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坝沟古道有两块精美石碑,记述了当年“旅蒙商”过阴山的艰辛
过去看些史料,写当年“旅蒙商”利用草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采取不等价交换的手段,对牧民进行高利盘剥,获取高额利润。
近年我探访了数条过阴山的古道,特别是在探访本坝沟古道时,看到留存的当年记述修本坝沟古道的两块石碑,真正感受到了旅蒙商的艰辛。
( 福缘碑与善庆碑)
本坝沟古道,在清代是一条通往固阳及后山草地的重要商道,为清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包头、固阳、萨拉齐商人历经四年集资修建。在商道翻越阴山主脉的山顶南侧建一所 老爷庙,并竖两块记述修路事宜的石碑,一块称“福缘”碑、一块称“善庆”碑。
据史料记载,清代道光年间,老包头商业开始繁荣兴盛。专门从包头运送粮食、杂货去后山和今蒙古国换取或收购皮毛、牲畜的旅蒙商驼队或车队,早先绕行很远走昆都仑沟谷道。走近道需要翻越山势险峻的大青山,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特别是翻越分水岭时,坡度较大,海拔高度相差60多米,车辆行经此处常有车毁畜亡事件发生。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包头、固阳、萨拉齐旅蒙商人捐款修筑了一条包固商道,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又进行了改建 ,本坝沟是其中一段。据老爷庙石碑记载,修筑这条商道捐资商号有:包镇大行、广义魁、万升号、西永兴等35家,社会各界捐资人士有曹凤翔、贾阳春、周灿等141人,捐款数额共计六百六十九千零三十文。
(依然保留的车辙痕)
包固商道的线路走向是从包头(西脑包)出发,向北出西北门,经后营子,到公益店,到二相公窑子,由二相公窑子顺本坝沟北上到贵西沟,从贵西沟便开始翻越阴山主脉----南老爷庙岭,之后即进入固阳县境,经毛忽洞村直达固阳县城,全长约60公里。
在翻越老爷庙岭山顶开凿出一条长约30米,宽约4米,深3.5米的豁口。据了解,开凿老爷庙岭豁口非常艰难,限于当时技术手段先将醋浸泡岩石待酥松后再用铁钳一点点凿挖而成。在本坝沟石头铺砌的道路上,当时木制大车碾压石头路面形成的车辙至今清晰可见,足可见证当时该条道路的繁荣景象。
(经过艰苦的古道)
古道上还有数处车马店遗址,其中在老爷庙岭顶一处窑洞车马店留存尚好,店门口还遗留当年能停放十几辆车的停车场。道路修通后,使得车马货物能够顺利通行,极大的方便了旅蒙商人,促进了包头商业的进一步繁荣。由于山洪冲刷,到清末古道便废弃。约在光绪二十五年至三十年(1899--1904)又修建了一条翻越什拉淖大坝的古道,即现在包固公路(经大庙)段前身。
据调查,古道建成后分别在现固阳县和青山区分界的山岭修建了两座老爷庙,其中南老爷庙建在现青山区辖域山岭南侧,距岭顶约70米,古道从旁通过。庙已损毁,遗存两块汉白玉石碑,一块称“福缘”碑,一块称“善庆”碑。“福缘”碑长160厘米、宽65厘米、厚17厘米;“善庆”碑长163厘米、宽60厘米、厚18厘米。石碑刻有蒙汉两种文字。
(山顶车马店)
“福缘”碑两面刻字,主要记载了修建本坝沟古道的时间、背景等内容;“善庆”碑详细记载了当时捐资修路的商号、个人以及捐资数额。这两块石碑是包头商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字记载,对研究包头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两块石碑字迹清晰,字体刚劲有力,恭正清秀,可谓碑刻书法之上品,是包头历史碑刻中的精品。现石碑毫无保护裸露在原庙址,已有路人随意砸凿使个别字缺损,难以辨认,还有人欲窃为己有,留有曾搬运的痕迹和木杠。
(车辙)
今年,在各方面的呼吁下,市文物局和青山区文旅局拟采取措施对这两块石碑进行保护,实在是件好事情。
我还写了一首小诗表达了我的心情:
《阴山古道本坝沟》
在山的脊梁
有两块碑站立着
有一座庙废弃了
有一条古道穿越
石板上勒勒车碾出了深深的痕
碑很精美很高大
一块叫善庆
一块叫福缘
包头商人商号的名字
过阴山的艰难
凿刻在两块碑上
古道上有数座土窑
是当年的车马店
炉灶火炕还依稀有余温
在寒冷的冬夜
我在古窑的炕头盘坐
准备和老辈们过个年
烟雾缭绕中伙计端上了热茶
窑门口有勒勒车匆匆走过
消逝在无边的寒夜
下雪了,雪轻轻的飘落
偶或间有几声爆竹炸响
有几个客商围拢过来
讲述走草地的故事
嘻嘻嘻嘻很诡异
这是道光二十六年的春节
Hash:50f36d8b3630d93661ac22db049b1d56ecb71465
声明:此文由 老方带你游包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