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地区郗山殷氏家族溯源
在山东鲁南地区,郗山殷氏与崔、宋、黄、梁和南常褚、牛山孙、云门李等姓氏一样,都是老峄县地区的大家族,其始祖名戬尔。据地方史志和古族谱记载:戬尔字式谷,原籍河南卫辉府汲县(1988年改为卫辉市)。其父名守谦,为元朝济宁城尉,叔父名德光。元泰定一年(1324年),戬尔授徐州录事参军,明初迁滕邑郗山。谱载,他识虑精详,明於大体,为政卓著,而且性聪慧,能诗文,忠职守,政清廉。元末战争频仍,他辞官不做,回籍归隐田园,以诗书为乐,文章家声显赫。但其所著诗词歌赋,均毁于兵火,不传於后世。戬尔公寿九十一岁终,葬于郗山弥勒寺西。
戬尔兄弟四人,他居长。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戬尔率二弟单尔,三弟百尔,由河南汲县迁鲁地,戬尔迁居古滕邑郗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弟单尔,字承厚,原籍河南汲县西关人。随兄迁居鲁地后,定居东阿旧城,寿89岁卒。配姬氏,其后人主要分布于东阿县、菏泽市、平阴县、东平县等地,谱系清楚。
三弟百尔,古谱称百尔为卓尔,字铎,号直轩,明恩命寿官(寿官为明代养老制度中赐予老人冠带的头衔), 享年86岁卒,配徐氏,子一。后裔分布于山东阳谷县、梁山县、河南台前县等地。
四弟名谷尔。关于谷尔的去向,一说随兄戬尔迁鲁定居峄县,二说迁移时留谷尔在老家守业,古滕谱称其后人迁居峄县、郓城、东阿等几个县。由于峄县是微山近邻,微山殷氏族人曾组织人员专门对谷尔一支进行考证。经多方查找,峄县一直未发现有谷尔的后人居住,只有戬尔之孙纳公迁峄县,二人记载可能有所混淆。在河南老家的汲县城关有几家殷姓人家,但均不知所出,亦未发现有关谷尔的殷姓族人。谷尔生三子,长子名宽、次子名宏、三子名容,此支迁居地待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戬尔的叔父德光亦有三子,长子大尔、次子炽尔、三子昌尔,早年均迁居江南无锡、常熟、昆山一带。
戬尔配左氏,子二,长子曰恒,次子曰久。久公五子,长子诺公住山东金乡、汶上等县,次子纳公后裔住郓城、嘉祥等县,三子湘公和四子住江苏宿迁,五子费海公住山东临清市等地。
久公因早年外迁,康熙九年创修族谱时因族众路远,交通不便,采访不及,故未能载入族谱。近年来,经殷氏族人多方查找,久公的五个儿子已全部找到,他们已各自成支,单独修谱,其谱系均记载从滕县迁出,时间、地点、世系标注正确,殷氏家族准备先将戬尔公胞兄弟四尔合谱(戬尔支、单尔支、百尔支、谷尔支),然后再将从兄弟七尔合谱(戬尔、单尔、百尔、谷尔支和大尔、炽尔、昌尔支)。
戬尔公长子恒,配李氏,子五:长曰元、次曰春、三曰刚、四曰毅、五曰木。此五人即为郗山殷氏五个支份之首。
长支元,字肇融,配祝氏,子一,名育;二支春,字开泰,配王氏,子一,名升;三支刚,字圣基,配张氏,子三,名子令、子成、子质。四支毅,字任远,配许氏,子五,名子甲、子乙、子庚、子历、子彝;五支木,字东阳,配华氏,子一,名辰。郗山殷氏族谱以此就形成了五大支(即:元、春、刚、毅、木),共十四派(即分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德光系戬尔公的亲叔父,戬尔、单尔、百尔三支族谱均有记载。据分析德光一支自迁无锡等地后,因路途较远,又隔长江,来往不便,日久年湮失去联系。时间长了后代族人不知所出。加之江南殷姓家族较多,修谱时仅能联宗到江南世族大家,然家世渊源难以细考。老谱记载德光之孙,名序,字国祥,举明洪武庚辰进士,曾任四川右布政司。永乐中建修北京宫殿,遗工部尚书宗礼,采办大木於蜀,议者以序督其役。序节其劳逸,上不废事,下无虐政,颂声载边。后宗礼以劳疾卒於蜀,序为之经理殡葬,募善舆者,舁其榇回藉,其笃於僚谊如此。后以忤上官罢职,民至今思之,德政详四川志。
据考证,镇江殷秩(字秉常)支后人也有叫殷序的,和德光之孙殷序的情况基本相同,南北两部支谱中记载同为殷序,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有待考证。
郗山殷氏族谱于清康熙九年,由济宁微山县微山岛杨家村人殷应寅创修。应寅公曾先后担任江苏如皋、崇安两县知县,后又敕受文林郎,任通政使司经历司经历(正七品)。由于朝中称经历司为黄门衙门,故应寅公又被人称为黄门公。
他在任期间,根据民情反映,如实上书朝廷,力言滕县农民和崇安县盐民的疾苦,请求皇上赈济饥民,减轻税赋。朝廷照准后,两地均得到了救助,并免征赋税,从而平定了饥民的反乱。应寅公为官多年,直到八十多岁才告老还乡,定居微山岛杨家村老宅。
在创修族谱的同时,经谱馆人员的公议,又确立了殷氏堂号。根据《论语》中第二十篇“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子曰:殷有三仁焉”的记述,故称殷氏堂号为“三仁堂”。另外又为殷姓续起了三个字的班辈,即:作、徵、玉。
殷氏后人为纪念应寅公的功德,在微山岛杨家村修建了黄门公祠一处,供奉其自刻的檀木肖像和朝廷为他颁发的诰敕及木刻蓝底金字应寅公的牌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雍正六年(1728年),殷氏族谱进行了重修,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又进行了三修。三修族谱时,又重新序排了十个字的班辈,即:“高、贤、昌、懋、延,昭、宪、允、齐、先。”道光六年(1826年)进行四修族谱,在原班辈的基础上又续排了十个字,即:“贻、泽、汝、诚、葆,广、培、代、友、传。”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进行了五修,使族谱更加系统完善,从此就形成了五大支(即:元、春、刚、毅、木)、十四派(即分支)系统完整的族谱。
一九九0年,进行六修族谱。此次续修,历时十年,于二000年修谱完成。六修族谱工程浩大。此次修谱不仅增加了新的班辈(即:知、丹、香、萬、季,结、存、让、德、年,望、都、宗、彩、井,陶、由、一、系、连),而且理清了距五修谱百余年来遗留和出现的谱系不清的问题,解决了诸多复杂的历史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谱馆人员的艰辛采访调查,对殷氏本源有了新的重大发现,并获得了大量真实可信、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有关殷姓本源和始祖认定的历史资料。
此次修谱,把殷姓的本源不仅由郗山推举到微山,更重要的是还上溯到了三千多年的商朝,把始祖从戬尔追认到微子,以此上溯又追认到夏末商初的元王契。因此,殷姓不但是郗山之殷,也是微子之殷、殷商之殷。其始祖由戬尔公又上溯到微子和元王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统计,目前仅戬尔公一支,现总人口约有10余万之众,从14世开始其辈份共40个字:
高贤昌茂延,昭宪允齐先,贻泽汝诚葆,广培代有传。
知丹香万季,结存让德年,望都宗彩井,陶由一系联。
郗山殷氏祖林位于郗山三村,东临古木兰寺,西邻古运河,南隔运河于微山湖相望,北靠郗山主峰。此地葬有戬尔公及长子恒,恒之五子即为郗山殷氏五支。
殷氏祖林分为南花林墙和北花林墙,两墙同为一氏祖,南花林墙院墙于1982年修建,戬尔公之墓旁今有一棵三人合抱的古家槐树,此树现已成为殷氏祖林内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收藏
举报
Hash:81503cba1f2f02f33ebc4fe086a770cf13cf47b1
声明:此文由 秉烛读连环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