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京口二十四景”,回望历史中的清绝江山!

京江二十四景

周镐

《京江二十四景》是镇江古代一幅很有名的画,国家二级藏品,现藏于镇江博物馆。画卷记载了古镇江二十四个名胜地古迹,它由清代京江画派代表人物周镐绘制于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然而这二十四景,如今绝大部分已荡然无存,永远成了画中的景色。

0 1

林开古驿

描绘镇江古代京口驿外景,是明代万历七年(1579)知府钟庚阳迁建,原址在京口闸附近。至周镐绘此画之时,古驿已历经260余年,可是,就在此十余年后,京口驿便全毁于咸丰年间战火。

0 2

山绕瓮城

描绘古代镇江子城与外城的南垣及城门。是画家从铁瓮城内北侧高处(今烈士陵园)向南眺望的景观:近处铁瓮城南门,中间明清府城南垣,远处南郊群山。点明了镇江古城的重要特点,“因山为垒,缘江为境”(《南齐书·卷十四》),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城垣利用丘陵山势,改造修建而成。

0 3

京畿晓发

描绘当年镇江街景。京畿,即京畿岭,又称金鸡岭,为蒜山(又称云台山)分支,岭顶地形险要,为古代镇江西出的重要关隘。画面上两旁石岩壁立,山口建有关门及门楼,门内一侧树立牌坊多座,路上已见有早行者奔波的身影,贴近生活,清新而写实。

现今京畿岭的地形、名称尚在,只是门楼、牌坊已无存。

04

梦溪秋泛

描绘当年镇江梦溪景色。“梦溪”为梦溪园,沈括晚年居住、撰写《梦溪笔谈》之地。秋天已至,渔翁一人泛舟溪水,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强调主观剪裁,别有一番诗意。

05

范桥流水

描绘古代镇江范公桥旧貌。此幅画面上所绘范公桥,是南宋辛弃疾重修后的风貌,已历时600余年,仍然雄姿依旧。

该画完成仅十余年后,范公桥便惨遭破坏。志载:“自粤寇(指太平军)扰后,桥石、桥栏俱被拆毁,仅余门圈危甚。”

06

刁坞藏春

描绘的北宋刁约的故园——藏春坞遗址的风景。《光绪丹徒县志·卷七》载,藏春坞在南宋时曾被占为前军寨,具体位置即今丁家巷一带。

07

浮玉观涛

描绘当年镇江金山。画题“浮玉”,为金山别称,喻义它如同江上浮起的翠玉宝石。此画所描绘的金山,已是其作为江中之岛的最后倩影。而此时,江滩的漫漫淤沙已步步逼近。此后不久,金山的地理环境便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昔日江中之岛终于被包围在陆地之中。金山寺并于咸丰三年后毁于战火。

08

海门泛月

描绘当年镇江江面景色。画家将山置于画面右方,左方大面积的夜空与江面浑然一色,大片的云雾遮住山体的下半部,以减弱山体的分量,求得构图走向的左右均衡。山上宝塔,夜空明月,江中孤帆,遥遥相对,意境寂寥。

09

狮岩消夏

描绘当年镇江焦山,狮岩为焦山别称,是镇江一处避暑消夏的胜地。画面上焦山如一头绿狮伏立,山间的大雄宝殿云雾缭绕;江畔的摩崖栈道,曲折通幽;码头边三二渡船,迎接游客。

10

龙洞吟秋

描绘当年镇江白龙洞山水。位于招隐山白龙山半,相传明万历间僧奇然得“龙骨”(即化石)数石,因名。洞前一石屏状若莲萼,故又名莲花洞。洞内怪石奇巧,天然玲珑。1981年-2001年考古工作者在此进行了考古挖掘,使镇江古人类活动时间推到18万年前。现今南郊莲花洞。

11

兽窟危亭

画中所绘为兽窟山(又名招隐山)顶部,其主体建筑狮子窟,即招隐洞,见有山门、殿堂、楼阁、长廊;顶部有亭,名鸟外亭,因是年久待修,故周镐称其为危亭。此处所绘古建筑,皆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12

鹤林古木

描绘当年镇江南郊黄鹤山及山下鹤林寺风光。画中寺宇多为明代修建。又寺外古木名“十三松”,为明代杨一清出资保存,故又称“太傅松”。鹤林寺亦毁于咸丰间战火。

13

西津晓渡

描绘当年镇江西津渡。扬子江上三大名渡,西津渡是其中之一,又称金陵渡。诗人墨客,常常在此驻足待渡,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巨章。昔日的繁荣已不见,只留下待渡亭与石阶。江面深远,白帆点点,山间层层叠叠的货栈、店铺,渡口林立的桅杆,以及朝雾中匆忙赶船的生意人组成了商贾兴旺、码头繁忙的景象。

14

北固晚钟

描绘镇江当年北固山。整幅作全景山水,近景为北固山,此山一向以险峻著称,寺庙亭台冠镇山顶,形成“寺冠山”的特色,七层铁塔高耸入云,耳边仿佛响起了悠扬的钟声,把人们带入佛教的神秘境地,中景滔滔江水贯通东西,莽莽苍苍,永不停息,远景对岸瓜州隐约可见,令人想起“京口瓜州一水间”的名句。

以上,画中各式建筑,“道光壬寅(1842)海寇(即英国侵略军)毁其半……癸丑(1853)贼(指太平军)毁,仅存天王殿、廊房及石帆楼。”(《北固山志·卷二》)

15

竹林听泉

描绘当年镇江南郊夹山及山下的竹林寺景观。该寺原名夹山禅院,久废;后由明末僧人林皋复建,改名为竹林寺,寺后有泉,人们因纪念林皋,称之“林公泉”。后竹林寺亦于咸丰六年(1856)毁于战火。

16

蓉楼话雨

描绘当年镇江芙蓉楼,镇江古代名楼。《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晋王恭为刺史,该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因王昌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闻名遐迩,后毁于战火。现今重建于第一泉畔,原址在鼓楼岗旁的月华山上。

17

岘山策蹇

描绘当年镇江岘山。画中为岘山顶,属岘山西峰,镇江南郊诸山之一。山上有一座古刹,名岘山庵,为明代和尚古道创建,并率僧众修筑一条通衢石路,翻越岘山顶,沟通城乡往来。此处地势险要,画面上行旅骑众正向山顶结伴攀登。

18

招隐听鹂

描绘当年镇江招隐山全景:见有招隐寺、昭明太子读书台及戴颙听鹂山房等三组景物。此后不久,招隐山所有建筑均在咸丰年间毁于战火。

19

半江红树

描绘的是镇江江中沙洲的一处景色。与周镐同时期的画家顾鹤庆亦作有一幅题名相同的图页(藏故宫博物院),可见“半江红树”是其时镇江知名的风景之一。

“半江红树”应是典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0

城南赛社

描绘当年镇江都天庙。题材取自清代风靡镇江的都天赛会。画面上的山是城南著名的鼎石山(今俗称宝塔山),停泊众多舟楫处是古运河。山下、河滨的建筑群则是规模宏大的都天庙,三门外左右分列吹亭和旗杆,不远处沿着河边一支迎神的队伍正蹒跚前行。

画中所写真的都天庙,不久即在咸丰年间(1851-1861)被毁于战火。

21

八公早梅

描绘当年镇江南郊迴龙山及山下八公洞景观。迴龙山与招隐山相接,传此处为陪伴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八位太监焚修的地方,其间还有“洞中精舍密为邻”的十座古庵。这里早春盛开梅花,是文人踏赏的胜景。

22

江上救生

描绘当年镇江救生会。此画重点表现的是救生会及其救生码头。救生会,全称京口救生会,是清代初期成立的江上救生组织,民办官助,有数十条救生船,用以救死扶伤,在长江一线负有盛名。

23

九华层云

描绘当年镇江九华山。画中所绘为九华山,即南郊岘山的东峰。山麓一古刹名地藏寺,为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兴建,规模宏大。寺宇有钟楼、灵官殿、藏经楼、地藏殿、三官殿、观音阁、水明楼、万竹堂、冬青阁、广化城、翠微精舍等,蔚为壮观。咸丰年间,皆毁于战火。

24

五洲积雪

描绘当年镇江五洲山雪景。这是二十四景中唯一的一幅雪景图画,也是画家的压轴之作,阴霾满天,层层积雪覆盖着五洲山,给人以冰冷的感觉,寒气逼人。同时寓示着“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

镇江这座

清水秀的园林城市

每一处风景,触动着心灵

这正是

千古江山展画卷

二十四景美不胜收。

Hash:d763b839238650445913eba77c00d4baebc9948a

声明:此文由 文化镇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