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获得“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入围奖

山西日报新媒体综合报道:1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公布了2018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及入围项目和一项国外考古新发现,山西襄汾的陶寺北两周墓地获得“入围奖”。

陶寺北墓地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的陶寺村北,因近年盗墓发现。墓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从目前发掘情况推测,墓葬数量近万座,时代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由早到晚从西北向东南排列。从2014年开始至2016年,考古工作者对该墓地进行了三次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春秋时期墓葬17座。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是第四次发掘,分两区进行发掘。

Ⅱ区位于墓地西北部,发掘面积约5600平方米,清理完成墓葬213座,其中大中型墓葬7座,均为竖穴土坑墓,时代多为春秋早期,还清理祭祀坑87座。小型墓葬位于发掘区北部,分布集中;大中型墓葬位于发掘区南部,分布稀疏,周围发现有祭祀坑,整体呈现“小聚集,大稀疏”的情况。头向绝大多数为北向。大中型墓葬均被盗掘,仅残留有铜鱼、铜铃、铜饰件、铜翣、陶珠、海贝、蚌贝、蚌珠等小件。发掘区规模最大的墓葬M2009、M2010东西并列,相距约8米,应是一对夫妻异穴合葬墓。两座墓葬椁室四周均有垒砌整齐的石块,与椁等高。在这两座墓葬周围发现30余座动物祭祀坑,主要集中在北部,小型狗坑靠近墓口,大型马坑环绕在外。此外在M2010墓口北部还发现有玉石祭祀遗存,多为石圭残片,少量玉璧、玉环。小型墓葬多单棺,个别双棺或一棺一椁。葬式多仰身,个别侧身,下肢为直肢或屈肢。仰身屈肢较多,占比达70%。随葬品多为单个陶鬲,个别发现有小件玉饰或口唅。

Ⅲ区位于墓地中部,发掘面积约1300平方米。清理完成墓葬26座。墓葬分布较稀疏,中型墓居多,均为竖穴土坑墓,时代多为春秋晚期。发现中型铜器墓4座,出土铜器有鼎、豆、敦、盘、匜、舟等。中型陶礼器出土陶器组合有鬲、鼎、豆、壶、盆;鬲、鼎、豆、壶;鬲、豆;豆、罐等。小型墓多单棺,随葬品仅1件陶鬲或无随葬品。

M3011是陶寺北墓地迄今发掘最重要的一座墓葬,为一座大型积石墓,墓口长6.4米、宽5.2米、深约10米,椁盖板上及椁室四周、椁底发现有积石。葬具为一椁双棺,在棺椁间西部、南部发现大量青铜器,发现随葬品有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二百余件套,棺内随葬少量玉器。重要的是在一套编钟上发现有大量铭文,其中1件甬钟上可见有“卫侯之孙申子之子书……”等177字刻铭,可确定该编钟与卫国有关。此外所发现的鼓座,底径约85厘米,鼓身由三条蟠龙相互缠绕,龙首昂起口衔承接鼓柱的圆筒,这在同时期墓葬中很少发现,彰显着墓主人较高的身份地位。

此次能够获得入围奖,是鉴于考古工作者在2017~2018年的考古发掘中,进一步了解了墓地的布局,为研究春秋时期墓葬结构、墓祭制度提供了新材料。与此同时,M3011发现的大量青铜器,为研究春秋晚期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来源:山西晚报记者孙轶琼)

 链接

其他获奖的遗址

获得此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奖项有:

1.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是华南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典型洞穴遗址,全面反映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现代人行为复杂化发展的新阶段及社会复杂程度,系统再现了中国南方从狩猎采集社会向早期农业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2.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重要城址,内部聚落形态的角度揭示了屈家岭社会的发展。

3.陕西延安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对于研究史前中国区域社会复杂化、文明起源及“早期中国”的形成等具有重要价值。

4.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推断该遗址应为芮国后期的都城及墓地,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向东周诸侯国发展演变的典型个案。

5.四川渠县城坝遗址:为汉晋城址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资料。处于渠江右岸的津关遗址是国内目前仅见的水路关口遗迹,对于了解汉晋帝国的水路关口具有重要意义。

6.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太子城遗址是第一座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对于金代捺钵制度、行宫的选址与营造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入围项目有:西藏申扎县尼阿底旧石器时代遗址、甘肃宁县石家东周墓地、新疆奇台县石城子遗址江苏张家港市黄泗浦遗址医巫闾山辽代帝陵。

国外考古新发现:洪都拉斯玛雅文明科潘遗址8N-11号贵族居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局共同开展。

Hash:42c686d7a388e93c299c644e690c03fcb59c0b8e

声明:此文由 大众融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