫员撤退至馒头岭下的洪都庙昏迷,被县保安团包围,警卫员牺牲,陈树湘不幸被俘。醒来后发现自己在担架上,知道自己被俘。保安团担着陈树湘去邀功,当走到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陈树湘在自己腹部伤口处掏出肠子扯断,壮烈牺牲。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陈树湘养伤的岩洞

▼岩洞内部

12月21日,红三十四师余部在茶盘坪被敌包围,大部分壮烈牺牲,少数被冲散。至此,红三十四师这支战功赫赫的红军劲旅,铁血后卫师血洒潇湘大地,悲壮完成钢铁后卫的神圣使命,整师殒命。大地悲悯,苍天流泪……让我们永远记住钢铁后卫红三十四师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事迹,无所畏惧、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他们的英雄气概气贯长虹,红三十四师精神永存!

▼位于道县的陈树湘烈士生平陈列馆

▼陈树湘烈士雕塑(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

▼陈树湘烈士纪念碑雕塑(陈树湘烈士纪念广场)

▼陈树湘烈士牺牲地

▼红军三十四师烈士墓(位于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后面)

▼道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据说,6000余人的红三十四师被打散后 只有极少数藏匿于民间幸存。另说,有400多人被俘,抗战开始后,被李宗仁特批遣返原籍,后来又有很多人参加了新四军,投入到抗日战场。

红三十四师活下来有名有姓的9人,他们是:100团团长韩伟(开国中将)、后卫警戒侯世奎(开国少将)、某营连长高春林、一营司号员罗金党、102团司务长钟光邦、102团2营司号员龙上林、负伤在蓝山县务农的蓝发连、负伤留在蓝山县务农的吴富祥、102团机枪连连连长廖仁和

Hash:daa6eb1e96a8e78ccbdcc1a3ed8765d4321fe77b

声明:此文由 山东老体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