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发现一座千年古墓,当专家打开墓门时,里面的场景让人痛心不已!

公元960年赵匡胤开封称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即位以后的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措施。赵匡胤本身是武将出身,有感于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现象,武将骄横跋扈,因而他首要措施就是削弱武将权力,并且压低武将地位。收回禁军兵权,使得将领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并且对将领定期换防,使得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压低武将地位的同时不断的拔高文官地位,派出文臣知州,担任地方长官,最后的格局更是形成文臣统兵。

包拯

以上所说就是北宋的国策,文官政治,实行重文轻武政策。这个政策虽然能有效抑制北宋将领骄横跋扈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和中央的矛盾,但是也给北宋留下了严重的三冗局面。在对外战争上经常吃亏,并且由于国家是文官政治,所以在国家政治对话上面,文官集体显得尤为怯懦。这是北宋的一个典型现象,但是也并非完全如此,北宋历史上还是有一些立朝刚毅的文官,包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包拯墓挖掘现场

包拯的威名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耳熟能详的包青天,包龙图。关于他的故事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说之一二,一生留下许多事迹。但是他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团,就是他的墓在哪里?包拯的墓葬据说多达二十几座,但到底哪个是真的,直到考古人员在合肥发现了真正的包拯墓,才有了最终定论。

七十年代初,正在快速发展的合肥钢铁二厂准备进行扩建,扩建的地点选好以后,施工队员们发现了一个难题,就是扩建的地址上竟然有一片墓葬群。队员们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是重要还是不重要,迟迟不敢动手。随后前来的考古人员经过保护性发掘以后,判断这是宋代的墓葬群,距今近千年,但不知道具体是宋代谁的墓葬。

随着发掘的深入,考古队员们发掘无果,依然没法判断是谁的墓葬之时,最后无意间在其中一个最小的墓葬出现了转机。当专家打开墓门后,里面的场景让人惊讶不已。映入眼帘的竟是简陋寒酸的墓室,而且面积极小,唯有里面的棺椁不一般,是一个金丝楠木的棺椁,除此之外同时被发掘出来的还有一块墓碑,碑文上清清楚楚的写着这是包拯的墓。考古人员激动不已,没想到无意间竟然在这个墓葬群里找到了真正的包拯墓。不过,墓葬已经被破坏过了,很有可能是盗墓贼做的。

发现包拯的墓以后,考古人员们开始进行抢救发掘,但是越抢救越让在场所有人心里不由得心酸起来,太过寒酸了。这根本不像北宋名臣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墓,不过这也正好印证了历史上的包拯确实公正廉洁,铁面无私,为国家为百姓肝脑涂地。

专家们在收拾棺椁的骸骨时候发现,骸骨也是被破坏的,经过对墓室文物的收集,基本上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肯定这不是疑冢,这就是包拯真正的墓。首先就是在该墓葬发现的十二神佣,在北宋唯有二品以上才可以有此等陪葬品。其次就是经过DNA化验得出骸骨的年龄,基本上于包拯去世的年龄符合。因而可以最终确定这就是包拯墓。

包拯家训

至于盗墓贼是谁,这一点也很容易推测,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北宋灭亡以后,金兵进入中原大肆烧杀抢掠,甚至疯狂的破坏北宋官员的坟墓,包拯墓极有可能是那个时候被破坏的。至于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疑冢,恐怕是包公在生前就已经考虑到自己,刚正不阿必然得罪权贵,死后为求安宁所做的安排。历史上也有记载,包拯去世之时,出城的棺椁多达二十余个,这恐怕就是为了迷惑那些痛恨包拯的人。

包拯作为我国古代清官的代表,不仅仅是存在于小说电视剧之上,经过这次墓葬的发掘,人们更加可以通过他简陋的墓葬得知他确实是一位清正廉洁,铁面无私,勤政爱民的好官,配得上是包青天三个字。

Hash:b12f8b73e60573b58286aee75f65626611a4a647

声明:此文由 古今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