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而又震撼的南朝石刻!被时间打磨的历史感!——丹阳南朝石刻单车探寻记

有句俗话说得好,出来混的都要还的。自从2015年看了吾心向佛的丹阳石刻的作业,喝酒时就和佛爷约了,有机会一起骑一次丹阳石刻,这不2017年了,再不完成,就又变成“积极相约,一约三年”了。这样会被有些人笑话呢。我们酒话也是算数的,一定要还的。这样有了我们这次石刻骑寻。不过还是好事多磨,我还是延续了发活动必有雨的魔咒,9月24日的活动被雨延期到10月22日,好在22日天气给力我们准时出发了。

丹阳的南朝帝王陵墓及其石刻被公认为全国文物之瑰宝,其艺术价值可以和同时代的北魏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相提并论。石刻艺术是南北朝多元文化辉煌时期的一枝奇葩。北朝气魄大,刻“人”恢弘有度;南朝妙灵动,雕“兽”栩栩如生。“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丹阳系南北朝时南齐、南梁两朝帝王萧氏桑梓地,依身后归葬故里的习俗,这片不大的土地上至今仍留存着南朝帝陵石刻11处26件,散落在陵口胡桥、荆林、前艾、建山等乡镇境内,悠悠历逾1500载。

早晨六点,我准时赶到了第一集合点,伟哥、佛爷、藤爷他们都到了,一共12个人,老规矩拍照后出发。

到了渡口与三姑娘、休闲骑士汇合,五块钱一人一车汽渡费准备上汽渡。这时藤爷接到电话说顺研车友留点空间在赶往渡口的路上,她和佛爷留在渡口等他,大部队继续前进。好吧,他们公路党擅长飞,我们先跑。过了江,在酒哥的带领下,我们单车十二骑直奔丹阳,这次出来的一队人速度都不慢,一路25+的速度在前进。骑了约一个小时,淼哥中了本次活动的头奖。

全队正好补胎休息等向佛他们,我们胎还没补好,只见三骑编队一溜烟的赶来汇合了。补胎结束,全队满员出发,一路继续25+前进,很快到了陵口大桥,下了桥我接了个电话,只看大队越来越远,我加速追骑到了32码也没追上大队,好在不远,也没岔路,顺利找到顺利找到第一站——陵口石刻。

陵口石刻为1对石兽,雄踞陵口镇东500米萧梁河东西两岸。

东为天禄,双角,身长4米,残高3.6米,颈高2米,体围3.9米;

西为麒麟,独角,身长3.95米,残高2.9米,颈高1.7米,体围3.6米,其琢工最为精细,通体饰纹极为华美,两翼造型极为精巧。

两兽均为公兽。石兽精雕细刻,纹饰华美,是现存南朝石刻中最大的1对。萧梁河原名萧港,齐梁陵墓多在此河道两岸。齐梁时,王子公卿谒陵,自都城建康秦淮河沿破岗渎东下,过二十四埭,人南兰陵萧港至各陵,石兽守护在萧港入口处,成为陵墓区入口的标记。1956年因京杭运河拓宽,南临运河的麒麟,沿萧梁河岸平行北移450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1977年疏浚萧梁河时,麒麟又西迁70米。稍微休息后,拍照开始下一探寻。

这一路既有公路,也有乡道,更要穿过很多田间的小道。

我们寻访的第二站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

此处靠近一小鱼塘,坐落在荆林乡三城巷东北500米处。萧鸾(公元452-498年),父萧道生,母江氏。南齐建武元年(494年),萧鸾继废帝海陵王为帝,时年43岁,在位5年,永泰元年(498年)卒,谥明帝,葬兴安陵。年号建武,永泰。现陵已平。陵前现存石兽一对,两兽间隔一小沟。北兽仅残存部分前躯。

南兽为公麒麟,独角已残,身长3.02米,残高2.7米,颈高1.35米,体围2.78米;兽身雄健,颈项短肥,头上昂,4小翼组成一大翼,形状别致,装饰味浓厚。1957年南兽麒麟扶正人座。1985年1月,北兽残躯向东北方向平行移动12.5米,加固入座。

继续向北约60米就到了我们寻访的第三站,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

此石刻坐落在荆林乡三城巷东北、齐明帝兴安陵与梁武帝修陵石刻之间。萧顺之为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梁武帝萧珩之父。在齐朝历官待中、卫尉、太子詹事、领军将军、丹阳尹,封临湘县侯,赠镇北将军。生前未作皇帝,梁天监元年(502年)被追尊为文皇帝,庙号太祖。与妻张皇后合葬之陵寝名建陵。陵前神道进口依次列有石兽、方型石础、石柱和石龟各1对,计8件,是南朝诸陵中遗存石刻最多的一处。

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两兽相距16米。麒麟独角已残缺,四足尽失,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体围2.7米,天禄双角及4足已无,身长3.1米,残高2.3米,颈高1.5米,体围2.76米。两兽均为为公兽,挺胸昂首,动势对称。1957年扶正入座。

方形石础边缘有“T”形榫眼,础上结构无存,难以辩明石刻原来的形制。石柱分上、中、下3部分。下为双螭座,方石四周浮雕文饰已模糊不清。

方石上雕有一对环绕相对的螭龙,口内衔珠,头有双角,4足,修尾。中为柱身,柱表饰凹槽纹和束竹纹,柱身上部有一矩形石额,刻有隶书“太祖文皇帝之神道”。石柱置于神道两侧,石额相对,刻文一为正书顺读,一为反书逆读(就是赫赫有名的反左文)。看下图对比。

柱顶原有覆莲状顶盖,盖上立1小兽,现俱坠落在地。石额现藏文化馆内。现今南柱自上而下裂为2,北柱已倾。龟趺之丰碑现已无,仅存趺座。趺座形如巨龟,雕刻简朴有力,形象逼真。

1982年发现趺座四周铺设有宽约70厘米人字型的砖面走道,高出原平地19厘米,两排竖砌砖块收边。石柱柱础四周也发现有宽38.8厘米的类似走道。

我们寻访的第四站,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

该石刻坐落在荆林乡三城巷刘家庄附近,南距梁文帝建陵石刻约360米。萧衍(公元464-549年),父萧顺之,母张尚柔。迫使齐和帝禅位于己,时年39岁,在位48年(公元502-549年)。是南朝梁的创立者,太清三年(549年)被侯景幽囚而死,与德后郗氏合葬陵寝名修陵。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陵前仅存一公天禄,位于神道北侧,南向。身长3.1米,高2.8米,颈高1.45米,体围2.23米;双角顺颅顶后伏,中部起节;双翼,前为阴刻涡纹,后续浮雕翎羽。兽体骨劲肉丰,4足粗壮,足5抓,右前足有1小兽,唯物非凡。1957年扶正入座。

我们寻访的第五站,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

坐落在荆林乡三城巷刘家庄附近,南距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约60米。萧纲(公元503-551),父萧衍,母丁令光。为侯景所立,时年47岁,在位3年(公元549-551年)。于梁大宝二年(551年)被侯景所杀。梁承圣元年(552年),与简皇后合葬陵寝名庄陵,年号大宝。陵前有萧港,直通陵口。陵前存1天禄,北向,仅有前躯,体形硕大,身高3.16米,左前足5爪上张,足下所连石板残部厚26厘米。天禄举颈昂首,纹饰与齐明帝兴安陵石刻大体相同。1985年1月扶正入座。

Hash:ac3e861508400396179b4c19ba240f489bff09ad

声明:此文由 扬州广陵骑士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