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村与“锡流”

匡村史话之七

在省锡中,每年都举行“重走‘锡流’路,弘扬革命传统”远足活动。从堰桥校区步行28公里到杨市校区(现省锡中匡村实验学校),参观匡村中学旧址以及“锡流”纪念馆;而杨市校区初中部学生则从杨市步行8公里到阳山,祭扫锡西烈士陵园。提到“锡流”,很多人比较陌生,本文将对“锡流”始末和“锡流”与匡村的渊源作简要梳理,以纪念11月25日无锡沦陷日。

“锡流”始末

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无锡的抗日救亡运动再度高涨。7月26日李伯敏、陈佩三、钱敏等无锡学社骨干筹组无锡各界青年抗敌后援会,9月初又联合其他几个青年抗日团体改组为“无锡青年界抗敌后援团”(简称“锡青抗”),并成立以吴志明为书记的党支部。“锡青抗”组织的宣传队巡回演出足迹遍及无锡城乡各地,其成员正是后来“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的人员基础。

“八一三”战事开始后,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上海昆山苏州相继陷落,无锡不日也将沦于敌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更好地投入抗日斗争,党支部决定组织爱国青年撤离无锡。由于撤离的青年原先都分散在四乡从事流动宣传和救护伤员等工作,除城区的部分人员曾开会商议并从无锡抗敌后援会支取了一笔经费外,其余只得派人分头通知到无锡西北乡的陆区桥小学集中,应命到达的共有七八十人。于是,就在25日无锡沦陷的前夕,一批“锡青抗”中的骨干成员忍泪挥别家乡父老,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锡青抗”最初的计划是到宜兴溧阳一带打游击,因为那里有宜溧山区可以作依托,又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到溧阳后,他们即刻开展系列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但此时战局又出现了新的态势:日军一路沿沪宁线西侵,一路沿太湖南侧向南京包抄,已到达广德,溧阳陷于包围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锡青抗”在周城召开大会,正式成立“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简称“锡流”),准备向内地大后方流亡。大家推选孙克定为团长,副团长有周秋野、钱敏、吴志明。当时吴志明任书记的党支部是不公开的,但在实际上起着核心作用。

随后,“锡流”成员分三个大队,负责人有薛永辉、严文祥、李伯敏、陈佩三、王新、包厚昌等,分别从水陆两路向后方转移。他们凭着对党的信念,边流亡进行抗日宣传,边寻找党的组织关系,途径苏、皖、赣、鄂四省,行程千余里,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到达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和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全部投身于革命队伍,分别参加各地的革命工作。

钱敏(左上)、包厚昌(左下)

薛永辉(右)

“锡流”成员经过锻炼,后来都成为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6名部省级干部和近30名厅局级干部,这在全国少见。如:

包厚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战斗在大江南北,成为当地威名远播的包司令;解放后曾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主席。

钱敏,后来回到家乡开展苏南东路地区的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又继续开辟和发展了苏浙皖边区的游击武装斗争,直到当地解放;解放后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后来的电子工业部)部长。

薛永辉,以后又由组织派回家乡,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太湖地区坚持游击武装斗争的著名薛司令。任无锡县首任县长。

“锡流”与匡村

匡村中学既是“锡流”前身“锡青抗”锡西片宣传队的活动基地,又是“锡青抗”成员从陆区桥小学出发前的集中地。同时,匡村中学师生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其中部分人员担任领导,教员孙克定被推举为团长,显现其与“锡流”的密切关系。这里介绍4位与匡村有关的“锡流”重要成员:

孙克定(1909-2007) 交通大学肄业,1930年参加革命。1937年,以匡村中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在锡西地区开展革命工作。“锡流”成立后,被推荐为团长。后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军工部研究室主任,第三野战军特种纵队炮兵学校教授、山东大学数理系主任。建国后历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副台长,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周秋野(1913—2008),匡村学校1926年高小部第五届毕业生,1928年参加革命。“锡流”成立后,任第一队大队长。抗战时期历任山西青年抗日决死纵队十总队营干事、连指导员、团宣教干事,八路军115师一支队游击三团宣教股股长,延安中央军委作战部研究员、材料科代科长、测绘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秘书科科长、交际处副处长、处长,哈尔滨铁路工厂副厂长,东北行政委员会外事厅副厅长、招待处处长,沈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解放后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历任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参赞,外交部第二亚洲司司长,驻澳大利亚大使,驻南斯拉夫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孙克定(左上)、周秋野(右上)、

严文祥(左上)、管墨林(右下)

严文祥(1915年—2005年)匡村学校1928年高小部第八届、1931年初中部第二届毕业生。“锡流”骨干成员之一,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决死十总队教导员、抗大总校五队指导员。东北军大合江分校宣传科长、总校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中南军大湖南分校总队政委,第四高级步校上干大队政委,解放军俄文专科学校副政委、政委,七机部三院纪委书记。1955年荣获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同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

管墨林,1919年出生,匡村学校1935年高小部第十五届毕业生,1937年作为匡中青年学生参加“锡流”。先后担任新四军战士、连指导员、军工部指导员。解放后担任杨墅镇副镇长、无锡县卫生局长、教育局长、无锡县中副校长等职务。

“锡流”精神永放光芒

有关“锡流”的情况,一直以来都没有系统整理过,即便是无锡的地方党史《无锡人民革命》中也只在“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一节中有一小段文字提及。

为不让这段历史尘封,在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无锡市史志办联合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对“锡流”进行了首次深入的研究,在对原有历史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向遍布全国各地的“锡流”老同志及其亲属进行广泛的史料征集工作,同时分赴北京呼和浩特济南、南京等地进行史料的征集采访,并沿着“锡流”的路线进行实地调查,使得这段历史首次全面真实地呈现出来。

2007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无锡市新四军研究会和无锡市史志办、无锡博物院等部门决定筹建“锡流”纪念馆。因原私立匡村中学与“锡流”的渊源关系,在筹备组主要成员、无锡县中58届校友、原无锡博物馆副馆长朱昱鹏先生的建议下,将该馆建在匡校校园内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匡村中学旧址”的四合院中,并由原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锡流”副团长钱敏同志题写馆名。经过多方努力,“锡流”纪念馆在省锡中百年校庆之际,隆重开馆。

如今,距离2017年省锡中110年校庆越来越近,“锡流”纪念馆也利用“匡村中学旧址”修缮的机会,补充最新研究资料,重新布展。新展馆还未正式开放,已经吸引了省锡中、洛社中心小学等单位前来参观。

79年前,“锡流”从匡村出发,踏上漫漫救亡图存之路;79年后,“锡流”精神在匡园继续传扬,永放光芒。

Hash:9c0fa8a0c6482a8f49efee1b95adcbf3050c777d

声明:此文由 孙家小窝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