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为孔子书延陵季子碑的前世今生

十字碑亭

十字碑

延陵季子碑拓片,徐乃昌旧藏

清道光元年(1821)按九里季子庙十字碑临慕的碑文

十字碑阴张丛申书《唐延陵季子庙记》拓片

江苏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有一座季子庙,庙里树有一通历史悠久的延陵季子碑,相传为孔子所书。碑高2.3米,宽1米,厚0.22米。碑额圆形,正面刻有古篆两行,每行五字,共十字“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字大径尺,又称“十字碑”。中华圣人孔子知季子之美德,对他敬仰无比。季子去世后,孔子特亲笔为季子书写碑文,字迹古朴遒劲。孔子虽名扬海内外,可他遗留下来的真迹却寥寥无几,这通十字碑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这十个字为书法瑰宝,虽经千年载风雨沧桑,却未掩孔子褒奖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字碑既是季子的功德碑,也是孔子的缅怀碑。因旧石湮灭,唐玄宗命殷仲容模拓以传。现此碑为唐大历十四年(779)润州刺史萧定摹开元殷仲容拓本重刻,十字碑背面有唐代书法家张丛申书写的碑文。此碑树于建中元年(780)并建碑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十字碑究竟谁人所书,古往今来,在文博学术界一直有两种不同声音,多数认为十字碑确为孔子所书,后经多次临摹、刊石;也有人认为,从篆书字迹、大小和时代特点等方面看,十字碑文非孔子所写。丹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再年认为,此碑是有明确纪年、年代较早的石碑;碑阴张丛申书体流畅,也不失为书法范本。虽然探索与考证仍在继续,但这通石碑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珍宝。1982年其被江苏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季札(前576—前484),是春秋时期吴王第四子,也是其中最贤明的一位。季札三次礼让王位,处处为国家着想,与邻国交好,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立德、治国、平天下。季札三让王位后,隐居延陵,曾两西奉命历访中原各国,留下“聘鲁闻乐、脱难齐婴、徐墓挂剑、守礼葬子”等动人故事。季札与孔子(前551—前479)同为春秋名人,并称为“南季北孔”。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司马迁在《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赞延陵季子“见微而知清浊”。

季子避耕延陵,为地方上做了不少好事,其高风亮节和宏览博扬,为后世称道和敬仰。

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季子庙便是江南名庙,地方官上任,都要前来祭奠。东晋南北朝时期,季子庙已成规模,因与延陵县相距咫尺,很得地方官重视。兰陵刺史殷仲堪和延陵县令王僧恕对季子的人品学问推崇备至,每年都前往拜祭。

到了唐代,无论官府和百姓,对季子都非常尊崇。武则天时期,宰相狄仁杰曾下令将江南污七八糟的庙宇全部毁掉,而季子庙却被保留下来。当时江南就有泰伯、伍员、大禹、季子四座名庙。

至宋代,季子庙渐已完善,地方上无论祈雨破灾求福问卜,都要前来祈祷叩拜。北宋元祐年间,地方大旱,禾苗枯槁,灾情严重,润州太守杨杰闻知季子庙神像灵验,便写下求雨文,令差官来季子庙祭祈。旬日内,大雨滂沱,沟塘皆满,禾苗复苏,百姓额手相庆。杨杰将此消息呈报皇上,哲宗皇帝听后大喜,即颁旨封嘉贤庙,封季子为嘉贤大帝。到了南宋,宁宗皇帝认为季子在世时没有封爵,加赐为昭德育侯。

2000多年来,季子庙历经风雨劫难,屡毁屡建十余次。在明代,地方官上任,都要召集百姓在农历四月十三日这天聚集季子庙,纪念季子生日,因而将这一天定为每年的庙会。清代乾隆年间,又命八月十八日加一祭,季子庙日益盛隆,游客云集,香火鼎盛。碑文中曾有“车毂击,人肩摩,舟如织”记载。上茅山、回九里,已成为江南一带的文化习俗。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到九里,曾拟将季子庙焚毁,后得知季子美德,又将已堆成的柴薪拆掉,季子庙幸免于难。民国年间,军阀混战,土匪骚扰,民无宁日,若干廊坊被毁,地方官府不问,只得由各村组织募捐维修,季子庙才得以保存。抗战时期,季子庙于1939年毁于战火。千年古刹毁于一旦,众多古迹均遭破坏。“文革”期间,季子庙遗址是一所小学,九里人民全力保护,将季子碑用作乒乓球台,才使其免遭劫难。15年前,九里恢复季子庙,使这座千年古庙又以巍巍雄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Hash:96973c781061a32b33c52a5d7082e21709ee400c

声明:此文由 善本古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