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东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没有之一!
第四届新区网友节“网上接力,全民阅读”活动正在进行中
重拾阅读,以文会友,同时还能收获好书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网友“老树叶”的读书心得
蓦然回首 ——读《大都无城》
上世纪中叶以来, 镇江东乡即今天的镇江新区陆陆续续发掘了先秦的吴国贵族大墓与商周先民聚落遗址,专家根据出土的吴国青铜器与印花硬陶等文物判断:先秦吴国早期的都邑在镇江东乡。然美中不足的是:我们镇江东乡至今没有发现吴国都邑的城垣,为此专家学者与我们民间热心人士在苦苦寻找,但至今没有答案。
孙家村青铜器冶炼遗址
2017年12月6日,我在社科院考古所的中国考古网上看到:中科院考古所许宏研究员关于“上古城邑”的学术讲座介绍。许宏研究员经20余年的积淀思考,提出了包含环壕聚落在内的新的“城邑(enclosure)”概念,总结出了“大都无城”等早期城邑、都邑布局模式和文化传统。这是中国考古界前沿的最新学术观点。
我迫不及待,上网搜索,将许研究员2016年出版的《大都无城》与2017年底出版的《先秦城邑考古》买来阅读。
《大都无城》的学术思想是:最早的都城是没有城墙的。作者对70余年来的城邑考古材料和考古学史又进行系统梳理,记录了1000余座城邑资料,对先秦城邑7000年的演变脉络进行了全景式的大扫描。《大都无城》的学术思想挑战了中国古代都城“无邑不城”的传统说法,许宏在书中开宗明义:由考古学观察可知,早期阶段的城市并不像传统认为的那样,都有城垣设施。他首先列出“城”的三个含义:1城墙,2城墙以内的地方,3城市。《大都无城》的“城”,就是指“城墙”。许宏列举了大量的考古材料,跳出“某种程度上证经补史的怪圈”,以实证支持魏晋以前“大都无城”的观点,颠覆“无邑不城”的固有认知。
镇江新区丁岗镇孙家村遗址
许宏说:公元前7000-5000年,东亚大陆城邑的初现期,已发表考古材料的城址多为环壕(类似护城河)聚落。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垣壕城邑才呈爆发式增长,成为城邑圈围设施的主流。已公布材料或见于报道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城邑,设防城邑林立,与诸国争霸兼并、战乱频仍,进入分立的集权国家阶段的政治军事形势是分不开的。至此,以夯土版筑为特征的华夏城邑群,扩大至东亚大陆宜于农耕的绝大部分地区。
“
许宏的学术研究成果对我们东乡人探究自己的历史文化,破解朱方城之谜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
镇江东乡正在发掘的孙家村台型聚落遗址发现了环壕,因镇连高铁工程而进一步对断山墩台型聚落遗址的发掘,也发现了环壕,这些带有环壕的台型聚落遗址,作为西周吴国早期的都邑城市,正符合许宏在书中指出的“大都无城”的情况。我们大港与丁岗一带还有许多台型聚落遗址的环壕将有待发掘。建立在商末周初的吴国,其都邑“朱方”应该是环壕聚落形态的“城邑”,进入春秋,随着吴国的扩张,才在扩张的前方建立“葛城”、“阖闾城”、“姑苏台”等具有城垣、城墙的城邑。镇江东乡是吴国早期都邑所在,镇江东乡作为吴文化之发祥地有环壕都邑、土墩王陵、祭祀圣地、青铜铸造场所等国家都邑形态的系统遗存,这是中国任何地方所不具备的,我们可以说:镇江东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没有之一。
(链接)
(链接)
(链接)
(链接)
(链接)
联系我们
编辑丨小焕主编丨洪溪小子 审核丨红尘摆渡人
Hello
Hash:77841b64297b824fdb260bb61fd2e9c79ddf45ff
声明:此文由 大港信息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