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富豪们为之动容的会馆

记得我第一次步入位于开封市徐府街的山陕甘会馆,是一个初秋的午后,金色的斜阳映照在楼牌殿堂的檐廊上,一幅幅木雕丹青彩画,满目绚丽多彩,金碧交辉,而心更是被一种美妙的乐声所牵引。

从那以后,每每来到开封,我总是要去一趟山陕甘会馆。在那古色古韵的建筑中,在那精美绝伦、叹为观止的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里,细细品味清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静静聆听那些富商巨贾曾经的故事。

山陕甘会馆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坐落在明代中山王徐达后裔府第旧址上,是清代山西陕西甘肃三省旅汴客商经商、贸易、联络同乡感情的场所,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这里的砖雕、木雕和石雕享誉中原,被称为“会馆三绝”,是河南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一走进会馆,临街南侧一面用青砖砌成的长约一二十米的照壁气势而精美,“忠义仁勇”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这照壁尽显砖雕、石雕的绝美 。青石台基上的壁体,两面均有砖雕牡丹和回字纹花框,框内四角有四块夔龙石雕,正中心的石雕“二龙戏珠”,更是刀法娴熟,堪称清代佳作。

进入会馆要从一座戏楼下穿过,山陕甘会馆内的这座戏楼甚为珍贵,是开封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古代戏楼。山陕甘会馆的戏楼在“文革”中毁掉,现存的这座戏楼是将开封火神庙的戏楼移迁于此的。

戏楼的楹联写得令人称道:“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不差。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穿过甬道,左右两边对称的建筑是钟鼓二楼,虽然钟鼓楼在其他寺院内也常常见到,但山陕甘会馆的是开封经过战乱水祸后,唯一保存下来清代钟鼓楼,建于清道光年间。望着钟鼓楼,我不愿去想它传递烽火狼烟的场景,而是自然而然的想起“晨钟暮鼓”,遥想着那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

东西厢房屋顶上展现的是山陕甘会馆的木雕绝艺,一幅幅有着生动故事情节的木雕惟妙惟肖,让我由衷赞叹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大义参天牌楼耸立在会大殿前,牌楼是为歌颂关羽的情操和品德而建的。所以楼牌上的木雕彩画主题多以关羽为主。

大殿是山陕甘会馆的主体建筑,它由三座不同形式的殿毗连而成,豪华壮观。大殿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大殿檐下两侧的二龙戏珠、凤凰牡丹,雕刻的最为精美。看那苍龙驾雾、凤凰振翅欲飞,分外灵动。

每次走到大殿旁,我总要去东侧的那个跨院里转转,记得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山陕甘会馆,就是在这偶遇了宋词小唱。那时这个小院门口挂着“曲子词”布幌,一阵阵旋律优雅清新、动人心弦的浅吟低唱从小院里传出。

如今那些唱“曲子词”的艺人已搬至他处,但那意境悠远、竹丝声中缠绵而浑厚的吟唱让我难以忘怀。一首首如烟、如絮、如月、如水的宋词,千年之后仍时常触动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回望随处可见“雕梁画栋”的山陕甘会馆,这里的砖雕、木雕和石雕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我想,那些清代在此雅聚的富商们,一定也曾在风情万种的小唱中为之动容过。

【三姐姐温馨贴士】

地址: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中心徐府街。

门票:20元

【作者简介】三姐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旅行家。新浪微博 @三姐姐视界 ,微信公众号:三姐影话。

【版权声明】本图文版权归三姐姐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商用。

Hash:73e0e39606441ad8d7a51357a4c0a473b880ab56

声明:此文由 三姐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