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忠魂,红色地名——镇江烈士命名的地名小考

镇江是座英雄的城市。自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里,先后有3000多名烈士将热血洒在镇江和异国他乡。

在镇江市诸多地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革命烈士的名字命名的,而每一位英烈的名字都包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都是一个普通生命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浓墨大写”。

1

赵伯先与伯先路

赵声(1881-1911),字伯先。镇江丹徒大港人。他积极追随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曾任香港同盟会会长。1911年与黄兴组织著名的黄花岗起义,亲任总指挥。起义失败后悲愤成疾,不幸病逝,年仅30岁。遗体葬于香港笳菲公园的山顶上。辛亥革命胜利后,迁葬于镇江南郊竹林寺。

伯先路原名南马路。1926年,当地人士为纪念赵伯先,在道路南端兴建伯先公园,南马路也因此更名为伯先路。由于这里紧邻镇江英租界,因此曾有众多中外机构坐落于此,建筑风格为仿西洋式或中西合璧式。1992年,伯先路近代建筑群被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2

王龙与王龙桥、王龙亭

王龙(1908-1945),原名王隆恩,江苏扬中人。1939年4月参加新四军。曾任扬中县抗敌委员会主任、武进县县长、镇江市市长等职。1945年9月7日,王龙赴和尚洲受降某部伪军,不幸被顽化伪军逮捕,壮烈牺牲,年仅37岁。

中国成立后,为纪念王龙烈士,烈士殉难处附近(今学府路东段玉带河上)的一座小桥被命名为“王龙桥”。1985年,又在附近建了“王龙亭”,树碑勒石,以兹永久悼念。

3

凌荣炳与荣炳镇

凌荣炳(1911-1946),江苏镇江人。参加革命后曾担任茅东县长凌海波的警卫员。抗战胜利后,凌荣炳奉命留守。1946年5月28日,凌荣炳到蒲圩村征收粮税,遇敌交火,中弹牺牲。

为了纪念凌荣炳烈士,新中国成立后,丹徒县人民政府将烈士的家乡蒲圩村命名为荣炳乡,现为丹徒区荣炳镇。

满目金黄香千里,一方春色千山,当下正是丹徒荣炳最美的时候,沿镇荣公路向南约35公里车程远远可见金闪闪的油菜花

4

许杏虎与杏虎村

许杏虎(1968-1999),江苏丹阳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后分配在光明日报国际部任编辑。1998年7月起任光明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炸弹袭击中不幸遇难,以身殉职,年仅31岁。

杏虎的老家是丹阳市河阳镇高甸行政村后北洛自然村。2001年,北陵、五龙、高甸三村合并,为纪念许杏虎烈士,将村名更名为“杏虎村”。

杏虎村不仅仅是烈士徐杏虎的家乡,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这个季节的杏虎村桃花源已经落英缤纷,粉嫩的桃花明媚地张扬在枝头,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不如去这个神仙般桃花林里的美丽乡村,去邂逅你的夜华和白浅吧。

5

肖国生与国生村、国生路

肖国生(1916-1939),湖南浏阳人。抗日战争爆发后,肖国生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随新四军东进茅山地区。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和第二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3月7日,日军纠集步骑兵2000余人、伪军3000余人,兵分八路合围新四军老二团驻地上下会。为掩护团直机关转移,肖国生亲率一个连,坚守阵地,奋力抵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3岁。听闻肖国生牺牲的消息,周恩来和陈毅同志亲笔写下悼文。

在茅山的新四军纪念馆和镇江的烈士陵园内,保留有介绍肖国生生平事迹的展厅,陈列有他的遗物32件及介绍其英雄事迹的史料书籍十余本。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镇江烈士陵园

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肖国生,将他的牺牲地——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郑庠村改名为“国生村”,一条通向镇上的路命名为“国生路”。

6

宦德胜与德胜村

宦德胜(1914-1948),江苏丹阳人。1945年10月,新四军北撤后,他奉命留守江南,任丹阳县特派员等职。1948年7月14日,宦德胜在黄墟镇遭敌人包围,腿部中弹负伤。他顾不上包扎伤口,爬进竹林中,掏出有党员名单的笔记本,一页页撕碎,吞进肚里,而后英勇牺牲。残暴的敌人砍下宦德胜的头颅,切开其食管,得到的仅是一团纸浆,继而将他的首级悬挂在丹阳城贤桥、新北门等地示众。

新中国成立后,烈士牺牲的地方被命名为德胜乡、德胜村。德胜乡后因区划调整而撤销,德胜村即今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德胜村。

7

王振华、王玉堂、姚发与振华村

王振华(1938-1970),浙江乐清人。王玉堂(1937-1970)山东青岛人。姚发(1948-1970),河北尚义人。1970年1月6日,王振华、王玉棠、姚发三名飞行员奉命进行飞行训练。当飞至扬中上空时,飞机突发故障。当时,飞机下方是密集的村庄和正在农田劳动的群众,他们放弃跳伞求生的机会,将失控的飞机坠落在油坊镇光华村土墩内,用血肉之躯保护了当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

1970年2月,扬中县人民政府在三位烈士的牺牲地立碑纪念,并将三烈士坠机牺牲地——扬中油坊镇光华村用烈士的名字命名,改为振华村。

THE END

2018年,镇江市丹徒区更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纪念烈士,以当地8位军人烈士英名命名境内8座桥梁。其中沈国良、刘木林、芦荣华、黄青云、李洪平4人牺牲于西南边境,王留根牺牲于解放战争,孙祥华烈士在手榴弹考核中因保护新战士而光荣牺牲。

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而以烈士名字命名有关地名不仅可以体现出对烈士的尊崇,更能让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铭记烈士的牺牲奉献,传承爱国血脉,凝聚强国强军力量。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Hash:f44edbe841f5e21feac847c8e79f6f9a317c6df1

声明:此文由 遇见镇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