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居民建筑——苗族人生存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江位于凯里的东南,从雷山路口折向东北,是凯里周围规模最大的苗寨,约有1000多户人家,所以称为“千户苗寨”。这里的房屋大多是木吊脚楼,都是用枫木搭成,依山势向两边展开,暗红色的枫木板壁在夕阳照射下一片金黄。

西江千户苗寨建筑特色 摘要 苗族居民建筑是苗族人生存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 反映了苗族特有的文化背景,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文章主通过对西江千户苗寨民居建筑的研究进而对苗族民居进行了深入剖析,更好的了解苗族民居建筑所固有的地域文化和审美价值。 关键字 西江千户苗寨 民居建筑 吊脚楼 现代建筑 苗族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早在蚩尤时期就已存在。我国的贵州湖北湖南海南云南广西等地是苗族主要分布地。而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凯里市雷山县,坐落起伏在群山之中,由十余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建相连而成,是贵州也是全国甚至是世界最大的苗寨,素有“苗都之称”。贵州处于云贵高原,各族人们因地制宜修葺了形态各异的山地民居,这种民居建筑文化是由经济、文化、历史、家庭、社会和宗教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纵观中华大地,各具特色的民居,恰如一幅幅的水墨画,令人萌生诗意,回味无穷。

苗寨的选址 苗寨是根据村民的生活习性和生产特性而决定的村寨选址,尽可能选择接近土地和水源的地方,周围环境不仅要适宜居住耕种,而且要利于防御。在苗族的历史上不断受到压迫和驱逐,所以多居于山地,便于观察。 苗族人对土地十分的珍惜,为了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多把村寨建在山坡上,苗族人在大部分的山坡地形都能建造房屋,从而节省出大量的耕地。西江苗寨所处地形为河流谷地,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却能合理利用环境创造适宜居住的家园。

苗寨在空间组织上没有人为秩序的,根据地形特点,因地制宜,不会强行改变自然环境。西江苗寨民居由山脚延伸至山脊顺势而上,舒缓平展,建筑高度较低,应和山体形态的原生 态,最大限度的保持山体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达到建筑与自 然走势的有机融合。苗族人尊重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而不是人为的去破坏改造。建筑群体轮廓的走势充分体现了与自然山体坡度形态是一致性。

苗寨的空间布局 苗寨在空间组织上没有人为秩序的,根据地形特点,因地制宜,不会强行改变自然环境。西江苗寨民居由山脚延伸至山脊顺势而上,舒缓平展,建筑高度较低,应和山体形态的原生 态,最大限度的保持山体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达到建筑与自 然走势的有机融合。苗族人尊重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而不是人为的去破坏改造。建筑群体轮廓的走势充分体现了与自然山体坡度形态是一致性。

苗寨特色建筑——吊脚楼 贵州多是山地丘陵,使得苗寨建设需要依山傍水顺山就势 ,进行合理的布局,在山区利用坡地,依坡筑屋,创造出更多的使用空间,建筑群体高低错、落玲珑有致,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是西江苗寨设计的总体思想。贵州苗族的吊脚楼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建筑资源清水江、雷公山、都柳江流域,碎屑岩的地质特征选择杉树成为聚居于此的苗族的重要建材,而在南北盘江流 域,石灰岩地质特征的产物是石板,因此在建筑上自然形成了以资源丰富的木材石材为主,配以砖瓦土材料的吊脚楼建筑风格。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形式,二层人居,一层存放生产工具盒饲养家畜,人与家畜兼顾的特点,被认为是生态建筑的最佳形式。苗族吊脚楼多利用原始地形中较为平坦的山坡为依托,在斜坡上把地面削成“广” 的平台,避开冲沟滑坡,其余部分则灵活设立吊脚柱,不用一钉一铆,框架独立性强,坚实牢靠能经百年而不损毁倒塌,以最合理的方式创造合理的居住空间。

苗族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苗族人民在艰苦的山地条件下独具特色的创造,是属于穿斗式干阑建筑,这个结构形式在南方被普遍采用。干阑式筑的特点是架空建筑下部,以木柱支撑起建筑,抬高居住层面,主要是为了防潮湿、防虫蛇猛兽,以获得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对山坡地貌来说干阑式建筑,开间少、进深浅、占地不多,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开拓场地、争取使用空间,在基本不改变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可在复杂不规则的地域上建造,适用于各种地形,建造出既顺应地形,又坚固牢靠,能够依赖并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穿斗式木结构房屋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强,易于加工,节点灵活等优点,有优越的应变能力。它对于这一地域的气候和环境的适应性强,特别是在山坡上建造民居,基础难以处理的形势下。

想要去掉基础部分,只需要在柱脚铺垫块石即可,因此享有“没有基础的房子”之称。由于材料赋予的灵活性,使建筑构造独具特色,也使建筑在外观上轻盈飘逸、随坡高低起伏,鳞次栉比,层叠而上,直至山脊使其更具有美感。 凯里冬暖夏热,潮湿多雨,因此必须考虑隔热、防雨、防潮、采光、通风。苗族人们在选择干阑式架空结构时充分考虑到了贵州的气候因素对每层空间都进行了很好的处理:在居住层,退堂和凹廊组成一个半封闭空间,方便室内能更好的采光,增加空气的流通性;底层空间注意防秽和防潮;在储藏层,建筑中的阁楼和屋顶是连通成为一个整体,平行的各构架 之间不设间隔,墙壁以四周半开敞或开敞的设计形式,使得整个阁楼通风良好。

吊脚楼的形式从稳定性的角度出发,以矩形和三角形的为组合元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吊脚楼的柱、枋、梁,相互垂直,在建筑中形成了垂直相交的网络体系,其中矩形结构奠定了基础,然后逐个延展组合而成整个屋体。由于屋面排水的要求,选择了稳定性最佳的三角形结构。这样的建构,除了对结构的稳定性有保证外,在艺术感觉上也显得端庄稳重。

Hash:34d62f737d49f7c63e3a3a88f978efcd04e6ac30

声明:此文由 品慢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