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座博物馆藏物跨越2000年,其设计师是一名古代皇帝

谈到中国最厉害的博物馆,大概所有人都会联想到故宫博物院,它的名气享誉全球。但作为地下文物宝库的十三朝古都西安,许多人只知道陕西历史博物馆或者是秦兵马俑博物馆,但碑林博物馆显得“低调”,但它却是国内最牛逼的博物馆之一。

不仅因为它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孔庙遗址,更为重要的这碑林设计是一位古代皇帝。据记载建于宋朝,但建成时间尚不明确,有说法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今陕西蓝田人。

在整个陕西省它是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于1944年,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但在公元1087年,西安碑林就已经开始形成,陈列着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等多达上万件,不论是时间最早,还是数目最大,这座文化宝库跨越了长达2000多年,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珍贵历史遗迹,其中最有名气的要属“石台孝经”,“昭陵六骏”等。

穿越博物馆大门,迎面就是昭壁、牌坊、泮池、棂星门、碑亭等等,不仅可从其建置追溯到北宋末年,博物馆内的明清建筑也是十分完整,且保存至今。其中一座凉亭上所镌刻着的“碑林”引入注目,“碑林“的”碑“为何少了一笔,是古人粗心大意还是故意为之?

相传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被革职前往新疆途径西安的时候,书就”碑林“二字,但由于刚刚丢了乌纱帽,心情郁闷就少写了一撇。而这一撇也意味着乌纱帽丢失。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毕竟以林则徐的格局不大必为此郁闷。但实际上,正确的”碑“字确实少一撇,而今天的”碑“字算是一个”错别字“。

在探秘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趣闻的同时,碑林的碑石丰富、历史文化、以及石刻艺术不仅凝聚着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精髓,也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在反映中外文化交流史实的同时,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

其中颜真卿的字最受游客青睐,这里是书法或者石刻造像爱好者的文化天堂,从视觉效果上体现了古人的书法艺术,从历史角度上反映了各朝代的风风雨雨。

博物馆内除了各朝代的碑石,每一间展室都馆藏着数件艺术和文化表现,且以历史时期划分。如第一间展室为石刻经书,第二展室为唐代书法,第三展室为汉宋两朝的书法字体等等。

但一定要找一名讲解员,否则难以漫步于历史的长河中,沉浸在书法与石刻的魅力当中。整个博物馆的面积并不大,如果走马观花40分钟足矣,但若细细品味,即便是到了太阳落山也可能只看了一半。

而在石刻艺术馆内还陈列着自汉代至明清的陵墓石刻。其中东汉双兽、汉画像石砖、昭陵六骏等是为精品。虽为陵墓石刻,但古人在雕刻手法和风格上依旧呈现着超群智慧和技艺。

大到石刻本身,小到图纹雕刻,在今看来是如此精美,令人不禁赞叹。哪怕是石棺的棺盖四周所刻画的图纹都是那么精细,小心翼翼。

最令我意外的是东汉时期的一座石棺前的石龟,这石龟的厉害之处就是龟壳是可以直接抬起来的,但真品藏于仓库,于馆内展览的是为复制品,几乎每一个路过的游客都忍不住要去抚摸这座石龟,更有甚者要与其合影拍照。但实际上许多碑刻下面都有一个巨大乌龟驮着,游客路过都忍不去抚摸一番,认其可以给自己带来福气。

同时,千万不能错过博物馆的佛像石刻艺术展览,虽然展室位置较为“偏僻”,但文化深邃难以掩藏。数座古代佛教造像艺术令人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里面陈列包括有佛头、天王像、文殊菩萨像等共有一百五十多尊。

虽然不少游客来到西安都会奔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秦兵马俑博物馆,但这易令人忽略的碑林博物馆不仅可以欣赏到不同朝代的石刻艺术,还可以了解到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性。

不论是宏伟的北周大佛还是唐代安国寺的密宗造像,抑或是北朝古朴苍茂的造像碑诸多石刻佛像无不折射着古代长安的帝都昌盛,以及宗教文化艺术的繁荣气息。

Hash:0f5a19f58c6b0f57a94662388e89b78c425618f6

声明:此文由 苏丹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