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第幽远唱故曲,穿越百年竞流美——“古厝传情,魅力金嶝”
游厦门
•
•
阅读 61
经过车水马龙的街道,穿越人声鼎沸的市集,目光被一片略带沧桑的色彩吸引。脚步不再凌乱,辨不清是怎样的一股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走向了这一座座“宫殿”。红砖墙,白条石,燕尾脊……这究竟是一幅画,抑或是一场梦?
走近古厝的那一刹那,仿佛听见岁月在耳边低声吟唱,那样的幽怨,那样的柔美。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这里的一切都在无声的为你讲述着金嶝的过往。 那是一种远渡重洋的气魄,带着梦想与期望到达一个未知的彼岸。 喧嚣而陌生的国度,有他们拼搏的足迹、辛酸的泪水;千里之外的故乡,有日日期盼的目光和温暖的臂弯为他们守候。 燕落屋脊之上,砖花在墙上盛放,鸟儿厝中起舞,鱼儿水中游荡……所有这一切都在这出砖入石里,恰到好处地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那是一种垒砖砌石的智慧,凿石声声中筑起了这辉煌的殿堂,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铸就百年的神话。 那是一种凝聚百年的词章,斑斓的色彩肆意地绽放在画中,名流雅士尽情挥毫无不各领风骚。 那是一种如泣如诉的唯美,委婉的梳妆阁里,咿呀作响的木板似是故人的脚步不曾走远。 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金嶝人在古厝中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瑰丽的梦,倘若没有了古厝,所有的梦想将无处安放,所有的历史将苍白无力,所有的未来将失去起点。 金嶝人勇敢、创新、勤劳皆由这古厝展现得淋漓尽致,金嶝人的善良、谦逊、文明都被铭刻于古厝的一砖一瓦之中。 红砖聚落默默地见证了金嶝人的古厝梦,“家”在这里有了崭新的含义,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 一代代金嶝人用自己的智慧缔造了闽南独特的建筑文明,他们正是从这里走向了世界迎向了未来。 红砖古厝聚落,一首石砌的史诗,锻造了闽南建筑史上最辉煌壮美的篇章。它如飞龙般盘旋于这片海西热土之上,昂首望天,穿古越今,经百年风雨历练,气势依然。 此刻,它伴随着海水的潮涨潮落,共同见证着新一代金嶝人书写出另一个民族神话,创造出另一个骇世奇迹。 红砖建筑是闽南古建筑中的典范,千百年来,闽南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闽南红砖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 “龙吻”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吉祥物,传说它的眼睛敏锐。把它塑在高高的屋脊之上,寓明察天雨阴晴、风雹霜雪之意,以保屋宇永固。只有官职七品以上才可以在屋顶装饰“龙吻”。 阳光洒下一道金黄的暖意,在历史里容颜不变的旧物依然朴实端庄。 斑驳的门板也是一件时光雕琢的艺术品,那道道木纹便是无形的光阴留下的痕迹。 红砖古厝外表张扬不羁,那热烈的红色以及妖娆陡峭的燕尾脊,形似殿宇,富丽堂皇,似乎在诉说着金嶝人爱拼才会赢的果敢与不安现状的野心。 但它内在质朴端庄,建筑平面规整,布局中轴对称。高大开敞的厅堂是大厝的主体,具有敬神祭祖、举行婚丧礼仪和接待宾客的功能。 红砖聚落具有与其他传统民居形态截然不同的浓烈色彩、大胆夸张的建筑造型和对建筑装饰的极力追求,并继续记载着家族频繁的迁徙历程,由此鲜明地展示出海洋文化带来的外向、开放的性格特色,颇具文化古韵。 古厝的砖、瓦均取材于当地丰富、廉价、质优的红壤土,经过烧制而成为各种类型建筑材料。红色的建材是专用于皇家宫殿、庙宇及帝王宗祠,被称为宫廷色,本为“庶民不许”,却在闽南民间大量使用。这一方面与闽南人长期从事海外贸易、在民间积累了巨大财富以及讲求排场的乡风有关系,另一方面福建沿海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山高皇帝远”,加上闽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特性,使得外形富丽堂皇,被称为“皇宫起”的违禁红色建筑在闽南一带悄然风行,成为如今闽南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 红砖古厝聚落一方面始终保持着聚族而居的家族生活模式,又处处铭刻家族古老的血脉渊源和迁徙历程,从而展现出传统的理学思想。 大嶝郑氏是从河南省开封荥阳衍派出来的。于是,红砖聚落根植于中原传统农耕文化,又成长于边远海域的闽南文化,具有既传统、内敛,又开放、外向的双重性格特征。 上世纪30年代,下南洋经商致富的郑氏族人郑耀助,在大嶝田墘村修建了两座连为一体、风格迥异的红砖古厝,一座是传统红砖民居建筑,一座就是这栋中西合璧的“番仔楼”。 “番仔”是闽南语音译,为一种对外国语言的形容,后泛指从洋人处引进的一切文化。这样一座西式二层洋楼,楼顶为天台,四周为琉璃瓶式栏杆,并有灰塑装饰。二楼女儿墙和柱廊为欧式结构。一层正门墙堵窗旁贴面和柱头饰以东南亚产的瓷方块花釉砖。整体构造显露出一股西洋气息,是一座集历史与艺术为一体的精美古建筑。 楼顶的章形灰塑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战火蔓延到了东南沿海,金门沦陷,金门县政府被迫内迁,驻扎在了战火最前线的大嶝岛。北方的抗日主力军无暇顾及南方战事,等不及救援的县政府征用了郑氏7处12栋建筑作为临时办公点,迅速展开抗日指挥活动。其中,郑耀助先生修筑的这座红砖古厝被作为金门县政府的文书房。 八年抗战,以血泪筑墙,迎来了胜利。金门县政府迁回金门,而曾经作为抗日指挥阵地的老宅从此便关上了门。岁月轮换,树影婆娑,风雨洗礼。这些古厝,既是两岸同根同源的重要史迹,也是闽南红砖古建筑的典型,犹如大地上最美丽的语言,道出这一方土地的历史变迁与璀璨人文,也连结着闽台间的特殊地缘文缘。 位于大嶝岛田墘村的金门县政府旧址,不似厦门岛内的曾厝垵、鼓浪屿那般游人如织。古厝虽经历炮火洗礼,但至今仍基本保留完好。这些或建于明清或建于民国时期的极具闽南特色的红砖古厝,记录着金嶝人顽强不屈的精神、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的历史情结,是闽南大地上的锦绣艺术品。 它跨过历史的长河,屹立为一方风景,等着你来找寻旧时的欢愉、家乡的记忆。 美丽乡村建设,在大嶝已经得到深化提升,田墘村如今已旧貌换新颜。 用于紫菜养殖的扇贝正在村口铺晒。 收成的紫菜经过晾晒,发出噼啪的声响,像是美好生活的奏鸣曲。 高高翘起的燕尾脊,栩栩如生的砖石浮雕,镌花刻鸟的石窗,交融成一幅天然的闽南风情画卷。阳光下,生机勃勃的绿植与老石墙相映成趣,古早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踏入清幽别致的小院,你会经过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小路两侧随处可见绿意盎然的石槽盆景。天井里,淡淡的茉莉花香萦绕在古厝之中,从这里走过的每一步都温润踏实。 红墙上,暖阳抚慰一颗颗归途的心。 位于大嶝英雄三岛战地民俗园里的郑氏古厝被辟为陈列馆,展示了金嶝的历史过往。 满墙的小人书是否能唤醒你儿时的回忆? 不同于湖光山色中的客栈,古厝民宿的美是别致的。大嶝岛上的闽南古厝群错落有致,古村落中民风淳朴。 屋内石窗引入自然光,为房间带来温暖和明亮。民宿在老宅原有格局上做了调整,保证屋内通风透气,舒适凉快。 试想一下,深夜伴着晚风入眠,晨起枕着鸟鸣声苏醒,在松软的床上偷个小懒,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简单惬意。 在闽南,通常以顶落屋架数作为住宅的通称,顶落一般九架,小的也有七架,大型的可达十五架、十七架,故俗称“九架厝”。这是大嶝山头村一处红砖古厝群——“九架厝”,现今以涂鸦的形式展现新颜,堪称厦门版的彩虹眷村。Hash:f994113ada381034a63098382a85cca23366effa
声明:此文由 游厦门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