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1800多年的小县城里,散落着令人惊艳的四大古建筑。

建瓯这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史的文明古城里,散布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村落,随处可见百年以上的老宅。在建瓯一些偏远乡村由于人为毁坏较少,至今还保存了一批较为典型的大规模库厝,成为建瓯古民居的一大宝藏。这些“乡村豪宅”分别是徐墩镇的“伍石山庄”、 东游镇党城古民居群落、吉阳镇巧溪村的“官宅”和龙村乡大汴地甪里新闾等。

恢弘霸气——伍石古民居

西出建瓯往南武路北行约二十公里,一处恢弘霸气的古民居群落便跃入眼帘,这就是清末被誉为“建瓯西出第一家”的伍石山庄。伍石山庄因茶而盛,这个被尘封了一百多年的古茶庄园,随着乡村旅游和民居收藏两大发烧友,探秘热度的不断升温,而备受关注。

伍石茶庄,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由三大院落环连一体,民居建筑上吸收了徽派建筑和江浙民居的特点,具有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三大倾向,结构为多进院落式。

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

伍石茶庄的崛起,与建溪流域一带茶叶生产流通的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今,这组恢弘霸气的建筑虽已不再完整,但我们还是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感受到她昔日辉煌的魅力。

精致奢华——党城古民居

东游镇的党城村,距城区55公里,民间俗称“财主村”,素有“钱粮跨五县,东河金党城,建郡君子乡”之美誉,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如今,党城古村落仍完整地保存着一条长街,全长1000多米,宽2米至5米,明末清初的古建筑80余栋,面积达两万平方米,这样大的规模,在闽北应该也是屈指可数的。

党城古村落有着“钱粮跨五县、金党城”之誉,该村的大部分建筑群均是这一时期形成的。景古街沿村落呈半月形,村中小巷平面上组成多个“井”字结构,环环相扣,空间适度宜人,建筑有退有进,古村落整体风貌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给人以清新流畅的美感。

书香古朴——巧溪“官宅”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建瓯吉阳镇巧溪村,不仅是一个极富诗意的生态家园,更是一处古朴厚重、静谧[mì]祥和,充满翰墨书香的古村落。

巧溪村四面环山,西南有海拔1384米的郭岩山,地处顺昌建阳、建瓯三县交界处,一条小溪从村子中间流过。

在巧溪,触目所及的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朴实素雅,现在保留的古民居还有十多幢,当地村民俗称它们为“官宅”,这些民居古建筑见证了昔日的辉煌。其中,饶氏宗祠是巧溪村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之一。

整座宗祠依地势而建,逐层抬升,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站在后厅楼上的最高点,可俯瞰整个巧溪村景。

清新脱俗——甪里新闾古民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篇《爱莲说》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而甪里新闾就与《爱莲说》的作者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建瓯县志记载:擎天岩山脚下大汴地村的甪里新闾古民居群,由周敦颐的后裔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至今已繁衍十代人。

在一周氏子弟红漆雕花的书房里,至今还保留有“百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窗前勤苦读,马上锦衣回”、“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刻字装饰楹联,说明其祖宗以理学为体,耕读为用,读书知礼,报效社会的家族遗风影响深远。

那些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则绵延着一幅周氏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

无论是恢宏霸气的伍石、精致奢华的党城,还是书香翰墨的巧溪、清新脱俗的甪里新闾,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民居,其建筑风格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当地的民俗民风也不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置身其中,每一个人都会体味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蕴涵在这些古民居群落深层的时代记忆和文化象征。

往期回顾

整理 ▏小旅

部分内容▏武夷山旅游

Hash:c3934bab5d40a218c3a26562c145d1c03035ee27

声明:此文由 福建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