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乐清 | 行游大界,探寻宰相刘黻遗踪

山后状元,山前宰相。”一句谚语在石帆、淡溪一带广为流传,其中的状元指的是生于淡溪梅溪的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王十朋,宰相指的是生于石帆大界的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两次出任太学的忠贞名臣刘黻。

叶丹丹 摄

大界村位于石帆街道左原岭山麓,毗邻郭路、绅坊、乐清东站,村内高速铁路穿过,青山绿树环绕,荷塘被古树掩映,小桥与流水相依,灵气氤氲,风景秀美。从乐清东站一侧进入大界村,初春的农田已有草苗抽芽,荷花塘里残荷姿态各异,别有韵味,一切都成为了大界之行的美丽注脚。

赵宇统 摄

进村行数百米,村内文化公园率先映入眼帘。公园草坪上,孩童们嬉笑打闹,公园正中央一座刘黻雕像伫立,让人对刘黻的形象有了初印象。公园面积虽不大,但形制规整有序,周遭视野空旷,长廊、绿树相衬。

叶丹丹 摄

驱车复行至明庆寺外,远观此处古寺,已让人心向往之。据同行村民介绍,明庆寺始建于唐天授三年,曾名明庆院,王十朋曾于此处开设书馆,并作有《明庆忏院》等众多诗文,诗序云:“明庆忏院上方地爽而幽,盖精篮之胜也。予因会友托迹于其间,一日探囊中,得石刻诗一本,乃王瞻叔国博先生题台人秀野堂也。摹写景物颇类于此,因置之壁间,意有感触,遂借其韵。”今因防疫需要,寺院闭门,不能入内一观古迹成了此行的一个遗憾。

“源远泉”现照。赵宇统 摄

“源远泉”旧照。郭欣 摄

离明庆寺不远处的左原岭山脚下,一处山泉汩汩而出,沿崖而下,名为“源远泉”。崖壁上“源远泉”三字笔锋刚劲,笔势雄浑,据村民介绍为刘黻亲笔,是大界村内所剩不多的刘黻遗迹,十分珍贵。此泉位处道路一侧,字迹因年代久远描红褪去,难以辨认,但泉上有一亭可成为标志物方便寻找。

观泉后,沿左原岭上行,在村民的带领下,驱车数十分钟,于岭头寻得刘黻墓。据悉,刘黻墓为后人重修,原墓因年久失修下沉,后修建的墓园周边未有遗迹存留。“当时重修刘黻墓,我都在场,也下原来的墓里探寻过,并未发现人骨,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史书中刘黻投江报国的记载。”同行的83岁的大界村老人刘岩友介绍道。刘黻墓原墓为衣冠冢,据传,刘黻彼时率军出征,被兵力数倍于己的金兵所困,为报国明志投江自尽,夫人林氏随其而去,均未能寻得遗体,此处刘黻墓为刘黻后世族人为缅怀刘黻所修建,据传墓内仅有官袍官帽,并未有其他陪葬物品,唯留清气满山间。

慈济桥现照。赵宇统 摄

慈济桥旧照。郭欣 摄

从刘黻墓处下山回到大界村内,刘岩友带记者来到了慈济桥处。慈济桥始建于南宋咸淳十年,系二墩三孔梁式石桥,桥两侧不设栏杆,横跨门前溪上,桥长11.6米,宽2.8米。慈济桥每孔上铺石板六条成桥面,中孔稍高,边孔各自下斜,全桥略呈拱形,南侧石板面阴刻有“慈济桥”三字,因岁月消磨,已难辨字迹。仔细观察可发现,桥墩上也有字迹,但也已字迹不清。老桥周边榕树环绕,桥下门前溪缓缓流过,虽历经800年风霜,慈济桥依然屹立不倒。据记载,慈济桥为刘黻母解氏舍钱捐建。史载刘黻母解氏“慈惠勤静,深明大义,有丈夫之志。”,慈济桥建成同年六月十七日,解氏卒,慈济桥也成为了她生前最后的义举,被大界村村民刻碑铭记,传颂至今。

慈济桥是大界行的终点,看着桥下淌淌奔流的门前溪,溪上亭亭如盖的百年榕,不禁让人心生感叹,从刘黻母解氏的“丈夫之志”,到刘黻报国投江的忠国之举,都化在这清澈向前的溪水中滋养了这一方人们。在他们的口口相传中,刘黻仿佛从未远去,而宰相故里,也成了大界村最荣耀的别称。

文字:乐清市融媒体中心 赵宇统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往期推荐

花开乐清 | 春意上线!这个公园花都开好啦,约吗?

梅香涌动,又到一年“梅”好时光,这份赏梅攻略请收好!

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蕴藏独有的风华,淡淡的小城幸福满溢而出

Hash:07c5c5fd19de1283a94e74fcb63fef9d7d7293a8

声明:此文由 旅游大百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