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武帝为保陵墓,留下“瞪眼说瞎话”式的遗言,陵中不放任何宝物

“贼”最喜欢偷盗皇帝的墓穴。南朝齐武帝临终时,特意留下遗言,命人不许在景安陵中放宝物,但皇陵还是遭到了盗窃。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南朝齐武帝是谁?南北朝中的“齐”立国之前,萧赜就跟着自己的父亲萧道成东征西讨了。他虽然年幼,但很有本事,曾经在宋朝大将沈攸之据荆楚发动叛乱,朝廷上下乱作一团时,单枪匹马率领士兵冲进敌营,迅速占领湓口城,立下了众多功绩。在萧赜登上皇位后,减免赋役,赈济穷困,让当时的齐国暂时安稳下来。

他死后特意留下遗言,命人不许在景安陵中放宝物,没想到皇陵还是被贼光顾。这一切的缘由,竟然是因为楚王刘注的关系。

汉高祖刘邦坐稳了皇位后,封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为楚王。刘交的孙子刘戊参与了吴王刘濞发起的“吴楚七国之乱”,叛乱失败后,刘戊自杀,楚王的位置又传给了自家人刘交的庶子刘礼,刘注就是刘礼的孙子。

刘注的身世好像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刘邦众多支脉的后代,为何要特意介绍他?因为他留下了一个震惊世人的墓穴——龟山汉墓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口密集,矿产资源丰富,所以国家很有钱,刘注从接管楚王的位置起,就琢磨起自己陵墓的事情。

《国史通论》记载,古人格外注重墓葬丧礼的事情,王侯将相不仅注重生前的物质享受,更注重死后的物质享受和安稳。但贼知道皇帝墓穴宝物多,也最爱光顾他们的皇陵。秦始皇将自己的陵墓建造得铜墙铁壁,其中设置许多机关,防止被盗。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让人不知道他埋在了哪里,这些人对墓穴的设计煞费苦心。刘注又有钱又有时间,也琢磨出一件好计策来。

他不可能亏待死后的自己,所以建造墓穴的工程用了大量人力物力,高超的工匠在徐州龟山上依山开凿,挖出的一百多米长的墓道,最大的偏差居然不到五毫米,里面更是精心设置了陪葬的奇珍异宝。

墓穴虽然建造好了,但楚王故意留下一封遗嘱:“身上著夏衣,画天衣,纯乌犀导,应诸器悉不得用宝物及织成等,唯装复裌衣各一通。常所服身刀长短二口铁环者,随我入梓宫。”表示他不喜欢厚葬,希望后人薄葬,又留下“未有冥资”的言语:“祭敬之典,本在因心,东邻杀牛,不如西家禴祭。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一切准备完毕后,楚王命人用26块重达6吨以上的整块巨石封堵墓道,还故意地在墓道口放置了一块《第百上石》,上书:“第百上石楚古尸王通于天述:葬棺椁,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翻译过来也就是:“寡人发誓,我的陵墓什么宝贝都没有,你们就不要来了,如果费劲力气进来,也只会失望的!”

尽管他做了重重准备,但陵墓最后还是被盗了。人们才发现,原来刘注墓碑上的篆刻是骗人的,从此以后,无论王侯将相的墓碑上写下什么“薄葬”的言论,他们都要试一试。毕竟贼不是一般的小偷,他们连“鬼”都不怕,还在乎什么伦理?如此发财心切的一群人,当然不会放过南朝齐武帝。

尽管龟山汉墓现在已经成为了旅游胜地,摆放着墓穴中陪葬的马车、精美的石刻,但贼的多次“偷盗”行为,还是将刘注的墓穴毁坏的不成样子。更不用说南朝齐武帝的陵墓了,因为有了刘注的“前车之鉴”,贼更是经常去他的墓穴“看看”,导致他的陵墓被毁坏得一塌糊涂,令人感到无比可惜。希望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提升,会有更多历史文物被保护下来。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Hash:c0e9b8ffae873eb79d48ade4450cdcbdf09bff9c

声明:此文由 玉洁美文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