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丨诗意满怀向远方(专版)

常德日报》2020年12月18日07版

诗意满怀向远方

——西湖管理区文化旅游工作素描

本报记者 罗远文 通讯员 刘卫平

大美西湖,沟渠纵横,河水澄澈,风光正好。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水为魂,赋予了西湖大地得天独厚的水乡自然风光,滚滚的历史车轮又给这片热土留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迹,军垦文化、移民文化相互融合,牧业小镇、新北河、酉港河、澧水入洞庭等景观星罗棋布,文化旅游相伴相生,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2020年,西湖管理区全域旅游书写崭新篇章,编制完成原广州军区西湖生产基地军垦旧址群第一期、第二期修缮设计方案,正式启动西湖军垦博物馆建设;编制《西湖管理区全域乡村休闲旅游规划》,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卫生镇;在原广州军区空军五七干校旧址上,成功创建市级爱国主义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西湖,洞庭湖畔的明珠,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成为常德及周边地区短途旅游重要目的地之一。西湖美景更加迷人、文化更具魅力、形象更为丰润,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430.5万元。

西湖公园实景

挖掘内核,推进全域旅游

人无我有,可看、可品、可想,来一趟来几趟总觉得不虚此行,旅游才有无限的生命力。

西湖是从洞庭湖洲上挽起来的堤垸,历史积淀可谓短暂。西湖文化和旅游工作者却慧眼识珠,西湖有两样文化特质在常德独一无二:其一,是常德军垦文化和军垦精神的源头;其二,益阳安化县娄底新化县移民带来的梅山文化与常德本土文化相互交融,成为新时代移民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是新西湖文化的内核,需要及时挖掘、整理、更新。为此,西湖人走出了扎实步伐。去年2月,西湖管理区积极申报,13处原广州军区西湖生产基地军垦旧址群,成功纳入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进一步,西湖今年向上争取文旅专项资金550万元,开了西湖历史之最。其中文物修缮专项资金410万元,他们立即招标启动旧址群第一期修缮工程,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与此相得益彰,西湖对军垦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去年10月编辑出版了《洞庭波涌战歌隆》一书,拍摄了纪录片《洞庭波涌战旗红》,两部作品真实记录了军垦时期原陆军146师、原广空五七干校等部队战斗、军训、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重现了那激情难忘的艰苦岁月。

去年,原陆军146师重新组建进驻西湖50周年庆典在西湖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原检察长高来夫将军等200名战友出席,他们走进自己曾经居住的营房、曾经亲自作业的建筑、曾经挥汗如雨的稻田时眼含泪花……如今,这个群体已经建立3000多人的数据通讯网。今年7月,省委宣传部确定了50个政研课题,西湖军垦文化的挖掘保护利用位列其中。对进一步弘扬西湖军垦精神、进一步保护西湖军垦旧址、进一步传承西湖军垦文化、促进西湖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体,项目是基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难攻坚,忘我拼搏,最终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辉煌灿烂的军垦文化,现实中又与梅山文化完美结合,不断发扬光大,它们将一个又一个点,串连成一条优美生动的线,在西湖大地上跳动,为这片肥沃的土地带来生机和活力。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林草间、花丛中呼吸清新空气,在渔民新村特色民俗中敞开心扉,在西湖大草原饱览紫花苜蓿的芳香,体味岁月静好……文化基因激活旅游产业,西湖成为游客追逐体验的“诗与远方”。

渔民新村“别墅”群

繁荣创作,提升服务效能

物质繁荣之后,人们更多追求精神的享受。

西湖文化和旅游工作者将文化艺术创作高看一等厚爱一层,千方百计营造一流的文化艺术创作氛围,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区共创作文艺作品25部。譬如:小品类作品《菊为媒》《大猛脱贫记》;舞蹈类作品《村里的娃》《鸟鸟鸟》《春暖花开》《祖国之恋》;快板类作品《移风易俗树新风》;歌曲类作品《奋斗》等。

原创励志歌曲《奋斗》,获得2020年常德艺术节暨“百团大赛”三等奖,原创舞蹈《鸟鸟鸟》获得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欢乐潇湘·常德市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决赛精品节目奖。区展瑞瑜伽在今年全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节暨湖南省健身瑜伽公开赛获得团体冠军;区兴悦艺术团在今年“桃李杯”青少年艺术节获拉丁舞团体第二名、中国舞团体第三名,团内学生张雅淇在艺彩三湘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上获中国舞独舞银奖……

——西湖群众文化多姿多彩。截至目前,全区登记注册的文艺协会团队共计21个。“月月搭舞台”、“周周放电影”、“十地”歌手大赛、广场舞大赛、德人牧业奶牛文化节、梨园采摘节等那是一个接着一个。2015年开始,每年举行最美西湖人评选暨春节联欢晚会,以“戏曲进校园”“脱贫攻坚”“法治宣传”“扫黑除恶”等为主题的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每年至少30余场。

——西湖文化旅游市场健康有序。今年6月2日,区委、区管委专题研究成立西湖管理区文化旅游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专门集中整治全区文旅市场。组织全区KTV、网吧、游戏游艺等娱乐场所经营户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邀请行业主管部门专家就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开展业务技术培训,不定期开展日常巡查、随机抽查、跨部门联合检查的综合检查机制,确保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稳定。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今年以来,区文旅部门重点规范宣传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管理员机制,组织开展常态性群众文化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领舞乡风文明,带动道德讲坛、文化讲堂、文化惠民活动深入乡镇(村、社区)、企业和学校开展,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均衡发展。

目前,全区已完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3个(村级21个、社区2个),多方筹措资金500余万元,修建高标准县级图书馆;筹资1600万元,修建文化馆(剧场),2021年春节前可正式投入使用。

丰收啦

龙头引领,打造农业公园

西湖文化和旅游工作者的最大贡献,是将表面看来没有特色之地转化为人们追逐的旅游目标,这种“无中生有”的本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尤其值得推崇。

文旅产业方兴未艾。“十三五”以来,西湖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1.5亿元,创建3A级旅游景区1家,正大步向4A目标挺进,全域乡村旅游规划正在描绘。

旅游品质显著提升。德人牧业小镇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每年举办“奶牛文化节”开展草业大会,吸引游客。“一村一品”“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结合紧密,互相推动发展。

文体产业与旅游进一步融合,围绕“德人牧香”品牌,奶产业快速发展,探索开发了一系列奶牛文化艺术产品、日化生活用品等。2019年起,西湖楚峰梨园成功举办两届梨园采摘节,让游客亲身体验生态采摘的乐趣,品尝香甜可口的翠冠梨。如今,文化志愿者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参与消费扶贫,助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西湖管理区党委书记吴兴国说,小有小的特色、小有小的精彩。今后一段时期内,西湖将围绕推进全域发展、建设美好西湖的战略目标,全域建设农业公园、全域实施乡村振兴、全域推进融合发展,通过“三个全域”的战略路径,实现西湖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更有高质量的发展。

兴国说,区党委、管委决定成立工作专班,着力扶持乳业做大做强,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展现西湖的精气神。他希望,西湖乳业是创新发展的乳业,是绿色发展的乳业,是融合发展的乳业,更是共享发展的乳业,西湖牧业小镇要打造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

作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重点建设“一镇六园”。“一镇”就是建设西湖牧业小镇。持续培育农产品加工园、西湖大草园、芦笋产业园、精品蔬果园、稻+共生园、名贵水产园,这些园将力争成为省级特色园区,给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乡村旅游体验。

以牧业小镇为龙头,西湖农业公园内重点建设乡村休闲旅游“一镇六带”。“一镇”就是在创建环洞庭湖特色镇基础上打造滨湖休闲小镇,“六带”就是打造澧水外滩风光带、酉港河风光带、新港河新北河风光带、军垦文化展示带、传统农业体验带、西柳公路美丽乡村示范带。

期盼正转化为现实,耕耘正孕育着收获。西湖一处处旅游精品景点的谋划建成,迸发出喜人的发展前景,必将绽放更加多彩的魅力。

绿祥农业

洞庭福地西湖景

黑鱼港

这是西湖与汉寿县的界桥,也是友谊桥。桥栏像两对挺拔有力的牛角,一是预祝西湖的发展牛气冲天,二是反映了西湖的农牧产业欣欣向荣。桥栏上那些鱼鳞状的青色陶瓦和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新化县、安化县等地的山区特色,也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界桥的桥址,原名叫黑鱼港,这里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的人民以放鸭打鱼为生。某年冬季,芦苇枯槁,沟港见底。一个贫穷的中年汉子肩扛一把鸭铲,赶着一群鸭子且行且觅,优哉游哉,来到了这条河港。当时,这里没有桥。汉子想跨河而过,见河中隐约有一土埂,便跨上土埂,顿觉颤悠欲陷。大队鸭群边食边走渐行渐远,偏偏两只恋恋不舍。汉子熟练地从肩上取下鸭铲,从脚前土埂上取土撵鸭。谁知一铲下去,皮开肉绽、鲜血汨汨……汉子大惊!回头望,背后巨尾微翘,再回头,眼前鲸口如盆。顿时毛骨悚然,魂飞魄散!于是甩铲便逃,拔腿狂奔……原来,这里卧着一条黑鱼,因修炼多年,早已成精。

黑鱼心地善良,知道放鸭汉子临水难渡,于是急人所难,俯身为桥。谁知竟遭懵懂汉子无故伤害!善良的黑鱼精体恤汉子错出无心,并没有为难他——只是可惜了那群鸭子,从此成了野鸭!您看,那小桥两边的护栏,现在还残留着黑鱼精的鳞片。而在西湖,凡是水域成片的地方,至今都有成群的野鸭飞来飞去,好不自在,同时,也给生活在这里的人留下了善良、淳朴的民风!

牧业小镇

西湖牧业小镇的牌坊气势恢宏、高耸入云。其造型像一个健壮的牛头,门口就是一个巨型的牛嘴,楼顶的飞檐,就是挺拔的牛角,农牧文化的创意元素一目了然。而旁边的建筑,东边是古朴的山区亭榭,代表的是梅山移民的乡土记忆;西边是“大会堂”的古建缩影,代表西湖人民的历史记忆。整座牌楼的寓意,就是在移民文化和梅山文化的土壤上,西湖的农牧旅游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一路流水潺潺,鸟语花香。这是国家3A级景区西湖德人牧业小镇。整个牧业小镇占地1万余亩,分为牧草区、奶牛养殖区、牧草加工区以及旅游观光区、休闲体验区、美食娱乐区。绕过北面这条滨河小路,一大片碧绿、平整的草坪,一座座别致、精巧的蒙古包、牧香酽酽的奶牛场,顿时共同感受和体验一下江南独特的“塞外风情”。小镇的奶牛养殖场实行的是自动化、无菌化管理,保证鲜奶的卫生和健康。小镇的牧草加工厂是湖南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牧草加工厂。牧草加工,以紫花苜蓿和饲用苎麻为主要原料,再辅以一定比例的农业秸秆,通过消毒、发酵、粉碎、压缩打包等工序,不仅解决了牧草的存贮时间和运输不便的问题,同时对农村秸秆进行科学、高效和生态利用,既利于环保,又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鼎港

西湖现今之鼎港,曾是黄帝蚩尤激战之地。

这里,有一个口耳相传的故事:据说:黄帝率部南征,在荆楚区域与蚩尤交战,经过几番拼杀,一路追杀到沅澧尾闾西湖一带,大获全胜,遂铸鼎铭功,以昭天下,故有此名。上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吃饭问题,举国“以粮为纲”,西湖人民团结一心,疏湖为田,遂成西湖今天的良田沃土。由此可见,西湖人民在改天换地的战斗中,曾经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谱写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进入西湖大道,就是西湖镇主街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西湖明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于2015年,注册资金800万元,是一家专门从事蔬菜瓜果、稻虾立体种养的现代化农业公司。2016年下半年,为响应政府精准扶贫号召,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稻田养虾。现已建成一个500亩的虾苗孵育中心和一个450亩的稻虾立体混养示范基地,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稻虾养殖面积近万亩,公司力争用3年时间发展2万亩以上。

西湖工业园自开园以来,一直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的产业原则,面向省内外,积极招商引资,目前已吸引了一大批高新企业在此安家落户,如仁瑞无纺制品有限公司、上优食品有限公司、隆源包装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再往前看,就是春节前即将投入使用的西湖国际大酒店,彻底解决了游客前往西湖旅游住宿的屏障。

柳林外滩

西湖的最东端——柳林外滩。这里曾是沅水和澧水的交汇处,如今为澧水入湖口。这一个古老的码头,也是军垦时期陆军146师及梅山移民们踏上西湖这块热土的历史见证。

放眼外滩,只见蒹葭苍苍,云水茫茫。以前,由于陆路交通尚不发达,西湖出产的鱼、米、棉、油等大宗产品,从这里流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西湖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必需品也大多只能从这里运进来。岁月荏苒,历史沧桑。而今,我们站在这里,看到的,却只有风光的秀美;感受到的,只有旅游的愉悦。特别是那一湾被西湖大垸的长堤所折成的三角形滩涂湿地,水草率性蔓延,禽鸟自由来去;鸭鹅结对,牛羊成群;要是你愿意,也可以摇一叶小舟,体验一番“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的风流洒脱。

旅游尽兴后,好客的西湖人民为你的行囊预备了丰厚的礼物。你可以走进西湖草莓基地,亲手采撷一篮鲜红如滴的草莓;你可以走进西湖梨园,感受梨园文化,摘几个白净如玉的雪梨;你可以从货架上随便挑选,西湖腐乳、西湖米酒坛子菜、酱泡菜、各式辣味、纯生态的奶制品,每一样都饱含着西湖人民的深情厚谊。

编辑:尹天赐 二审:史卫华 三审:王成英

Hash:615d07d33ed8e2c6633d0f98f7f3c43008716859

声明:此文由 湖南西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