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游记:别有洞天灵崖寺

时值盛春,风和日丽,游人接踵而至。我们兴致勃勃地攀登而上,一路芳草吐翠,山花溢香;更有唾岩怪石,竞相献态,真是美不胜收!

灵崖寺建于唐开元年间。背靠文玉山,面朝嘉陵江,是由半崖上的两个天然石窟组成。步入寺院,最先突兀眼前的正殿石窟,宽敞雄伟,可容百人。洞内有塑于明武宗正德年问的毗庐大佛,身高丈许,披黄袍合掌静坐。佛堂前原植棕三株传为“唐棕”,有碗口粗细,不受雨露滋润,摩空直上,端秀挺拔,号为“佛前三炷香”。其中一株不知何时遭风摧折,实为千古憾事。

这座三合寺院由东西偏殿和正北的望江楼组合而或。望江楼和佛窟遥对,默然“望江”而立,显得十分幽静、古朴。由大佛窟滑口贴崖扶栏,左行百余步,过“奈何桥”,便到达“罗汉洞”,较前洞矮而浅,洞顶巨石欲坠,有石柱中擎,千载永固,洞腹幽深叵涮,常有云霓飘入。相传此间有云路可通“仙境”,疑是蓬莱一隅。嗣内的罗汉塑像,种态各异,仿佛呼之欲应。两耳不闻洞外事的睡佛,闭目长眠,仿佛把人带入传奇式的梦乡。据《元一统志》载,罗汉洞侧有冷泉一眼,水洁似乳,饮之愈疾,称为药水,沿凿石小渠环流,至前洞佛座下涌出,故灵崖寺又名“药水崖”。宋·刘异《游灵崖》诗曰:“药水标题不纪年,奇花深洞古通仙。山回巨荫常遮日,境绝纤埃别是天……”道出了药水崖的神秘与奥妙。

灵崖寺有个“小碑林”。这里吸引人的另一景物要数唐宋以来许多名人显士的书法石刻。这些碑碣石刻,篆、草、隶、楷俱全,笔锋功力深厚,为历代书法家赞赏。《郁阁倾》碑,是东汉灵帝建宁五年即公元一百七十二年刻的一方摩崖石碑,传为蔡邕所书,其书法拓片流行全国,价值很高。《仪制令碑》,碑文内容是我国古代人讲文明礼貌、遵守交通规则的一道命令。由此可知,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都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

灵崖寺奇丽的山石,俊秀的摩崖石刻,雅丽的流水、树木……,真使人流连忘返。唐欧阳詹《灵崖述旧》诗曰:“不到灵崖又二年,重来风景尚依然。层峦回出晴霄外,倦鸟归飞夕照边。坐爱云林泉石好,行寻暖谷野桥连。同游不觉天将晚,暂借僧房一榻眠。”道出了游客的流恋之情。(王雷)

Hash:3f6960b870f02211c8b14869ccde525ea825a264

声明:此文由 汉中在路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