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庙藏大乾坤!明代线刻画像石惊艳亮相!5尊“大神”栩栩如生

长清孝里的一座小山上,有几块明代的画像石,人物图案雕刻得很是精美!”日前,记者接到长清区孝里镇喜欢研究当地乡土文化历史遗存的王守学先生的爆料。

提起画像石,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汉画像石,它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墙壁上记载重修石庙时间的碑刻

山东地区的汉画像石遗存数量排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孔子见老子”题材的画像石图案比较多,在山东博物馆就有展示。汉代以后,画像石艺术逐步被石刻造像取代,画像石越来越少,而明代的画像石比较少见。

山坡上的小石庙。

“这一处明代的画像石到底如何?”带着这个疑问,4月15日,记者驱车来到长清区孝里镇,一探究竟。在王守学的引导下,从孝里进入山区,沿着一段崎岖山路行驶不大一会儿,他就喊“停车!”车子停在一条山间小路上,下车往西步行不远,在北侧山坡就看见一座小石屋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在石屋南侧,一条狭窄的山路直通北面的山下。

记者走上前,仔细观察这条山路,有的地方用石板铺设,有的则是就着山石踩踏出来的路面。再看在阳光下闪着亮光的石头表面,十分光滑,显然已历经沧桑,不知经过多少人次的长期踩踏,无疑这是一条古老的山道。

小石庙的叠涩庙顶外观

小石庙旁边的古山道

走近小石屋,只见整个建筑用石头垒起,四面墙体近似正方形,长宽不足三米。入口的上部用弧形石料制作成一个拱形门洞。石屋的顶部呈叠涩内收结构,形成有一个小穹隆尖顶,完全是石头垒砌,共11层,屋顶离地面大约3米高。在东西墙壁各有一块石碑嵌入,东侧石碑为题名碑,记载的是当年修建此建筑的捐赠者。

西侧的石碑碑文中说,此建筑是土地神祠石庙,嘉靖五年(1526)重修,庙里主神是土地神,两侧配有牛王神,马明王神,巡山神和将军,山下孝里铺的众人参与了此次重修。原来,这座小巧玲珑的小石屋,竟是一座重修于493年前的土地神祠石庙,距今快500年历史了,其始建年代更是久远。

小石庙的叠涩穹窿顶

怀抱“琵琶”的神像

走进石庙里面,进深和左右空间不大,而石庙顶部为叠涩盘旋而上的结构,空间还算空旷。入口正对着的墙壁上,一溜排开的5块画像石很是显眼。画像石宽约50厘米,高约1米。

由于画像石的表面后期被人为胡乱刻画过,再加上还有用涂料书写的“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等带有历史特征的标语,如果不仔细看,画像石刻画的神像并不明显。

而喷上去一点矿泉水,再遮住光线外面的光线,画像石上的线刻神像就明显显现出来,其中的两尊最为明显。其中的一尊神像,安坐在那里,怀抱一把琵琶模样的乐器,头戴皇冠,神态洒脱,刻画得栩栩如生。另一位神像,也是坐像,头戴皇冠,两手收于胸前,显得端庄威严。

双手收于胸前的神像

“这处石庙建在野外的山坡上,用的石料都是加工过的石材,说明当时没少费功夫。”王守学说,他对孝里的野外历史遗迹考察了许多,但这处石庙和画像石,还是刚刚听一位常年在外地生活的孝里人告诉的,以前没有听说过。

更没想到,这个小石庙里竟然还有这么精美的明代线刻画像石,确实十分珍贵。他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把这处文化遗存列入文保单位加以保护,不然有被损毁的危险。他分析说,尽管现在这个石庙和画像石不广为人知,但根据旁边磨地十分光滑的山路看,在以前应该香火旺盛,经常有人祭拜。

“这个石庙建在山道旁边,也是为了当时的人祭拜方便,它的香火才旺盛。”常年在野外考察古碑刻和石刻造像遗存的济南著名民间文物研究专家黄鹏说,汉代以后,画像石就少了,后代的信徒主要制作石刻造像,像这样的线刻画像石确实比较少见。在济南市区的升阳观有一处清代画像石,这处距今近500年的明代画像石确实比较罕见。

来源:生活日报

编辑:潘洋

Hash:a7d0063f9178a5cc637799712382b0eaeac06858

声明:此文由 秀美长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